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中国人物画教学,是中国画学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多个方面的,所以前期建设必不可少的。综合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方法对中国人物画的研究生而言影响是很大的,并且对研究生的技法和创作理念也有着影响。良好的创作习惯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健全专业水平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关键字:中西融合;教学模式;
一、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现状的研究
(1)以古为主的教学模式。关于中国画人物画教学早在中国古时就存在了,所实行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绘画的时段是在一定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是用线勾勒出大体形象,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为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方式是对古画进行临摹与理解,另一种是写生与创作的过程。
(2)中西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中西融合为主的中国画教学,主要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二十年代,徐悲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蒋兆和。借鉴西画的写实之长创造适于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是他们共同的趋向,也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共称“徐蒋系统”。40年代初,蒋兆和说:“拙作之采取‘中国纸笔墨’而施以西画之技巧者,乃求其二者之精,取长补短之意。”五六十年代,他依然主张“沟通中西绘画的所长,来创造有时代精神的心中国画”,但更重视研究民族艺术的传统,晚年更强调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这是因为他本人在实践上并非西画先入,再是在早年传统中国书画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中—西—中”的过程,故对于这个基础的重要性有深刻体会。
二、两种教学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
(1)以古为主、古今结合的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
潘天寿对中国画人物画教学课程的设置,最初为临摹古画,是潘老人物画教学观念的首要出发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临摹学习古画,就无法对画面中的笔墨、运笔方式有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就是进行户外写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熟练的使用笔墨语言来描绘对象;最后就是创作,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创作的探索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也是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才能成功的,这点潘老先生也有不够全面的地方。如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关创作的针对性指导,毕业后没有老师指导,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急时解决,也难以坚持创作下去。所以临摹的练习的课时可以适当缩减,适当加长创作教学课时。
这种师徒制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古时有师徒如父子之言,一方面是说徒弟应当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老师;而另一方面是说老师也应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友谊关系往往非常深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首先是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的左右,在个人的绘画风格上往往追求老师的绘画风格,个人的特质容易收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中西结合,西画改良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下,自然而言在教育方面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新思想的风潮扑面而来,对于当时我国的教育,尤其是艺术界带来了不一样的风尚。在此,徐悲鸿提出来中西融合的教学模式,以西画来改良中国画,这对我国的传统笔墨语言而言融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的新中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且涉及颇广,迎合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由此被大众所接受,在中国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因而大多数的综合院校都采用这种中西融合的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
但徐悲鸿却并充分的了解到宋画与素描的之间的联系,所以它的素描所针对的是指西方的素描,在中国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忽略了笔墨语言。他的教学模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如蒋兆和,李斛等是使用擦笔的的运笔方式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人物脸部的暗部显得有些僵硬,素描的气息过于浓厚,改良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写实,就必然沦为“用毛笔画素描”,少了中国笔墨独特的笔墨韵味,。
在以西画改良中国画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写实训练的前一个层次是基础能力,后一个层次是艺术表现。前者不免枯燥刻板,但既然是基础能力的学习,大家也都在其中经受煎熬。但自由与约束是彼此对流的,艺术的生机不会窒息而死。
三、未来中国人物画的教学模式研究
(1)改变单一的“示范教学”模式。在现在的研究生人物画教学中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比较法。②激疑法。③临摹法。④展览法。
(2)注重个性、博采众长。优秀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留意学生的独特性,并鼓励发展学生的独特之处,不会去扼杀学生创作的激情。对于这方面而言,齐白石应当称得上是伟大的艺术家和老师。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人先后随齐白石学画就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教学理念很先进,齐白石并不要求學生像他,走他的绘画风格。而是让学生们走自己的风格路线。他的学生们绘画风格都别具一格,多种多样,是中国绘画领域的不可多得的画家。在这点上对于综合院校的人物画的老师而言,将教与学的度把握好很关键。
总之作为中国人物画学生来说,成功并不是向一个名师学习的结果,而是向多个老师学习,取众家之长而成。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主张,每个学生也同样都有各自的个性。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不要以“我见、我法”来统治教学,而应采取灵活开放的个性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创作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长足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个性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并非一切个性的艺术都能站得住,导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个性中,发展好的和积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王杨.扬弃与构建--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改革[J].美术观察,2015,05
[2]叶盛.中央美院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研究.2014
[3]姜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效分析与改革取向.2012
[4]张佳欣.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美术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思考.2012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关键字:中西融合;教学模式;
一、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现状的研究
(1)以古为主的教学模式。关于中国画人物画教学早在中国古时就存在了,所实行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绘画的时段是在一定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是用线勾勒出大体形象,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为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方式是对古画进行临摹与理解,另一种是写生与创作的过程。
(2)中西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中西融合为主的中国画教学,主要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二十年代,徐悲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蒋兆和。借鉴西画的写实之长创造适于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是他们共同的趋向,也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共称“徐蒋系统”。40年代初,蒋兆和说:“拙作之采取‘中国纸笔墨’而施以西画之技巧者,乃求其二者之精,取长补短之意。”五六十年代,他依然主张“沟通中西绘画的所长,来创造有时代精神的心中国画”,但更重视研究民族艺术的传统,晚年更强调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这是因为他本人在实践上并非西画先入,再是在早年传统中国书画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中—西—中”的过程,故对于这个基础的重要性有深刻体会。
二、两种教学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
(1)以古为主、古今结合的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
潘天寿对中国画人物画教学课程的设置,最初为临摹古画,是潘老人物画教学观念的首要出发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临摹学习古画,就无法对画面中的笔墨、运笔方式有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就是进行户外写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熟练的使用笔墨语言来描绘对象;最后就是创作,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创作的探索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也是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才能成功的,这点潘老先生也有不够全面的地方。如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关创作的针对性指导,毕业后没有老师指导,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急时解决,也难以坚持创作下去。所以临摹的练习的课时可以适当缩减,适当加长创作教学课时。
这种师徒制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古时有师徒如父子之言,一方面是说徒弟应当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老师;而另一方面是说老师也应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友谊关系往往非常深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首先是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的左右,在个人的绘画风格上往往追求老师的绘画风格,个人的特质容易收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中西结合,西画改良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下,自然而言在教育方面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新思想的风潮扑面而来,对于当时我国的教育,尤其是艺术界带来了不一样的风尚。在此,徐悲鸿提出来中西融合的教学模式,以西画来改良中国画,这对我国的传统笔墨语言而言融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的新中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且涉及颇广,迎合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由此被大众所接受,在中国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因而大多数的综合院校都采用这种中西融合的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
但徐悲鸿却并充分的了解到宋画与素描的之间的联系,所以它的素描所针对的是指西方的素描,在中国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忽略了笔墨语言。他的教学模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如蒋兆和,李斛等是使用擦笔的的运笔方式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人物脸部的暗部显得有些僵硬,素描的气息过于浓厚,改良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写实,就必然沦为“用毛笔画素描”,少了中国笔墨独特的笔墨韵味,。
在以西画改良中国画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写实训练的前一个层次是基础能力,后一个层次是艺术表现。前者不免枯燥刻板,但既然是基础能力的学习,大家也都在其中经受煎熬。但自由与约束是彼此对流的,艺术的生机不会窒息而死。
三、未来中国人物画的教学模式研究
(1)改变单一的“示范教学”模式。在现在的研究生人物画教学中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比较法。②激疑法。③临摹法。④展览法。
(2)注重个性、博采众长。优秀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留意学生的独特性,并鼓励发展学生的独特之处,不会去扼杀学生创作的激情。对于这方面而言,齐白石应当称得上是伟大的艺术家和老师。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人先后随齐白石学画就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教学理念很先进,齐白石并不要求學生像他,走他的绘画风格。而是让学生们走自己的风格路线。他的学生们绘画风格都别具一格,多种多样,是中国绘画领域的不可多得的画家。在这点上对于综合院校的人物画的老师而言,将教与学的度把握好很关键。
总之作为中国人物画学生来说,成功并不是向一个名师学习的结果,而是向多个老师学习,取众家之长而成。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主张,每个学生也同样都有各自的个性。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不要以“我见、我法”来统治教学,而应采取灵活开放的个性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创作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长足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个性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并非一切个性的艺术都能站得住,导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个性中,发展好的和积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王杨.扬弃与构建--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改革[J].美术观察,2015,05
[2]叶盛.中央美院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研究.2014
[3]姜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效分析与改革取向.2012
[4]张佳欣.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美术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思考.2012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