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艺术瑰宝,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底蕴,在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孕育下,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设色观念。中国画从传统的“随类赋彩”和“墨分五色”的色彩观到今天多元化的色彩观念,可以看出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所影响。本文从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形成入手,对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促进读者对中国画色彩变化的初步了解。
【关键词】:色彩;笔墨;中国画
中国画是古代中国人们独创的艺术结晶,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底蕴。色彩作为中国画组成部分,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到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画的色彩经历冲击、融合、蜕变,更加灿烂和多元。
一、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念形成和转变
谢赫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随类赋彩”,意思是绘画的色彩并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的自然色再现,而是将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所分的类别确定色彩,这一色彩观念在中国画的用色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墨分五色”是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中国历代画家都十分讲究用墨,用墨是中国画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基本的技法,中国画不是单纯的将墨当作墨色来运用,而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水的含量以及墨的含量形成丰富的变化,表现出干、湿、浓、淡的变化,以此来丰富画面。
中国古代绘画在用色上分为两个时期,注重色彩丰富时期和注重笔墨变化时期。宋元以前中国画色彩缤纷,宋元以后的文人画淡逸致远。这一时期中国画对色彩的运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色彩运用初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多表现广袤无垠的天地意识,画面多运用单色勾勒,平涂渲染,线条刚健古拙,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显示了中国画初期的用色特点和技法特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画色彩不断发展的时期,顾恺之的传世名作《女史箴图》人物神态端庄娴静,线条均匀婉转,女史们身着下摆宽大的衣裙,身材修长婀娜、均匀优美,每款衣服形态各异,颜色艳丽,装饰,宛若天人,华贵异常。在这个画面的构图上,均用细线勾勒,头发和衣裙用浓色晕染,整个画面宁静又不是活泼、亮丽,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唐朝是色彩运用的鼎盛时期,色彩绚丽多彩,气势宏伟。有张宣、周坊的仕女人物甜美丰润,服饰艳丽,色彩富丽匀净。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画青绿为质,金碧为纹,色彩对比艳丽而又和谐。还有薛稷、边鸾富贵的花卉禽鸟,用色鲜明,浓艳如生,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下的繁华。宋代以后,受到外族的入侵国力逐渐下降,中国画的用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中国画注重墨色的色彩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作品大都意境悠远,表现出了画家对国家的忧虑心境。文人画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艺术现象,它是区别于民间工匠和宫廷画师的绘画,专指中古代文人和士大夫的绘画。文人画偏重梅、兰、竹、菊为题材,以墨当彩,借物传情抒发情感,多为即兴、抒情之作,使艺术家从苦闷的生活中得到释放和解脱。徐渭在他的传世名作《墨葡萄》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与书法巧妙结合,抒泄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
二、近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变化
中国近代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生存和解放,团结一心救国救民的奋斗史。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的西方技术,保守派和改良派激烈抗争,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的色彩观念的转变。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的西方技术,保守派和改良派激烈抗争,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的色彩观念的转变。美术方面最早提出改良的是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提到,“画学雕刻二者,皆以意大利为最精美,……我国尤当派学生,往罗马及佛罗练士诸画院学之,兼以刻石,师其画法,以更新全国。”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写实手法,改良过分追求神似的写意中国画。从西方学成归来的青年画家大都主张用西方的写实手法改良中国画,致力于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结合,使得近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多表现为真实的题材再现,鼓舞广大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三、当代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打开交流的大门,西方思想逐渐涌入,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画色彩观念的转变,一批批艺术家进行大胆尝试,甚至融入自娱自用的民间美术,从而使得各种艺术流派岩彩、工笔、重彩画色彩纷呈,充满画家独立的个人色彩,表达心中的意趣和情感。中国画虽仍然使用毛笔、宣纸、国画颜料和矿物色颜料,但古时候的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当代社会与盛唐时期有相似之处,甚至繁华和富足更胜唐代,因此那些明亮而又活泼的色彩占居主导地位,丰富着画面和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壁画色彩对当代中国画的色彩具有重大的影响,以敦煌壁画为例,用色丰富灿烂并使用贴箔技法,使得画面金碧辉煌、华美异常。当代中国画从壁画中吸取用色技法,使得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又不失传统国画韵味,我们还应拾起中国传统的色彩理念以及民间民间年画、剪纸、脸谱、皮影戏等用色技法和理念,把他们吸收、借鉴、融合,使得中国画更具特色,更加多元化。
当下的中国文化属于多种文化冲击后的大融合时期,文化多元,思维多元。当今的时代是需要色彩来装饰中国画的时代,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画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画的色彩观念随着时代而发展。中国画历经千年发展至今,随着西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深化,那些黑白的文人画远远满足不了当代色彩观念的需要,我们需要比唐代更加广阔的色彩观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中国画色彩观念更加丰富和多元,表现更注重从科学的角度考虑光的影响、冷暖对比、或者是补色的关系,以及明度变化和色相、纯度变化,每个画家呈现的色彩效果均不相同,中国画色彩在传统的写意画、壁画、工笔画中吸取养分,加以创新和发展,使画面色彩不失传统又具有现代感。
结语:通过对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画的色彩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受社会文化和社会形态意识的影响。未来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要以传统为本加以创新,使得中国画的色彩更具活力和生机,使得中国画更具特色和时代感。
【关键词】:色彩;笔墨;中国画
中国画是古代中国人们独创的艺术结晶,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底蕴。色彩作为中国画组成部分,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到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画的色彩经历冲击、融合、蜕变,更加灿烂和多元。
一、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念形成和转变
谢赫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随类赋彩”,意思是绘画的色彩并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的自然色再现,而是将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所分的类别确定色彩,这一色彩观念在中国画的用色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墨分五色”是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中国历代画家都十分讲究用墨,用墨是中国画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基本的技法,中国画不是单纯的将墨当作墨色来运用,而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水的含量以及墨的含量形成丰富的变化,表现出干、湿、浓、淡的变化,以此来丰富画面。
中国古代绘画在用色上分为两个时期,注重色彩丰富时期和注重笔墨变化时期。宋元以前中国画色彩缤纷,宋元以后的文人画淡逸致远。这一时期中国画对色彩的运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色彩运用初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多表现广袤无垠的天地意识,画面多运用单色勾勒,平涂渲染,线条刚健古拙,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显示了中国画初期的用色特点和技法特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画色彩不断发展的时期,顾恺之的传世名作《女史箴图》人物神态端庄娴静,线条均匀婉转,女史们身着下摆宽大的衣裙,身材修长婀娜、均匀优美,每款衣服形态各异,颜色艳丽,装饰,宛若天人,华贵异常。在这个画面的构图上,均用细线勾勒,头发和衣裙用浓色晕染,整个画面宁静又不是活泼、亮丽,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唐朝是色彩运用的鼎盛时期,色彩绚丽多彩,气势宏伟。有张宣、周坊的仕女人物甜美丰润,服饰艳丽,色彩富丽匀净。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画青绿为质,金碧为纹,色彩对比艳丽而又和谐。还有薛稷、边鸾富贵的花卉禽鸟,用色鲜明,浓艳如生,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下的繁华。宋代以后,受到外族的入侵国力逐渐下降,中国画的用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中国画注重墨色的色彩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作品大都意境悠远,表现出了画家对国家的忧虑心境。文人画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艺术现象,它是区别于民间工匠和宫廷画师的绘画,专指中古代文人和士大夫的绘画。文人画偏重梅、兰、竹、菊为题材,以墨当彩,借物传情抒发情感,多为即兴、抒情之作,使艺术家从苦闷的生活中得到释放和解脱。徐渭在他的传世名作《墨葡萄》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与书法巧妙结合,抒泄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
二、近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变化
中国近代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生存和解放,团结一心救国救民的奋斗史。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的西方技术,保守派和改良派激烈抗争,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的色彩观念的转变。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的西方技术,保守派和改良派激烈抗争,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的色彩观念的转变。美术方面最早提出改良的是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提到,“画学雕刻二者,皆以意大利为最精美,……我国尤当派学生,往罗马及佛罗练士诸画院学之,兼以刻石,师其画法,以更新全国。”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写实手法,改良过分追求神似的写意中国画。从西方学成归来的青年画家大都主张用西方的写实手法改良中国画,致力于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结合,使得近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多表现为真实的题材再现,鼓舞广大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三、当代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打开交流的大门,西方思想逐渐涌入,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画色彩观念的转变,一批批艺术家进行大胆尝试,甚至融入自娱自用的民间美术,从而使得各种艺术流派岩彩、工笔、重彩画色彩纷呈,充满画家独立的个人色彩,表达心中的意趣和情感。中国画虽仍然使用毛笔、宣纸、国画颜料和矿物色颜料,但古时候的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当代社会与盛唐时期有相似之处,甚至繁华和富足更胜唐代,因此那些明亮而又活泼的色彩占居主导地位,丰富着画面和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壁画色彩对当代中国画的色彩具有重大的影响,以敦煌壁画为例,用色丰富灿烂并使用贴箔技法,使得画面金碧辉煌、华美异常。当代中国画从壁画中吸取用色技法,使得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又不失传统国画韵味,我们还应拾起中国传统的色彩理念以及民间民间年画、剪纸、脸谱、皮影戏等用色技法和理念,把他们吸收、借鉴、融合,使得中国画更具特色,更加多元化。
当下的中国文化属于多种文化冲击后的大融合时期,文化多元,思维多元。当今的时代是需要色彩来装饰中国画的时代,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画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画的色彩观念随着时代而发展。中国画历经千年发展至今,随着西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深化,那些黑白的文人画远远满足不了当代色彩观念的需要,我们需要比唐代更加广阔的色彩观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中国画色彩观念更加丰富和多元,表现更注重从科学的角度考虑光的影响、冷暖对比、或者是补色的关系,以及明度变化和色相、纯度变化,每个画家呈现的色彩效果均不相同,中国画色彩在传统的写意画、壁画、工笔画中吸取养分,加以创新和发展,使画面色彩不失传统又具有现代感。
结语:通过对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画的色彩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受社会文化和社会形态意识的影响。未来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要以传统为本加以创新,使得中国画的色彩更具活力和生机,使得中国画更具特色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