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失踪者》和《审判》两部长篇小说中,卡夫卡化身为K对人生进行着推断与探索。他的人生中弥漫着浓重的悲观色彩,年少时,面对困境是无力挣扎只能被动承受,接受磨难的洗礼。世事洞明之后,想要挑战命运或直接成为命运的掌控者与缔造者,却发现需要放弃一些在成长中所一直坚持和拥有的东西(而那恰恰又是他所珍惜的),直至成为规则与秩序的同化者或成为其一部分,而这却与其本性相冲突。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在主人公K的人生追求上,在他身上都带着浓重的悲观心态。
【关键词】:卡夫卡;失踪者;审判;抗争
一、《失踪者》中少年K的追求与困境
在《失踪者》中人生的困境与磨难无处不在,少年K的追求在困境中诞生,在磨难中幻灭,不断循环没有休止。年幼的K因为受到中年女仆布鲁默尔的引诱偷尝禁果而被流放成为失踪者。在宗教的意义上,失踪是指的人对上帝的失踪,男主人公因为受到女仆的引诱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宠,从而成为了在生活和信仰中迷失的人。[1]这一论述充满了宿命论的思想,同时间接地说明K父母的冷酷与权威也成为了其人生困境之一,但由他始终保留父母的照片并作为精神依托这件事亦可看出其对父母的依恋、其本身的善良和弱小。K刚刚踏上不熟悉的美国便丢失了自己的行李箱,这在一个少年来说是很正常的。在找回行李箱行动中,K找到了一个乐意帮助他的人即船上的司炉。可是司炉却遭到船长的责难与诬陷而无力反驳,这意味着行李箱的找回已经泡汤,原因也只能归结为社会的冷酷与自私。这时作者马上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于是,随后少年K遇到了一件看似十分幸运的事情,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自己的舅舅,此时的舅舅已经是美国国会的参议员,拥有很显赫的身份与巨大的财富,并且表示愿意帮助K,照顾他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可是,一切却要以严格限制K的自由为条件,不允许他到别人家过夜玩耍,对其行动自由严加限制。少年K因为他的的自由天性与舅舅的要求相抵触而遭到舅舅的冷酷抛弃。由此可见舅舅的自私冷酷,同时也折射了社会上层人士的严防心态与冷酷无情。K到朋友格雷恩家玩耍看似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可是格雷恩并不尊重K的想法,也不让他回到舅舅家去。不管是出于利用,还是不愿意辛苦一趟送他回去,又或者仅仅担心K会迷路不愿到街上去寻找,都可想见其自私无情与虚伪。在少年K离开舅舅继续流浪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两个流浪汉德拉马什和鲁宾孙,他们让少年K跟他们一起去寻找工作,成为他的引路人与守护者。可是他们却变卖了K的新衣服,偷吃了他的香肠,拿走了他父母的照片。在K找到一个较好的职位时,二人又对其进行纠缠与勒索,最终导致少年K离职。在这个社会上就真的不存在同情可怜k的善良的人吗?不,是有的。可以说船上的司炉与女厨师长太太都是善良的好人,可是他们本身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给予少年K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难以帮他从根本上摆脱人生困境。少年K善良弱小,身边人包括电梯工、门房、流浪汉等冷酷无情,使得他不可能靠善良、感恩和勤奋受到周围人的帮助,更多的是来自周围人的打压与排挤。最后,无依无靠的他成为了淫荡的疯女人布鲁娜妲的仆人,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无奈只好借助俄克拉荷马露天剧场的工作招聘选择了逃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虚幻的希望呢。
二、《审判》中成年K的挣扎与无力
在这里K不再是一个软弱无力、善良弱小的少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能力的成年人。“像我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已经混了三十年、为了从中闯出一条路而搏斗过的人,对于奇怪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已经不怎么认真予以对待了。”此刻的他懂得利用女人、懂得使用手段与技巧、懂得与敌人周旋斗争,显得聪明睿智。可是他的斗争却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如同打在空气中的拳头般无力。当命运来临时,哪怕他如何挣扎都不能动摇其分毫,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审判,直至死亡来临。
K在被宣布有罪时,从他与两名看守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看守对其案件所知甚少,而且行事不管法院的运行规则,只是作为法院的附属品单纯地执行雇主命令罢了。再从下面一段高个看守的回话中,我们可以获取更为有用的信息。 “我们只是地位卑微的低级职员,正式文件中很难找到我们的名字;我们和你的案子毫不相干,我们的任务只是每天看管你十个小时,并因此而领取工资。”他们清醒的认为,他们为之服务的法院在下令逮捕一个人之前,一定专门调查过犯人的犯罪情况,而且在这方面他们是不会出错的。同时他们清楚的明白,法院的官员们从来也不到民众间去寻找罪过,而是像法律中说的是被罪过吸引过去,接着就把他们这些看守派去。这也就是他们认知中的法律。从中可以看出法只是法院的私人物品,它的地位高高在上,他人无权染指。看守的职位也并非由法院正式任命,他们只是为了领取工资才干一些看守工作罢了。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罪、犯了何罪、该定何刑都是由法院直接规定的,纵使他们并未做过深入调查。但是,法院下面的附属人员却也根本无法干预,只能承认这种判断的权威性。因此这也就为K最终的失败做了伏笔。法院是高高在上的,它的判决任何人想通过任何手段去推翻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你所凭依的看守、检察官、律师,他们本身毫无地位,行动也就毫无意义。可以说这是K最后的挣扎,他企图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讲唤起大众的良知与支持。K认为法院在处理他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审讯他的一系列行动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监察官和其最大优点便是明白自己不中用的预审法官,而且还拥有一批高级的甚至是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听差、办事员、警察和其他助手,或许还有刽子手呢,我不忌讳用这个词。”从这段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K是精明干练、洞察事理的。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为自己的认识感到自豪,认为自己的论断无可辩驳。
可以说这些所谓的检察官、画家、律师、看守对法院的判决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甚至对自己所办案件的进展一无所知,只是法院外围的寄生虫,夹在雇主与法院之间靠虚头信息与文件谋取利益的可怜虫而已。“审判中的法庭及其所代表的法远远超越了具体的社会机构和法律制度,成为巴别塔式的权威偶像。”,因此,纵使成年K拥有强大的力量与智慧也难以找到他真正的对手,难以与命运进行正面的对抗,一切挣扎都显得无力,只有等待最终的审判并接受判决。
参考文献:
[1]冯冰松.最近十年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在中国的研究视角[J].Jin Tina.2014
(8).
[2]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忠敏.超越巴别塔与虚己的启示——对卡夫卡〈审判〉的解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220-224.
[4]胡荣.灵魂城堡的侦察和探险——评残雪解读卡夫卡和博尔赫斯[J].中国比较文学,2002(2).
[5]曾艳兵.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关键词】:卡夫卡;失踪者;审判;抗争
一、《失踪者》中少年K的追求与困境
在《失踪者》中人生的困境与磨难无处不在,少年K的追求在困境中诞生,在磨难中幻灭,不断循环没有休止。年幼的K因为受到中年女仆布鲁默尔的引诱偷尝禁果而被流放成为失踪者。在宗教的意义上,失踪是指的人对上帝的失踪,男主人公因为受到女仆的引诱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宠,从而成为了在生活和信仰中迷失的人。[1]这一论述充满了宿命论的思想,同时间接地说明K父母的冷酷与权威也成为了其人生困境之一,但由他始终保留父母的照片并作为精神依托这件事亦可看出其对父母的依恋、其本身的善良和弱小。K刚刚踏上不熟悉的美国便丢失了自己的行李箱,这在一个少年来说是很正常的。在找回行李箱行动中,K找到了一个乐意帮助他的人即船上的司炉。可是司炉却遭到船长的责难与诬陷而无力反驳,这意味着行李箱的找回已经泡汤,原因也只能归结为社会的冷酷与自私。这时作者马上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于是,随后少年K遇到了一件看似十分幸运的事情,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自己的舅舅,此时的舅舅已经是美国国会的参议员,拥有很显赫的身份与巨大的财富,并且表示愿意帮助K,照顾他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可是,一切却要以严格限制K的自由为条件,不允许他到别人家过夜玩耍,对其行动自由严加限制。少年K因为他的的自由天性与舅舅的要求相抵触而遭到舅舅的冷酷抛弃。由此可见舅舅的自私冷酷,同时也折射了社会上层人士的严防心态与冷酷无情。K到朋友格雷恩家玩耍看似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可是格雷恩并不尊重K的想法,也不让他回到舅舅家去。不管是出于利用,还是不愿意辛苦一趟送他回去,又或者仅仅担心K会迷路不愿到街上去寻找,都可想见其自私无情与虚伪。在少年K离开舅舅继续流浪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两个流浪汉德拉马什和鲁宾孙,他们让少年K跟他们一起去寻找工作,成为他的引路人与守护者。可是他们却变卖了K的新衣服,偷吃了他的香肠,拿走了他父母的照片。在K找到一个较好的职位时,二人又对其进行纠缠与勒索,最终导致少年K离职。在这个社会上就真的不存在同情可怜k的善良的人吗?不,是有的。可以说船上的司炉与女厨师长太太都是善良的好人,可是他们本身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给予少年K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难以帮他从根本上摆脱人生困境。少年K善良弱小,身边人包括电梯工、门房、流浪汉等冷酷无情,使得他不可能靠善良、感恩和勤奋受到周围人的帮助,更多的是来自周围人的打压与排挤。最后,无依无靠的他成为了淫荡的疯女人布鲁娜妲的仆人,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无奈只好借助俄克拉荷马露天剧场的工作招聘选择了逃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虚幻的希望呢。
二、《审判》中成年K的挣扎与无力
在这里K不再是一个软弱无力、善良弱小的少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能力的成年人。“像我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已经混了三十年、为了从中闯出一条路而搏斗过的人,对于奇怪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已经不怎么认真予以对待了。”此刻的他懂得利用女人、懂得使用手段与技巧、懂得与敌人周旋斗争,显得聪明睿智。可是他的斗争却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如同打在空气中的拳头般无力。当命运来临时,哪怕他如何挣扎都不能动摇其分毫,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审判,直至死亡来临。
K在被宣布有罪时,从他与两名看守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看守对其案件所知甚少,而且行事不管法院的运行规则,只是作为法院的附属品单纯地执行雇主命令罢了。再从下面一段高个看守的回话中,我们可以获取更为有用的信息。 “我们只是地位卑微的低级职员,正式文件中很难找到我们的名字;我们和你的案子毫不相干,我们的任务只是每天看管你十个小时,并因此而领取工资。”他们清醒的认为,他们为之服务的法院在下令逮捕一个人之前,一定专门调查过犯人的犯罪情况,而且在这方面他们是不会出错的。同时他们清楚的明白,法院的官员们从来也不到民众间去寻找罪过,而是像法律中说的是被罪过吸引过去,接着就把他们这些看守派去。这也就是他们认知中的法律。从中可以看出法只是法院的私人物品,它的地位高高在上,他人无权染指。看守的职位也并非由法院正式任命,他们只是为了领取工资才干一些看守工作罢了。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罪、犯了何罪、该定何刑都是由法院直接规定的,纵使他们并未做过深入调查。但是,法院下面的附属人员却也根本无法干预,只能承认这种判断的权威性。因此这也就为K最终的失败做了伏笔。法院是高高在上的,它的判决任何人想通过任何手段去推翻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你所凭依的看守、检察官、律师,他们本身毫无地位,行动也就毫无意义。可以说这是K最后的挣扎,他企图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讲唤起大众的良知与支持。K认为法院在处理他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审讯他的一系列行动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监察官和其最大优点便是明白自己不中用的预审法官,而且还拥有一批高级的甚至是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听差、办事员、警察和其他助手,或许还有刽子手呢,我不忌讳用这个词。”从这段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K是精明干练、洞察事理的。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为自己的认识感到自豪,认为自己的论断无可辩驳。
可以说这些所谓的检察官、画家、律师、看守对法院的判决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甚至对自己所办案件的进展一无所知,只是法院外围的寄生虫,夹在雇主与法院之间靠虚头信息与文件谋取利益的可怜虫而已。“审判中的法庭及其所代表的法远远超越了具体的社会机构和法律制度,成为巴别塔式的权威偶像。”,因此,纵使成年K拥有强大的力量与智慧也难以找到他真正的对手,难以与命运进行正面的对抗,一切挣扎都显得无力,只有等待最终的审判并接受判决。
参考文献:
[1]冯冰松.最近十年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在中国的研究视角[J].Jin Tina.2014
(8).
[2]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忠敏.超越巴别塔与虚己的启示——对卡夫卡〈审判〉的解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220-224.
[4]胡荣.灵魂城堡的侦察和探险——评残雪解读卡夫卡和博尔赫斯[J].中国比较文学,2002(2).
[5]曾艳兵.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J].外国文学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