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正面施教的教育理念,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可以收获出人意料的效果。鉴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批评教育艺术,为实现正面施教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个人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阶段;批评教育;正面施教
高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难免会用到评判的教育手段,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辅助参考。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巧妙且恰当地运用正面评判教育方式,使得正面施教可以更好地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价值,有助于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际意义显著。
一、深入了解批评教育的原则
批评教育应该遵循如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批评是一门艺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是最基本的原则。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事实,经调查分析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保证批评教育发挥最佳效用。二是公正性原则。教师切勿以偏概全,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正、尊重人格,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在对班干部、普通学生进行批评时,制定适用于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保证公正到位,以便获得所有学生的认可。三是启发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与学生保持同一站位,委婉含蓄、以理服人,不能以权威压迫学生。四是针对性原则。不同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较为显著,教师应考虑高中生的个性心理与实际品德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对症下药,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完善的自我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明确正向施教的评判教育原则,以便循序渐进地开展批评教育,使得评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正面施教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尽量运用表扬、奖励的的方法,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心服口服,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便于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不良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判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讲究正面施教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评判,使其主动纠错。
二、明确正向施教的必要条件
批评是师生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与方式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正向施教的批评教育应建立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脱离身份不对等的道德说教、先入为主的训斥与责备。正确理解“批评”一词的含义,便于收获更佳的教育效果。为了有效发挥批评教育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明确正向施教的必要条件,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明确自身的定位。教师作为批评者,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并非是一方对另一方享有强迫、压制的权利。教师要明白评判的对象不是学生个体,而是学生的不当行为,在正面施教中引导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则是使用批评教育这种辅助手段的初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二是理清批评的目的。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艺术讲究目的性,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明白批评的最终目的,理清通过批评达到的德育目标。教师在批评过程中应该思考学生的错误是偶发的,借助正面施教的评判教育手段来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明确批评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
三是避免陷入“为了批评而批评”的误区。教师需要明白批评仅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与谨慎的态度,在批评教育中营造正面施教的氛围,准确判断批评的必要性与预期效果。
四是重视自我批评。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后,教师要认识到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为学生做好榜样,便于有效规避在批评中出现大声训斥、道德说教、情感绑架等问题。
三、合理运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批评教育艺术,渗透正面施教的理念,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以便收获更佳的教育效果。结合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得当的正面施教批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价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运用温婉式批评教育方法。态度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意味着教师要用温和的语气,冷静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切记不能冲动,严禁使用刻薄尖酸的话语来伤害学生,避免产生更糟糕的反效果。
二是运用提醒式批评教育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性格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尝试通过暗示、启发的批评教育手段,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若对此类学生运用正面批评教育方法,则较易使其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不仅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
三是运用交换式批评教育方法。为充分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实际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做到将心比心、心理换位,从高中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理解学生做出相关行为的想法,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赢得学生的肯定,相较传统批评教育方法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此外,主动引导学生体谅教师的良苦用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的意识,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
四是运用触动式批评教育方法。在高中教育教学中,面对教师多次批评依然无动于衷的学生不乏少数,对教师开展相关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有效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可运用触动式批评的方法,严厉批评与引导劝说相结合,边分析学生的错误边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若此类学生经过批评教育后仍不悔改,教师则要加大批评力度,尝试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提高批评效果。
五是运用商讨式批评教育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性格暴躁、不易接受劝说的学生,与此类学生进行交流与协商,心平气和地解决相关问题,便于有效避免直接批评带来的师生冲突。在对此类学生进行批评时,教师要注意运用较为缓和的语气,给予最大的耐心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建议。
六是运用积极性评价与消极性評价的教育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有所不同,积极性评价侧重于表扬与奖励,消极性评价侧重于批评与处罚,应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相应的方法。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重视运用批评手段的同时要适时对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以表扬与奖励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带来学生快乐的内心体验,对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大有裨益。通过采取消极性评价的教育方法,在批评、处罚工作中也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关爱之情,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从而及时纠正错误。依据积极性评价与消极性评价教育方法的内涵及特点,在评价学生的品德行为时要多用肯定性评价,发挥正面施教的优势,少用、慎用否定性评价;无论是表扬、奖励还是批评、处罚,教师均要重视运用的频率不宜过于频繁,同时讲究正面施教评判教育的艺术,使得辅助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批评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充分发挥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艺术的重要作用,给予学生正面肯定,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错误,学会自我批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达到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的教育目的,收获更加突出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英勇.赏识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江西教育,2021(9):13-14.
[2]金浩顶.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批评艺术[J].甘肃教育,2020(17):45.
[3]马奔,杨丽丽.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合理进行批评性谈话[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72-73.
【关键词】高中阶段;批评教育;正面施教
高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难免会用到评判的教育手段,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辅助参考。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巧妙且恰当地运用正面评判教育方式,使得正面施教可以更好地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价值,有助于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际意义显著。
一、深入了解批评教育的原则
批评教育应该遵循如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批评是一门艺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是最基本的原则。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事实,经调查分析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保证批评教育发挥最佳效用。二是公正性原则。教师切勿以偏概全,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正、尊重人格,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在对班干部、普通学生进行批评时,制定适用于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保证公正到位,以便获得所有学生的认可。三是启发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与学生保持同一站位,委婉含蓄、以理服人,不能以权威压迫学生。四是针对性原则。不同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较为显著,教师应考虑高中生的个性心理与实际品德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对症下药,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完善的自我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明确正向施教的评判教育原则,以便循序渐进地开展批评教育,使得评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正面施教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尽量运用表扬、奖励的的方法,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心服口服,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便于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不良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判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讲究正面施教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评判,使其主动纠错。
二、明确正向施教的必要条件
批评是师生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与方式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正向施教的批评教育应建立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脱离身份不对等的道德说教、先入为主的训斥与责备。正确理解“批评”一词的含义,便于收获更佳的教育效果。为了有效发挥批评教育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明确正向施教的必要条件,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明确自身的定位。教师作为批评者,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并非是一方对另一方享有强迫、压制的权利。教师要明白评判的对象不是学生个体,而是学生的不当行为,在正面施教中引导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则是使用批评教育这种辅助手段的初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二是理清批评的目的。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艺术讲究目的性,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明白批评的最终目的,理清通过批评达到的德育目标。教师在批评过程中应该思考学生的错误是偶发的,借助正面施教的评判教育手段来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明确批评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
三是避免陷入“为了批评而批评”的误区。教师需要明白批评仅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与谨慎的态度,在批评教育中营造正面施教的氛围,准确判断批评的必要性与预期效果。
四是重视自我批评。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后,教师要认识到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为学生做好榜样,便于有效规避在批评中出现大声训斥、道德说教、情感绑架等问题。
三、合理运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批评教育艺术,渗透正面施教的理念,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以便收获更佳的教育效果。结合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得当的正面施教批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价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运用温婉式批评教育方法。态度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意味着教师要用温和的语气,冷静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切记不能冲动,严禁使用刻薄尖酸的话语来伤害学生,避免产生更糟糕的反效果。
二是运用提醒式批评教育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性格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尝试通过暗示、启发的批评教育手段,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若对此类学生运用正面批评教育方法,则较易使其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不仅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
三是运用交换式批评教育方法。为充分发挥批评教育艺术的实际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做到将心比心、心理换位,从高中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理解学生做出相关行为的想法,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赢得学生的肯定,相较传统批评教育方法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此外,主动引导学生体谅教师的良苦用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的意识,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
四是运用触动式批评教育方法。在高中教育教学中,面对教师多次批评依然无动于衷的学生不乏少数,对教师开展相关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有效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可运用触动式批评的方法,严厉批评与引导劝说相结合,边分析学生的错误边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若此类学生经过批评教育后仍不悔改,教师则要加大批评力度,尝试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提高批评效果。
五是运用商讨式批评教育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性格暴躁、不易接受劝说的学生,与此类学生进行交流与协商,心平气和地解决相关问题,便于有效避免直接批评带来的师生冲突。在对此类学生进行批评时,教师要注意运用较为缓和的语气,给予最大的耐心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建议。
六是运用积极性评价与消极性評价的教育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有所不同,积极性评价侧重于表扬与奖励,消极性评价侧重于批评与处罚,应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相应的方法。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重视运用批评手段的同时要适时对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以表扬与奖励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带来学生快乐的内心体验,对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大有裨益。通过采取消极性评价的教育方法,在批评、处罚工作中也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关爱之情,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从而及时纠正错误。依据积极性评价与消极性评价教育方法的内涵及特点,在评价学生的品德行为时要多用肯定性评价,发挥正面施教的优势,少用、慎用否定性评价;无论是表扬、奖励还是批评、处罚,教师均要重视运用的频率不宜过于频繁,同时讲究正面施教评判教育的艺术,使得辅助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批评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充分发挥正面施教的批评教育艺术的重要作用,给予学生正面肯定,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错误,学会自我批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达到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的教育目的,收获更加突出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英勇.赏识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江西教育,2021(9):13-14.
[2]金浩顶.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批评艺术[J].甘肃教育,2020(17):45.
[3]马奔,杨丽丽.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合理进行批评性谈话[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