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系。作为学科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的学术建构逐渐积累壮大:全国1500余所院校开设环境设计专业,每年近3万名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环境设计专业共同体(专业从业者)也从初创时期不足干人迅速成长为拥有数百万人从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产值近万亿的庞大群体。
一个专业学科的生存与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在学术体系中独特且不可被替代的知识架构;二是国家对这一专业学科的不断社会需求,两者缺一不可,如同具备独特基因的植物种子,也须在合适的土壤与温度下才能生根发芽。創新型国家的转型需要创新性人才资源的驱动。人才储备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型的人格教育,能否与国家发展目标的需求同步,成为时代赋予中国设计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网络学习平台正以其自主、开放、便捷、互动等优势迅速普及,深度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思维模式和学术组织形式,催生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格局。面对信息技术的飞跃变革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竞争,现有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导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设计学科中极具综合特点的专业,环境设计应重新审视专业的边界,在与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寻找自身定位。环境设计教育更需要站在原点,对已有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梳理,并在未来更具综合性、边缘性与多元性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升级与重构。
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举行了数次教师专题讨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在新时期的定位、教学、实践以及学术发展进行专业研讨。今年,借助《设计》杂志这一学术平台,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师生及校友对此议题发表的不同观点整理成文,分期发表。希望借此契机,引起学术界与专业同仁的关注并参与讨论,以期为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凝聚内力、拓展外延。
一个专业学科的生存与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在学术体系中独特且不可被替代的知识架构;二是国家对这一专业学科的不断社会需求,两者缺一不可,如同具备独特基因的植物种子,也须在合适的土壤与温度下才能生根发芽。創新型国家的转型需要创新性人才资源的驱动。人才储备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型的人格教育,能否与国家发展目标的需求同步,成为时代赋予中国设计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网络学习平台正以其自主、开放、便捷、互动等优势迅速普及,深度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思维模式和学术组织形式,催生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格局。面对信息技术的飞跃变革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竞争,现有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导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设计学科中极具综合特点的专业,环境设计应重新审视专业的边界,在与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寻找自身定位。环境设计教育更需要站在原点,对已有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梳理,并在未来更具综合性、边缘性与多元性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升级与重构。
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举行了数次教师专题讨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在新时期的定位、教学、实践以及学术发展进行专业研讨。今年,借助《设计》杂志这一学术平台,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师生及校友对此议题发表的不同观点整理成文,分期发表。希望借此契机,引起学术界与专业同仁的关注并参与讨论,以期为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凝聚内力、拓展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