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命,唤醒灵魂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祥友初任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校长时,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今,八年过去,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教育教学质量与师生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有何奥秘?
  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
  陶继新:衡水十三中的新生入學成绩相对较差,高中三年,学校如何帮助他们提升成绩、树立自信?
  白祥友:2012年2月9日,我就任衡水十三中校长。当时,学校的生源情况很不理想——有1000个招生指标,报名的学生却只有400人。市区的学生不愿意来上学,我们只好到农村去招生。十来个老师坐一辆面包车,每到一村便放下两个老师,去动员学生家长。即便如此,最后仍差300人没有招满。
  近几年,生源质量有了不小提升,但总体上依然不理想。现在,十三中只能招主城区的学生。今年,主城区学生总共不到17000人。我校中考录取的统招线为479分,这个分数的学生在主城区排10600多名。即使479分的学生,也只占我们招生总计划的40%,其余60%的招生计划是录取分数更低的指标生(基准分数线下降50分)。总体看来,我校比衡水中学招收学生的分数低近100分,比衡水二中低60分。但是,2020年我校的高考成绩却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还有两位学生考进了北京大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呢?因为我们践行16字的育人方针——“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这是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中考成绩低,只是暂时的落后,我们不能由此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而且,中考成绩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好,也可能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还可能是早恋等原因。学校要积极探寻学生中考成绩差的原因,把阻碍其发展的“结”解开,解放生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解放生命,教师有着“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具有潜能,才能解开束缚学生发展的绳索,激爆学生的潜能。而如果每时每刻都去激爆学生潜能,学生就会持续不断地发展和超越,以至卓越一生。
  陶继新:任何学生,包括学困生和所谓的“问题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中考成绩差的学生的发展潜能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或者被压抑住了。这时,如果教育者给予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这些学生不可救药,那么,将会导致其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成为地地道道的“学困生”。
  您不是这样,而是给学生注入积极的能量,帮其树立“我有潜力”“我能行”的信念。学生天天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渐渐地,就会认为自己真的能行。沉睡的潜能慢慢觉醒,考试成绩也就持续攀升,整个生命样态都会焕然一新。
  我有个观点:一个人的成败,未必一定赢在或输在起跑线上,而取决于中跑线。例如,今年你校考入北京大学的两名学生,中考成绩相对较差,可是,他们却赢在了中跑线上。如果他们上了大学乃至步入社会之后,更加相信自己的潜力,更加充满自信,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成就。
  白祥友:我们希望让学生“卓越一生”,这绝对不是一个幻想,一定会变成现实的。
  常规管理,激励机制,人文关怀
  陶继新:您秉持“铁三角”的管理理念:一是常规管理,二是激励机制,三是人文关怀。那么,可否谈谈您在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落实这一管理理念的?
  白祥友:先说常规管理吧。有的人认为,每所学校都有常规管理,并无什么新意。可关键是,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追求的是将常规管理做到细致、精致、极致。我提出了“乐队化管理”的主张:学校就像一个乐队一样,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乐曲就不可能演奏好。所以,教师必须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让教师说话,而是要求教师在正确的场合说话,如教师座谈会、意见征集等,可以畅所欲言。可是,制度一旦定下来,就要令行禁止。学生也要听教师的话,同理,教师也要给学生在适当场合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
  在学生睡觉、吃饭、学习等方面,我们都力求做到极致。到了睡觉时间,熄灯铃一响,整个学生宿舍鸦雀无声;早上,起床铃一响,所有学生都跃身而起,将被子叠得齐齐整整。学生跑操的时候,起步落脚,如同一人;喊起口号,气吞山河。
  陶继新:常规管理做到极致,对于师生来说,开始会有难度。可是,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如果养成凡事做到精致的习惯,就有可能不断取得成功。不仅如此,更长时间后,习惯还会升华到审美的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在求知层面,“好”在道德层面,那么,“乐”则走到了审美层面。因为“乐”的时候有了心灵的特殊愉悦,做起事情就会乐此不疲。你们的学生如是,教师亦然。这样,不但大大提升了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二者得兼之美。
  白祥友:我们的激励机制也很有特色。好的激励机制一般有两个力在相互支配着:一个叫拉力,一个叫推力。拉力就是表扬、表彰和鼓励,推力就是批评、鞭策和惩罚等。教师工作做得好,就用拉力;做得不好,就用推力。这种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就会让干得好的教师更加努力、干得不太好的教师反省自身并奋起直追。
  比如,学生从高二升入高三时,我们会重新编排班级,让所有教师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一来,就会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向上,毕竟谁也不希望高考的时候成绩排到后面。
  陶继新:这样的激励机制会让每一位教师竭尽全力,为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奋争。本来,人人都有致良知的向善向美之心,有的教师之所以没有显现出良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更好的激励机制将其激发出来。而你校的激励机制,让良知如阳光一样照耀着,大家天天努力,而又心甘情愿。教师喜欢和敬畏这样的机制,从而让激励机制形成文化。文化是什么?就是以文“化”人。身处衡水十三中的教师,都会被这些文化所“化”。这既让教师有了发展与幸福的感觉,也因工作与生命样态之美而影响到学生,从而让他们也有了更好的学习与生命状态,在让其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还有了一种家的归属感。   白祥友:我们的人文关怀,更能让师生感到一种家的温馨感。学校会组织开展教师节、班主任节等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经由一封感谢信、一束鲜花、一场特别的仪式等,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平时,还会开展“后勤维修进咱家”活动,帮助教师们解决后顾之忧。事情虽然不大,却能让教师们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我的想法是,既要让教师做好工作,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高兴。
  有的教师晚上会主动辅导学生到9点多,我和其他校领导便把热奶送到教师手里;我们学校有不少山楂树,山楂成熟的时候,我们便把它串成糖葫芦,送给每位教师一串……这些,都会让他们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也进行人文关怀。在学校,我们始终坚守这样一条原则:有学生的地方有老师,有老师的地方有学校领导。倾情陪伴,是十三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每天晚上学生睡觉之前,班主任和中层以上干部会全部赶到学生宿舍,待学生睡觉之后再离开。
  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和“问题学生”,老师们也关怀备至。例如:疫情期间,关爱因家庭困难等原因没有安装宽带或流量不足的家庭,每名学生开学前免费赠送每月200G基础免费流量卡用于网课学习;班级教师每周组织教研,定期研究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情况,找出症结,努力做到对症下药。我们坚持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花苞心态——花儿尚未绽放,我们要静待花开。于是,就有了如下之说: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静待花开;花苞心态,才是真爱。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下,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陶继新:学校领导对教师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什么有的校长也提人文关怀,可教师却没有从心里感受到这种关怀呢?关键就是少了爱。如果一个领导只是口头上大讲特讲人文关怀,实际上却一点也不爱教师,那么,不管其如何伪装,都逃不脱教师的火眼金睛。所以,校长的爱要真诚,而不是有形无实。《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与爱的和谐统一,才能让人文关怀熠熠生辉。
  当教师感受到您与学校领导的真诚之爱时,就会心存敬意,并将这种爱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而当学生感受到爱的时候,就会生发对教师的敬仰与感恩之情。这不但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进而提升成绩,而且会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高中生活,甚至有可能向其未来的生命延伸。
  白祥友:这正是我的希望,有爱心的学生,不仅自己会幸福,还会让其他人幸福。
  名校长的必备素质
  陶继新: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第二期名校长领航班的学员,您是当之无愧的名校长。在您看来,名校长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白祥友:我認为名校长应该具有五种素质:纯粹的教育信仰、宽广的人文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过硬的专业能力、成功的教育实践。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纯粹的教育信仰,也就是高尚的教育情怀。如果把整个学校管理看作一棵树的话,那么,教育情怀就是根。管理是什么?就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什么是树根?树根就是人的精神、思想、观念、意识。我来到十三中之后,就有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感,那就是改变师生的精神、思想、观念、意识。当他们有了信仰之后,工作好、学习好就会水到渠成。
  陶继新:我非常认同您这个看法。我的感受是,您的身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闪着光芒,一直在学校里回旋。于是,教师们也便有了这种精神光芒,不但可以照亮自己,还可以照亮学生。
  例如,您坚信十三中一定会由弱变强、越来越好,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即使前方看不到任何曙光,您依然矢志不移地向前行进。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不放弃的精神,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这个意义上说,名校长不但应当是一个有思想的领导,还应当是一个锻造师生高尚灵魂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小学部以公益为纽带,家校携手帮助孩子从公益中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品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培养一颗感恩之心,体验成长的精彩。家校共育,立德树人,与孩子一起行走在“公益之路”。  加入公益联盟。2017年6月,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小学部成立了大益小益志愿者服务队,大益寓指老师、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小益寓指全体少先队员。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由全体师生及家长参与的“大益小益,公益童行”活
期刊
作为学校管理中的核心人物,校长在推动学校持续、高效运转中的领军作用不容忽视,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变量。而“校长领导力”在赋予校长新动能的同时,于学校管理的改進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推动着学校的转型与变革,也代表了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如何理解“校长领导力”的内涵?在困难与挑战中,校长们如何找到切实有效的成长路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如何牢牢把握住校长领导工作的本质,寻求
期刊
黑河市第五小学建于2002年,坐落于中俄边境、美丽的黑龙江畔。学校占地1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50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1465名学生、95名教职员工;布局合理,环境和谐,拥有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阅览室、校园电视台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与瑷珲中心学校、西岗子中心学校、上马场中心学校组成黑河市第五小学教育集团,成为集团的核心学校;与高校牵手合作,成为黑河学院
期刊
9月10日,教师节,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洛阳师院”)老校长叶鹏家,一批批学生前来祝贺。86岁高龄的叶鹏如往常一样,给学生们讲大学精神,讲师范传统,讲河洛文化,他的学生、洛阳师院原副校长颜福海记录下这一幕,感慨“又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洛阳师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囯向叶鹏说起文学院正在筹建“叶鹏文学珍藏馆”的事情。王建囯说,建馆是为了充分彰显叶老的教育情怀、奉献精神、学术成就和对洛阳文化的贡献,作
期刊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河北玉田职教中心以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力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连续10年高质量就业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安置先进单位”。企业对学校输送的人才满意率达98%。  “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专业设置  近年来,玉田职教中心通过企业调研、前景研讨,调整专业设置方向,实
期刊
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侯长亮纠结良久,最终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前往山村支教两年。谁想,两年期限无限延长,他在山里坚守了一年又一年。2017年,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雷宇丹。这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在上海有一份待遇优渥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平淡闲适的生活,却为了心中念念已久的支教,奔赴千里之外的云南昭通,守护着一群大山里的“快乐精灵”。两个人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念相合,在大山中一路扶持,自然而然地走到了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浙江舟山南海实验学校惠民桥小学校区(以下简称“惠民桥校区”)开发的“劳动美之校园美容师”系列课程充分阐释了这一观点。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是社会热点话题。惠民桥校区设立家庭垃圾分类劳动岗位,指导学生回收家庭中待丢弃的快递盒、包装袋、旧纸板等“废品废料”。曾经,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些东西除了丢弃或变卖,
期刊
近几年,劳动教育在我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随后,为落实这一文件,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劳动教育从被淡化、弱化,到以高姿态回归教育体系,各地区
期刊
葵园,为温州市瓯海区丽岙华侨小学的绿葵实践基地。在这块6.8亩的土地上,有沁人心脾的百草园、有果香四溢的生态有机园、有水美鱼肥的养殖园,还有硕果满枝的瓜果长廊。学校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人才培养任务,让每一位小神农在绿葵基地和校内生态园中挥洒汗水,感受快乐。  校内劳动季,快乐小神农。集体活动是劳动实践活动课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利用校园丰富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劳动生
期刊
18年来,陈柏根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石城县实验学校、遂川博雅学校等6所民办学校,这些学校都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名校。  在不少学校“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质量观的笼罩下,陈柏根于十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一场教育的变革——将科学的素质教育进行到底。陈柏根认为:在教育充塞着短视和功利的今天,太需要呼唤真正回归“人”的教育——这种教育直指学生一生平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用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博取“名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