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产党宣言》(以下称为《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最富战斗力的革命宣言,是革命导师贡献给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思想遗产。《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宣言》中所说的无产阶级斗争学说,联合体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启示同时对我国构建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启示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
1、工人阶级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这样写到:“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满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在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国最可靠最坚实的阶级基础。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任何国家,工人阶级是最广泛的阶级。要保障工人阶级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2、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是构建自由人联合体
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结合当代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我们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就是实现世界的和谐,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状态。② 《宣言》指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景;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里面才能做到。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进步;同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念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支撑,只有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才能凝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力量,共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共同体。
二、《共产党宣言》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越发强烈,人们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利益都是一样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寻求世界和平和各个国家共同富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有责任和世界各国一道承担和平与发展的使命,与世界各国展开彼此之间的合作共赢,谋求共同发展、紧紧团结一致,从悠久的世界文明中探求智慧,吸收各个国家的养分,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这样才能共同营造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保障。
2、自由与公平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说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只有为广大群众人造幸福,为全人类求解放,才能实现对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强调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消灭了剥削制度,肯定个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实现一切人独立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为,全人类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整个人类全面的发展才有可能保障个体获得独立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3、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当前人类历史已经走进信息化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同时也是信息化与全球化叠加的时代,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全球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国家间的融合快捷、便利,融合的速度、质量、效益都大大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生产关系随之发生革命性的调整。物联网将满足产品个性化需求,为“按需分配”搭建起物质雏形。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越来越接近物质极大丰富。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同一性,决定人类命运的统一性。人类之福,在于求同存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之祸,在于极端分裂,极端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自由主义必然会造成分裂与动荡,加深人民的痛苦。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促使世界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类走向未来的真正希望。而中国坚持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2]付泽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与时代品格[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1(1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4]郑礼肖,孙晓辉.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44)
作者简介:
王红怡(1993—)女,漢,安徽,苏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刘璐瑶(1994—)女,汉,河南,苏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启示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
1、工人阶级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这样写到:“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满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在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国最可靠最坚实的阶级基础。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任何国家,工人阶级是最广泛的阶级。要保障工人阶级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2、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是构建自由人联合体
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结合当代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我们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就是实现世界的和谐,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状态。② 《宣言》指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景;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里面才能做到。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进步;同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念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支撑,只有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才能凝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力量,共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共同体。
二、《共产党宣言》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越发强烈,人们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利益都是一样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寻求世界和平和各个国家共同富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有责任和世界各国一道承担和平与发展的使命,与世界各国展开彼此之间的合作共赢,谋求共同发展、紧紧团结一致,从悠久的世界文明中探求智慧,吸收各个国家的养分,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这样才能共同营造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保障。
2、自由与公平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说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只有为广大群众人造幸福,为全人类求解放,才能实现对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强调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消灭了剥削制度,肯定个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实现一切人独立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为,全人类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整个人类全面的发展才有可能保障个体获得独立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3、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当前人类历史已经走进信息化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同时也是信息化与全球化叠加的时代,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全球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国家间的融合快捷、便利,融合的速度、质量、效益都大大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生产关系随之发生革命性的调整。物联网将满足产品个性化需求,为“按需分配”搭建起物质雏形。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越来越接近物质极大丰富。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同一性,决定人类命运的统一性。人类之福,在于求同存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之祸,在于极端分裂,极端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自由主义必然会造成分裂与动荡,加深人民的痛苦。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促使世界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类走向未来的真正希望。而中国坚持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2]付泽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与时代品格[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1(1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4]郑礼肖,孙晓辉.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44)
作者简介:
王红怡(1993—)女,漢,安徽,苏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刘璐瑶(1994—)女,汉,河南,苏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