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培养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水平、高管理能力的创新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的观念,形成“为创造而教”的信念。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语文老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 培养创造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中学生知识面多数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好端端的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驱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装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戏剧小说,我为之介绍写作的背景缘由帮助理解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能将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结合使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为阅读教学提供质感受极强的形音义集合体,使教学信息传递的量和质都产生了飞跃。
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已的"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让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再次、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为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二 、 给予自由空间 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遂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三、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着,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四 、引导学生质疑 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遂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后因势利导,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全文,学生们更是深入探讨并明确了"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的人物关系。此后我们又共同将它设计成了一个扇形的板书。这个板书十分新颖,学生再一次被激起求知的兴趣,我又问能摇动这把大扇子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么多人受骗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最后总结得出:因为私心使人们上当受骗并相互欺骗,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学习课文后我激励学生口头作文,课文续写一个结局。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思涌如泉,出口成章。尤其是开始形象直观的影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触发点,使他们在创作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乃至语言的夸张都有恰当的把握和处理。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尽管创新还处在探索阶段,难免也会有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定会给中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
一、 培养创造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中学生知识面多数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好端端的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驱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装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戏剧小说,我为之介绍写作的背景缘由帮助理解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能将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结合使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为阅读教学提供质感受极强的形音义集合体,使教学信息传递的量和质都产生了飞跃。
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已的"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让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再次、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为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二 、 给予自由空间 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遂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三、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着,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四 、引导学生质疑 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遂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后因势利导,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全文,学生们更是深入探讨并明确了"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的人物关系。此后我们又共同将它设计成了一个扇形的板书。这个板书十分新颖,学生再一次被激起求知的兴趣,我又问能摇动这把大扇子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么多人受骗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最后总结得出:因为私心使人们上当受骗并相互欺骗,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学习课文后我激励学生口头作文,课文续写一个结局。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思涌如泉,出口成章。尤其是开始形象直观的影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触发点,使他们在创作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乃至语言的夸张都有恰当的把握和处理。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尽管创新还处在探索阶段,难免也会有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定会给中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