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课堂助力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受到广泛关注,培养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史宁中教授谈到,素养实则是一种习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习惯。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呢?教师要培养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表达,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以教师教为主。教师的“教”应该被“导”取代,教师在课堂中更合适起到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有没有真正地参与数学活动中;也不是靠单纯地理解与死记硬背,而是学生在活动中有没有真正地去感悟和思考。从核心素养的形成来看,要想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其根本方式和主要策略在于与“导学”相结合,课堂中既离不开教师的“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学”,这与导学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导学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是以教为基础和中心的,而导学课堂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由此看来,核心素养与导学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导学课堂需要核心素养的理论引领,而核心素养要靠导学课堂来落实并实现。在教学中如何把导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相结合,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自己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导学案谈谈这方面的感悟。
  根据《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本节课主要发展的是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中的“运算能力”。在导学课堂中运算意义的建构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经历复习导学—任务驱动—变式练习的自主探究的建模过程。
  一、复习导学,总结运算经验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比,只是运算的步数增加了,从两步运算变成了三步,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对此,本节课应该充分利用导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两步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建模的探究过程,如果有了这个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过程,学生以后遇到四步、五步等混合运算自然就能够举一反三了。因此,本节课笔者利用导学课堂中的重要载体“导学单”,帮助学生梳理旧知,勾连新知。导学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计算4道两步混合运算的算式:①45 20-12,②150÷50×2,③150-50×2,④150 50÷2;第二部分是填写计算这4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课一开始的前5分钟,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导学单;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这一环节是利用导学单进行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已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已有的混合运算计算经验,为将要进行的新知学习做好了充足的自主迁移准备。
  二、问题驱动,引导自主迁移
  运算顺序是计算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虽然这些规则是数学上的规定,但在教学时不能脱离现实世界,直接简单机械地告知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这些规则我们需要赋予其现实意义,也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感悟出其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新授部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的导学模式。出示导学单,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新知。导学单:①请你说说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中找一找哪些问题是通过一步计算就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要分几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请分别列式计算。完成导学单后,教师适时引导解决“一共要付多少元”这个问题和怎么列算式。学生展示交流思考过程,一部分学生是分步解答的,一部分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在交流中发现綜合算式解答的思路与分步计算的思路是相通的。另外,在计算的时候学生还发现可以把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同时计算出来,因为它们在算式中的关系是平等的,互不影响的,并且这样的算法在书写的时候更为简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导学单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并不是一味把问题丢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交流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在导学结合的方式下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已有的经验自主迁移到了新知之中。这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了其算理的合理性,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三、变式练习,完善算理建构
  合理安排一些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形成运算技能、完善算理的建构,同时也是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这不是机械地重复训练,而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变式拓展的环节,先让学生独立计算4道算式:①50÷2-15÷3,②50 2×15÷3,③50÷2 15×3,④50 2×15-3;再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谈谈4道算式的异同之处。在这类对比练习中,学生更容易感悟出一些运算规律,对算理的建构也更能起到内化、完善的作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比较、体会、感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尽可能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使之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完善算理的建构。
其他文献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科素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数学语言能力是该学科素养发展的要求之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从学生的口头表达内容中,教师可以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转变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说、多表达。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虽然数学教学的内容大多是数字、符号等,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的一项指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失为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中,主动温习功课这一习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笔记本脏乱不堪”“学习没有计划”“书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能力,运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死记硬背大量练习的教学模式,而将运算过程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数字拥有理性认识,并在运算过程中将数字在形象与抽象之间灵活转换,利用灵活的数学思维支撑运算能力,以培养其综合数学素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完善,而数学运算又较为抽象,这就导致学生的运算
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习这些知识对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相对困难,需要数学教师积
自学能力是在没有人监督和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接受教师面授的前提下,还能够
如今,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开展的关键。以往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要特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其科学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需对其充分重视。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首先要认真深入学习现代新课程标准,并对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确保自身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需不断优化师生关系,确保教师能够和学生
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教学,不仅学生无法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会导致在数学知识的解读和应用上产生偏差。现在,教师虽然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是在具体的培养手段运用方面
学生应该具备反思这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在学习新知识时,反思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系统地掌握新知,在反思中总结与进步。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反思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