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体育健康教育依然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体育健康教育师资不明、体育健康教育内容含糊、体育健康教育途径匮乏等。本文对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体现了体验性、基础性与层次性特点。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教育;体验;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4-0012-02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是一个通过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的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1]。国家除了要倾斜教育的国策内容外,其他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四条方针都与学校的体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学校体育具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价值,体育课程则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2]。在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本质,但与此同时,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决定了体育教学应落实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但一直以来,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徒有形式、实无内容,体育教师也多是走走样式,导致了健康教育内容的虚化。本文结合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对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体验性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健康意识,并通过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让其从小养成健身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增强体质的基本方法[3]。因此,小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无论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还是对今后进入中学的体育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身体、生命和健康这个庞大的理念认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尽管有些学校已开设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其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纯粹的健康理论知识讲演对于小学体育健康而言是不合适的,而应该在体育课程实践教学中让小学生体验与学习相关的体育健康理论知识。
  如,当小学生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时,就有了对自己生长发育的初步了解,对身体姿势的要求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当学习左右手交替拍球时,就对左右协调有了认识;当游戏活动要眼看耳听注意力集中时,就会进一步了解感知器官的作用;当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产生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就会有对这个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当体育活动与人合作时可学会对诸多情绪变化的交流与控制,以及体会协作的重要;通过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小学生可进一步理解男女生长发育的差异,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运动后带来的呼吸频率改变也可使小学生理解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以及所在的位置等。
  健康教育并不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智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改善人体机能,促进大脑发育,同时还能为大脑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发展。因此,在游戏与体育锻炼实践中,我们在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让其逐渐成为生活的强者。
  身心关联是建立完善的自我保健的基础,而进行体育锻炼是身心关联的保障,即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每个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积极的身心健康的态度和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且有利于学生产生健康意识,形成锻炼行为和养成锻炼习惯。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在于运动实践与体验之中。
  二、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本质——基础性
  小学体育在外部表现形式上与Play的性质接近,由于人类本性使然,会赋予其从事的活动一定的定义,如原地跳跃会通过跳绳的方式赋予新的意义,会使少年儿童将本来枯燥的跳跃,变为了可以不断重复而兴致不减的、可以评价的活动[2],如将足球踢到特定区域,或将篮球投进一定高度的篮筐等。但是既然已将本属于自然的行为纳入了游戏的轨道,并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用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它就属于了教育行为,也就决定了组织这一活动已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更具有了社会性、文化性、心理特征性和各年龄的适宜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运动技能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这就体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如果小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小学生在体育活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从小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3]。另一方面,从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来看,小学体育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启蒙性等特征。即小学体育必须根据儿童特点,使用活泼、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任务。
  因此,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性特点与年龄特征来分析,笔者认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与小学生的走、跑、跳、投、攀登、涉水等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衔接起来,同时与小学体育游戏的规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习与领会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有关方面的健康理论知识。
  三、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策略——层次性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体育教师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实践、学生从体育意识到体育与健康行为等方面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对我国学校体育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整体人才培养观的转变、我国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青少年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等,均具有长远的意义[5]。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将进行到一个新的层面。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划分的,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如7至8岁与11至12岁的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很大,部分11至12岁的女生已进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而有的男生则还处于发育的起步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但并没有规定学生是在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情况下,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6]。
  体育课程目标涵盖運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不同的水平目标也需要相应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进行支持。
  为构建与小学阶段三个水平相符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学特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指标,见图1。
  总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包括器官的生长是不均衡的,并且会与它们所负担的功能相适应,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其生长发育规律为我们构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健康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
  [2]凌月红.体育健康教育与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郭跃福.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征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水平[J].基础教育,2014(2).
  [4]王洪妮.钮厚金.体育新课标体现了六“Q”精神[J].教学与管理,2005(18).
  [5]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
  [6]张宏成.魏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厘清深度学习与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关系下,重点进行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辨力,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使得学习者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深度学习;体育健康行为;整合联系;深度思辨;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17-03  一、深度学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深入思考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基础上,阐述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转变:从内容导向设计向目标导向设计转变;从铸动作之型向育运动之魂转变;从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的学习指导转变;从脱离学生与运动实际向联系学生与运动实际转变
摘 要:基于2017年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文章对核心素养之一健康行为及其与情绪调控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探索思考情绪调控在健康行为提升中的具体应用,从实践中落实体育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合理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健康行为;情绪调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关键词: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1-0025-0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北京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首都学校体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2018年12月8日,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举行。本
摘 要:河南推行的“四有”体育课堂明确提出:发展体能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也是运用技能的基础,更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构成。为全面、有效发展学生体能,践行“四有”体育课堂,本文结合课堂体能练习常见问题,对增强体能练习效果提出策略。  关键词:“四有”体育课堂;体能发展;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