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很多人的看来,数学确实不是一门能够让人产生兴趣的学科,繁琐的论证过程,复杂的计算、诸多符号公式,往往使很多学生感到异常的枯燥。本文简要论述了三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包括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快乐;采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通过电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快乐教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游戏教学;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除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贯彻“快乐教学”的宗旨,开展趣味性的教学,现将方法归纳如下,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快乐
在座位上坐久了肯定会感到枯燥,对于天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生的手总是闲不住的,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应该多多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从而缓解长时间单纯的知识讲授带来的枯燥。
比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时,笔者让学生来到户外尽兴实践:手拉手估计花坛一周的长度;脚贴脚丈量小路的长度;一拃一拃仔细测量井盖一周的长度;排排坐利用坐宽估算凉亭座椅的长度……小组汇报时,各组用人体尺估测和用软尺精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人体尺的奇妙,并自觉引发深度思考:除了人体尺,还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尺子”,用它们的长度作为标准估测。在自然情境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热情高涨,随着探讨不断深入,课堂尾声抛出的问题:“水塘里的水究竟有多深,你能想到安全的测量方法吗?”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孩子们妙招不断,争先展示。课外大课堂让“动态想象”得以“现场实践”,学生获得多元体验,深度学习,既增长了生活智慧,又学会了从数学角度探索生活、探寻世界。
二、采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让他们在玩中也能够学习知识简直是再好没有了。游戏教学就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采用游戏教学,实现了寓教于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完“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后,笔者在课上组织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课前制作好一批卡片,卡片上写上两个数,比如,2和6、4和8、5和35等。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一个人举卡片,另一个人根据卡片中的两个数字,说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一组进行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更改,让另一组学生上来玩这个游戏。当然,教师可以故意给学生设置一些陷阱,对学生进行考验,在卡片中混入一组不成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数字,看看学生能否发现。
再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笔者也进行了一个卡片游戏。也是在课前,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写上数字,这些数字中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仍然由两人为一组进行这个游戏。要求两人在规定的時间内,进行完一定数量的数字卡片。一人举卡片,一人根据其上的数字做出快速的回答,是3的倍数,回答“是”,不是3的倍数,回答“不是”。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的卡片量多,而且错误率低。以竞赛的方式展开,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如此一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在游戏中玩有所得。
三、通过电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它极大地创新了知识讲授的方式,给原本灰暗的课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制作了这样一个Flash动画。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运动之后形成一幅新的图案,像由最后的一个圆经过几次平移之后得到著名汽车品牌奥迪的车标,或者是奥运五环;一个三角形经过几次顺时针旋转之后得到一副风车的图案;七巧板经过平移和旋转之后得到一幅鱼的图案。动画中的图形与图案颜色各异,并且配上非常动感的音乐,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获得了不错的视听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图形的运动(三)”这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笔者以上提供的都是不错的方法。当然,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很多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希望诸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有趣,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激发探究动机的策略[J].张仪荣.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与探究[J].李柳明.亚太教育.2015(20).
关键词:快乐教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游戏教学;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除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贯彻“快乐教学”的宗旨,开展趣味性的教学,现将方法归纳如下,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快乐
在座位上坐久了肯定会感到枯燥,对于天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生的手总是闲不住的,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应该多多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从而缓解长时间单纯的知识讲授带来的枯燥。
比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时,笔者让学生来到户外尽兴实践:手拉手估计花坛一周的长度;脚贴脚丈量小路的长度;一拃一拃仔细测量井盖一周的长度;排排坐利用坐宽估算凉亭座椅的长度……小组汇报时,各组用人体尺估测和用软尺精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人体尺的奇妙,并自觉引发深度思考:除了人体尺,还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尺子”,用它们的长度作为标准估测。在自然情境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热情高涨,随着探讨不断深入,课堂尾声抛出的问题:“水塘里的水究竟有多深,你能想到安全的测量方法吗?”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孩子们妙招不断,争先展示。课外大课堂让“动态想象”得以“现场实践”,学生获得多元体验,深度学习,既增长了生活智慧,又学会了从数学角度探索生活、探寻世界。
二、采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让他们在玩中也能够学习知识简直是再好没有了。游戏教学就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采用游戏教学,实现了寓教于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完“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后,笔者在课上组织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课前制作好一批卡片,卡片上写上两个数,比如,2和6、4和8、5和35等。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一个人举卡片,另一个人根据卡片中的两个数字,说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一组进行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更改,让另一组学生上来玩这个游戏。当然,教师可以故意给学生设置一些陷阱,对学生进行考验,在卡片中混入一组不成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数字,看看学生能否发现。
再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笔者也进行了一个卡片游戏。也是在课前,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写上数字,这些数字中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仍然由两人为一组进行这个游戏。要求两人在规定的時间内,进行完一定数量的数字卡片。一人举卡片,一人根据其上的数字做出快速的回答,是3的倍数,回答“是”,不是3的倍数,回答“不是”。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的卡片量多,而且错误率低。以竞赛的方式展开,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如此一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在游戏中玩有所得。
三、通过电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它极大地创新了知识讲授的方式,给原本灰暗的课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制作了这样一个Flash动画。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运动之后形成一幅新的图案,像由最后的一个圆经过几次平移之后得到著名汽车品牌奥迪的车标,或者是奥运五环;一个三角形经过几次顺时针旋转之后得到一副风车的图案;七巧板经过平移和旋转之后得到一幅鱼的图案。动画中的图形与图案颜色各异,并且配上非常动感的音乐,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获得了不错的视听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图形的运动(三)”这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笔者以上提供的都是不错的方法。当然,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很多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希望诸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有趣,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激发探究动机的策略[J].张仪荣.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与探究[J].李柳明.亚太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