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改革在摸索中不断取得成功,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有所区别,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正是在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别教学的要求下产生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更注重实际,进行分层优化,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保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得到和谐的统一。我的分层教学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分层
分层是教学法实践的关键特点,运用分层的过程是教师应用多种教学工具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1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70%;C层为基础层,即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成绩并逐步提高,占据班级人数20%。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各几名,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A组学生在课堂掌握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B组学生主要从课内知识延伸进行,由此及彼,学以致用;而C组学生只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而这份学习任务又是可以尽能力完成的,学生都乐而为之。当然还要避免分层分组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暗示,提示学生只要有一点小进步就可以“升级”,让学生有奋力学习的动力。这样对各层次的学生都顾及到,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分层备课。首先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把教学目标分层为拓展延伸目标、巩固知识目标和基础技能目标。基础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C层学生的目标。巩固知识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B层学生必须达到的,也是一堂课的基本目标。拓展延伸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这三层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的课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要求A组学生必须要理解文章中父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并思考父亲表白自己的什么心?而B组学生在理解父亲说的话时,除了白杨的特点外,还要知道白杨所象征的边疆建设者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B组学生都要能领会文章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而对于C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白杨是象征边疆建设者,知道这是一种叫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了。
三、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问分层
语文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就要摒弃老师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随时互动,而师生互动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教师的提问。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关注个体差异,让提问分层。对A层学生的提问主要针对其能力进行,把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少给提示,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回答。如果他们答对他们会很高兴,能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答错了也对他们是个促进,增强A层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桥》的时候,课堂小结时的问题:“文章歌颂的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为何以桥为题?说说你的理解。”这个问题要在纵观全文,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有所归纳。这样的问题,我抛出后会让A组同学来归纳整理。而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你来试着归纳下。”我会让B组学生来进行理顺,回答。对C层学生的提问更要讲究技巧,一些难度大的问题他们回答不上来,会挫伤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学不会。所以对这部分学生应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这类问题,他们在回答时,教师还应该多给他们提示、指导,使C层学生感到“我也有能力,我也可以让老师欣赏我”,以此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优势方面和薄弱方面。针对学生的薄弱方面要多加提问,从而化弱为强,全面发展。比如:对口语较差的学生,多进行课堂口语的回答训练;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对其阅读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的快感,逐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模式。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达到统一发展,全面发展,,让教育不落下一个人,让学生手拉手跟着老师一起进步。分层教学不但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爱上学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保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得到和谐的统一。我的分层教学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分层
分层是教学法实践的关键特点,运用分层的过程是教师应用多种教学工具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1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70%;C层为基础层,即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成绩并逐步提高,占据班级人数20%。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各几名,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A组学生在课堂掌握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B组学生主要从课内知识延伸进行,由此及彼,学以致用;而C组学生只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而这份学习任务又是可以尽能力完成的,学生都乐而为之。当然还要避免分层分组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暗示,提示学生只要有一点小进步就可以“升级”,让学生有奋力学习的动力。这样对各层次的学生都顾及到,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分层备课。首先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把教学目标分层为拓展延伸目标、巩固知识目标和基础技能目标。基础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C层学生的目标。巩固知识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B层学生必须达到的,也是一堂课的基本目标。拓展延伸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这三层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的课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要求A组学生必须要理解文章中父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并思考父亲表白自己的什么心?而B组学生在理解父亲说的话时,除了白杨的特点外,还要知道白杨所象征的边疆建设者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B组学生都要能领会文章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而对于C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白杨是象征边疆建设者,知道这是一种叫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了。
三、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问分层
语文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就要摒弃老师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随时互动,而师生互动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教师的提问。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关注个体差异,让提问分层。对A层学生的提问主要针对其能力进行,把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少给提示,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回答。如果他们答对他们会很高兴,能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答错了也对他们是个促进,增强A层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桥》的时候,课堂小结时的问题:“文章歌颂的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为何以桥为题?说说你的理解。”这个问题要在纵观全文,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有所归纳。这样的问题,我抛出后会让A组同学来归纳整理。而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你来试着归纳下。”我会让B组学生来进行理顺,回答。对C层学生的提问更要讲究技巧,一些难度大的问题他们回答不上来,会挫伤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学不会。所以对这部分学生应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这类问题,他们在回答时,教师还应该多给他们提示、指导,使C层学生感到“我也有能力,我也可以让老师欣赏我”,以此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优势方面和薄弱方面。针对学生的薄弱方面要多加提问,从而化弱为强,全面发展。比如:对口语较差的学生,多进行课堂口语的回答训练;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对其阅读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的快感,逐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模式。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达到统一发展,全面发展,,让教育不落下一个人,让学生手拉手跟着老师一起进步。分层教学不但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爱上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