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高中,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的差异,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随之也出现差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和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终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和谐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依学生自愿,依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學目标层次化。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教师课前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④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⑤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④⑤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J].中学数学,1997,2.
[2]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3]冯德雄,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J].数学通报,1999,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终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和谐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依学生自愿,依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學目标层次化。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教师课前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④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⑤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④⑤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J].中学数学,1997,2.
[2]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3]冯德雄,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J].数学通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