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就像标本制作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之前,我对标本制作一无所知,浑然无觉世上竟有另一种行业与翻译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
  拿到书,从头到尾读一次,理顺文路语绪。拿起笔,或打开电脑,将书翻开露出内页,仔细地将文字的皮毛顺序剥下。褪去外皮,剥下原文的血肉,剔除任何不符合后制框架所需的油花残肉,留下作者想要表达的原意骨架,再以译入语为填充物重新塞满文字的皮毛,一次次润稿、反复修饰该标本,让用字语气更自然更加融入其环境,更能为人所喜爱接受。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本质未改变。历经漫长的程序后,书还是原本的书,故事还是原本的故事,语气还是原本的语气,只是经过整理的外表已不再是陌生的语言。
  标本制作,随着原本屠体、毛皮、四肢的损伤程度有不同的难度;书籍翻译,随着原文书籍的用字深浅、内容之广泛复杂也有不同的难度。《标本师的魔幻剧本》属于用字程度中等、句子绵延不绝一句比一句长又充满无数转折,专业程度颇高,剧情看似平淡却逐步堆栈直到高潮落在最后结尾,让人惊讶不已地阖上书本还不断思考。翻译过程,则犹如乘坐云霄飞车般高潮迭起,正以为安稳度过一关可以安心休闲地滑行到最后,却又冒出新一关挑战开启新一番征战。
  相较于作者前一本畅销作品,许多读者就算爱看书也抱怨有些沉闷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一开始就相当诙谐幽默。以阅读当下无法判断究竟是亲身体验或异想天开的“手翻书遭拒过程”展开故事,同样也曾是畅销作家的主角撞上了所谓的作家瓶颈,再配上作者相隔九年未出书的实际情况,此书从头到尾都让人一直有着相同的疑问:“这到底是真实或虚构?作者真的碰上了疯狂标本制作师吗?最后的结局是真的吗?”至少译者我从开始翻译到结束都不曾停止怀疑,替作者捏了一把冷汗希望他现在真的雨过天晴了。
  陷入瓶颈就此封笔的主角在异乡大城市里遇上一只驴子与一只猴子,而这故事都要从一颗西洋梨开始说起。又或者该说,要从驴子贝亚德与猴子弗吉尔讨论西洋梨是如何鲜嫩多汁明亮香氛开始说起。译者的故事则要从口水直流天天想着西洋梨开始说起,不过没多久剧情便急转直下成了天天泡在福尔马林里、剥皮、刮肉、缝补、固定以及与贝亚德、弗吉尔盖棉被聊到天亮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整本书翻译下来最困难之处都拜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标本制作师亨利所赐。自我踏入翻译一行至今,此书让我第一次不仅是到处找资料、问人、上图书馆借书,借书回来后还抱着宛如圣经般早晚膜拜,一天查看好几次。而且,翻译出来的部分还可能是任何读者都会随便看看就跳过的段落,例如“……(P84)下方同样镶于墙上的是制作标本所需之组件:镶条排满各种大小的玻璃义眼,尺寸不规则地缩减……板子上是不同尺寸的针,有直有弯;整个架上排满小罐颜料……(P118)制作动物标本有五个步骤:剥皮、处理毛皮、准备模型,将毛皮套在模型上,完工……动物遇上标本制作师,便不再如袋子般塞满苔藓、香料、烟草之类的杂物……”等描述标本制作业的文字。那些书就是详细描述标本制作术的参考书。
  同时,为了能如作者原文般生动描述贝亚德与弗吉尔的姿态动作叫声,我也大量阅读描写驴子与吼猴的动物文章,希望读者在读到“……(P108)柔软、茂密、有光泽,背部是砖红色,头部及四肢则泛栗色。阳光下,弗吉尔爬树,在枝枒间跳跃行动,而我四脚固定原地站立不动时,他的动作会带着闪耀的铜光,就连最简单的手势也散发出率直、浑然天成的轻盈……”之类的文字时,真的能想象自己看见弗吉尔的动作中闪耀的光芒,真的能感受到那样浑然天成的轻盈,仿佛弗吉尔就在我们眼前跳跃行动。
  在这些专业领域之外,最大的困难或许就在于拆解作者的文句,也就是语言的文法与结构。英文,我们都知道,可以在同一句里背上许多子句,每个关系代名词出现就是一个新的转折,一个句子可以绵延不绝好几里都不断。而作者杨·马泰尔更是绵延长句的个中好手。他不仅喜欢长句,还喜欢将句子倒装以强调语气。翻译过程中,我非常努力想维持原句型,绵延不绝又倒装,才能符合作者原本想要强调的语气。但是中文与英文的文法与句构有些时候可以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直序排列,有些时候却彻底颠倒,特别是中文语法的倒装是句子倒装,与英文语法将主词往前移便是倒装的结构很不相同;最后我只能折衷,将长句拆断而整句前移或后挪作为倒装。有些尝试相当成功,编辑没有提出疑问表示应该没有问题,有些尝试则相当失败,编辑一看便立即揪出,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只好摸摸鼻子乖乖地低头改稿,毕竟,第一优先是“符合中文语法”,第二或许才是“顺应作者风格”。
  译稿完成交出时,我真的觉得译者就是标本制作师。原文版是屠体,中文版是标本。希望就像标本让人仿佛置身森林感受大自然气息,我的翻译成品能让人仿佛自行阅读了原文版,也能感受作者的幽默风趣或讽刺嘲骂。
其他文献
凡是拥有自己事业的人,都有把这事业越做越大的意愿。在出版界,人人都希望拼尽全力制作出畅销书,且多多益善,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占一些份额,多圈几块地。当市场版图增大,出版实体也须随之扩大,招贤纳士,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出版相关事务。这也许是多数出版人期待的一条主流路线。然而大千世界,亦存有他者,例如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绪文化)。  地处台湾新北市的立绪文化,是台湾数千家出版社中的一员
期刊
正当世人开始相信,Google将横扫网络世界,成为终极霸主的时候,一家成立不过六年,首席执行长年仅27岁[祖克博格(大陆译为扎克伯格),21岁创办Facebook,目前是富比士富豪排行榜第55名,身价约60亿美金,是全球最年轻的富豪],员工总人数不过两千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新兴网络公司迅速窜起,挑战并且开始瓜分几乎被Google给寡占的网络商机,它就是崛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某个男生宿舍的社群网
期刊
22岁以后的路金波,与“榕”字结下不解之缘:先是以“李寻欢”为笔名驰骋于以“榕树下”为代表的文学网站,成为第一代网络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2000年加入“榕树下”的管理团队;2002年主导贝塔斯曼与“榕树下”的合作,成立“贝榕”公司,路金波正式转入幕后运营,成为文化经理人;2008年,随着贝塔斯曼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路金波带领麾下创作团队另起炉灶,与万卷公司合作成立现在的万榕书业图书发展有限公司(以下
期刊
嘉德拍卖公司的古籍拍卖图录,最早九三、九四年的时候,我都是径直奔公司花一二百元原价买来的,一本一本珍藏至今。后来不那么犯傻了,知道潘家园书摊有卖三四十元一本的就去那买便宜了。去秋,惊悉董桥先生的藏品,在嘉德有个拍卖专场,专场的名字很煽情——《旧时明月——一个文人的翰墨因缘》,这使人无端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听说专场拍了四千多万人民币(到董桥手里小五千万港币),“战罢拍场月色寒”,我早就看破,董桥
期刊
日前福州大学传出严打早恋,作家杨照少作《迷路的诗》最近重出,也提到当年重点中学男女生结伴上学,教官撞见,作状抄女生胸口绣的姓名学号,实际伸咸猪手大吃豆腐,还骂女生“还没长大就想出嫁”。电视栏目《新老娘舅》中柏万青说:“现在有许多小姑娘不珍惜自己,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珍贵的陪嫁。”现场掌声雷动。世上女孩们得知自己身为三大件之一,应该倍感光彩;而男孩婚前的贞操非但老是缺货,连婚后的贞操也老着脸赖账,听凭
期刊
现今说到“音乐厨房”,并非什么让人费解的陌生词语,就是一家既有美食又有好音乐的餐厅嘛。可是十来年前,初看这个新词汇,还是让人不禁问上一句:这到底是什么?要回到20世纪快要走到尾巴的一个秋天。彼时韩良忆还未被冠以美食家、作家的称号,她刚刚出版了一本名叫《罗西尼的音乐厨房》的书。书名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和“厨房”的怪异组合,着实为难了摸不着头脑的书店店员——到底应该归入音乐类书架还是饮食类专柜
期刊
“书衣也是有生命的”,宁成春在他自己编辑的《书衣500帧》前言里这样说,“抚摸着几十年前质朴的书衣,我的心情复杂微妙……不同时代的书衣,反映着不同时代设计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在书籍设计发展早已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作为当今中国书籍设计代表人物之一的宁成春却依然对那个时代怀有深深的敬意,当下出版与设计界浮躁日盛,这种谦逊和内敛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深深敬佩。  宁成春长期在生活·读
期刊
《世说新语整体研究》的作者萧虹女士,是澳籍华裔,悉尼大学教授,从小生活、学习在国外,所受教育与文化环境,与中国华人有所不同。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心,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熟悉,却令人敬重。其《世说新语整体研究》一书,始构于她攻读博士时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直至今年方才修订完毕而出版告竣,历时数十年,跨越二世纪。古人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借用来形容萧著差近。萧著
期刊
旅行的时候,经常渴望一间书店。它像城市灵魂的切片,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书店虽没有争奇斗艳的景致,却有一幅幅想象风景,藏在字里行间,等待读者径自找寻。  2010年年底,自助旅行者的不败圣经“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系列丛书在最新一版《2011孤独行星最佳目的地》一书中,遴选出“全球十佳书店”,北京的“老书虫”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书店。其评语盛赞:“老书虫书店较之一家好书店应当做的
期刊
东海书苑新址位于台中绿园道上,店面迎向一排高阔的绿树,感觉特别悠然、清新。较约访的时间提前了些抵达,见店长廖英良与友人在外头谈天,聊些书店经营事,就不上前叨扰,先四下走动,看看书店空间是否有了细微的变化。  店门外有一爿大黑板,上头写满近期木工课程的招生讯息,以及过去一两个月在此举办过的各项座谈及展映活动。推门入内,浮游于空气中的咖啡香随即窜出。午后的阳光从窗棂洒进,照耀着安静枕躺于周遭的书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