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一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高要求,一边是学生质量的低下,如何将这两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学习气氛
近几年语文教学在社会整体大环境中走入困境。语文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设计上,而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师的创造才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创造点燃火花,使语文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牵引作用。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拥有博大的胸怀,用师爱去审视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灵性的独立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对道德的评判标准有偏差,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中职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是不被老师重视的群体,在学生中他们也常常是被歧视的对象,所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在他们不积极思考时及时启导,在他们思而不得时善于疏导,在他们方法不当时顺势指导,想法设法解除长期纠结在他们心中的疙瘩,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决心,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自己的朗诵特长,收集了很多的音乐磁带,并自制具有优美画面的课件,用自己的当堂朗诵,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感染学生,引导学习。在中等职校,《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乐府诗不是必学课文,但对于新时期的职校学生来说又是必须要了解的一首古典诗文。所以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前满怀激情地讲述这首乐府诗中故事,使他们产生一种听后非要学不可的强烈欲望。这不是学习的积极性吗?还有在我们学完诗歌单元后,开展朗读比赛,有意布置十六首诗当场抓阄朗诵,因此每人都做十六首诗的朗诵准备,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多星期,课余时间笔者做精心的辅导。在朗读的评分中,凡是朗读出现磕磕巴巴或读错音的,就当即要求老师再给一次机会。同时他们对那些朗读有感情、语感好的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不都是他们的闪光点吗?
针对学生客观现状,合理使用激励作用评价策略——具有导向性、激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科的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爱学、乐学,才可收到学习的实效。
其次,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所教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他们同样对老师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他们心中的老师是学问高深的、平易近人的。只要你尊重他,他会对你依赖,甚至崇拜。“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也就自然产生了。教学中笔者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学生振作起来;当学生兴奋时,使学生安静下来;当学生感到茫然没有头绪时,分析原因给予勇气;当学生沾沾自喜时,及时敲响警钟。老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创设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巧妙的启发调动导入学习。教师必须做一个“杂”家,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喜欢的就是我要关注的。与教材相关的甚至是有点滴联系的影视、歌星、体育、社会新闻等,这些内容都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纽带。中职校的学生知识水平一般不高,在其心理上也没有过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定向,激发学习欲望。此外,生源下滑,更要求教师要具备生动丰富而准确的教学语言和沉稳而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中职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研究教育心理学,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几年笔者教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可以说从小就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是“双差生”。这样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群体以后,相互之间的影响又使他们少了一份自爱和自强。同时他们大多又具有张扬的个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个特征,多给他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记,在课堂上练,在课堂上运用,在课堂上巩固和提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只抓住了“第一课堂”,教学思想是狭隘的、片面的,在中等职校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课内—课外—课内”的良性循环模式是保证第一课堂沿着健康、灵活道路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条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工厂、工地去,带到多媒体教室去,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当然,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要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否则第二课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职校的学生也是可塑的,尽管他们的基础差,只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也会抓住不放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学习气氛
近几年语文教学在社会整体大环境中走入困境。语文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设计上,而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师的创造才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创造点燃火花,使语文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牵引作用。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拥有博大的胸怀,用师爱去审视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灵性的独立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对道德的评判标准有偏差,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中职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是不被老师重视的群体,在学生中他们也常常是被歧视的对象,所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在他们不积极思考时及时启导,在他们思而不得时善于疏导,在他们方法不当时顺势指导,想法设法解除长期纠结在他们心中的疙瘩,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决心,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自己的朗诵特长,收集了很多的音乐磁带,并自制具有优美画面的课件,用自己的当堂朗诵,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感染学生,引导学习。在中等职校,《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乐府诗不是必学课文,但对于新时期的职校学生来说又是必须要了解的一首古典诗文。所以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前满怀激情地讲述这首乐府诗中故事,使他们产生一种听后非要学不可的强烈欲望。这不是学习的积极性吗?还有在我们学完诗歌单元后,开展朗读比赛,有意布置十六首诗当场抓阄朗诵,因此每人都做十六首诗的朗诵准备,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多星期,课余时间笔者做精心的辅导。在朗读的评分中,凡是朗读出现磕磕巴巴或读错音的,就当即要求老师再给一次机会。同时他们对那些朗读有感情、语感好的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不都是他们的闪光点吗?
针对学生客观现状,合理使用激励作用评价策略——具有导向性、激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科的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爱学、乐学,才可收到学习的实效。
其次,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所教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他们同样对老师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他们心中的老师是学问高深的、平易近人的。只要你尊重他,他会对你依赖,甚至崇拜。“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也就自然产生了。教学中笔者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学生振作起来;当学生兴奋时,使学生安静下来;当学生感到茫然没有头绪时,分析原因给予勇气;当学生沾沾自喜时,及时敲响警钟。老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创设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巧妙的启发调动导入学习。教师必须做一个“杂”家,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喜欢的就是我要关注的。与教材相关的甚至是有点滴联系的影视、歌星、体育、社会新闻等,这些内容都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纽带。中职校的学生知识水平一般不高,在其心理上也没有过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定向,激发学习欲望。此外,生源下滑,更要求教师要具备生动丰富而准确的教学语言和沉稳而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中职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研究教育心理学,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几年笔者教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可以说从小就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是“双差生”。这样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群体以后,相互之间的影响又使他们少了一份自爱和自强。同时他们大多又具有张扬的个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个特征,多给他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记,在课堂上练,在课堂上运用,在课堂上巩固和提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只抓住了“第一课堂”,教学思想是狭隘的、片面的,在中等职校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课内—课外—课内”的良性循环模式是保证第一课堂沿着健康、灵活道路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条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工厂、工地去,带到多媒体教室去,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当然,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要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否则第二课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职校的学生也是可塑的,尽管他们的基础差,只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也会抓住不放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