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ia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自古以来,国人始终将修心立德放在做人首位。弘扬传统美德,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厚植“大爱大德大情怀”的重要一环。传统美德资源必须进行现代性创造与转化、真正熔铸在现代德育活动中,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共进。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课题研究,探索构建、完善三方协同的育人机制,不断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走深走实,富有成效。
  续脉接链,推进教育者思想认识再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传统美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不深,或存在偏差与误解,甚或因为传统道德观念中存在糟粕和不合时宜的东西就对其全盘否定,导致传统美德教育的弱化与缺失。在思想认识上,对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续脉接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山东省济宁市地处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在传统美德续脉接链的思想提升工作中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自当勇立潮头、开拓创新。截至目前,济宁市已经构建起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抓校长、校长抓”工作机制。济宁市教育局先后安排1600多名校长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国学经典教育高端培训和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的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培训班,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校长的带动下,各校稳步推进传统美德教育,重视程度、实施力度均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坚持教师“美德、师德共生共进”机制。将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融入班主任培训、师德学习等日常工作,闭环管理,以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增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力度。如每年假期,积极开展教师读抄品《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活动,让教师在品读经典中修身立德、涵养师德。
  三是实施“一校一导师”制度。为了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形成工作网络,济宁市要求每所中小学确定一名热爱并有志于推广国学教育的骨干教师作为国学导师。济宁市为了提高国学导师的国学素养,连续举办了11期国学导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老师超6000人次。为每所中小学配备1—2名国学教育骨干;这些国学导师定期举办国学讲堂,组织传统美德讲座。
  总的来说,以上三项机制解决了教育者们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起了主战场意识、主人翁意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弘扬的“工作链条”因此得以贯通、运行。
  淘金铸器,转化整合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能用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也具有极强的再生力,能够与不断变化的现实高度结合。不过,令人忧心的是,虽然国家大力倡导要坚定树立文化自信,专家学者经典再阐释的数量与质量也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将深刻的道德理念转化成适宜在基础教育推广普及的成果还非常稀缺,传统美德思想资源的转化与整合工作任重道远。淘金铸器,将传统美德教育资源以最优化的方式灌注教育各环节,通过革新教育教学模式,为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提供便利,是济宁市教育系统着力推进的工作。
  一是转化学习资源,编制教材读本。市级层面,组织全市优秀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精心编写了《走近孔孟》系列丛书(共8册)。同时,鼓励各县区学校编制传统美德校本教材,汇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在众多国学经典中,整合挑选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通俗化、故事化创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为教育活动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体系。目前,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济宁市教科院正合作组织按年级编写“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十德教材。
  二是优化地域资源,打造研学基地。济宁具有丰富的儒学资源和内含儒学精髓的红色革命资源,为青少年回归历史现场、体验美德养成的氛围环境提供了支撑。目前,全市确立了40余处研学旅行基地,培育建设了81所省市级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打造推出了以开展经典诵读、祭拜先师孔子为主的孔子研学游品牌和以探寻英雄故里、缅怀革命先烈为主的革命文化研学游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挖掘课程资源,做好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学科教学是传统美德融入学生心灵的主平台。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将这些教学现象进行理论提升,将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再反哺教学,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深化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
  通过以上三项工作的推进,师生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有了读物、有了场所、有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什么”的问题。
  铺路搭桥,拓展实施途径与渠道
  在德育一体化格局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共进。在拓宽学校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对这三方教育力量再整合,沟通课堂内外,使其统一在整体目标之下并保持“同频共振”,是传统美德教育真正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的重要保证。
  一是学校启蒙与习得,让传统美德以新的形式重回课堂。首先,根据学生生理认知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设定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一练一得的体系化目标,以利于分层教学,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其次,教育方法上注重实效性。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活动主题,实现学科渗透、情景模拟、研学实践、活动促进、比赛带动有机融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实现全过程监测。最后,探索德育实践的新形式。如通过编排美德故事剧、编唱美德歌曲、拍摄身边的美德故事网络小视频等方式,来增强教育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二是家庭承接与训练。首先,凝聚育人共识。学校传统美德教育主动延伸对接学生家庭,提高家庭美德教育指导水平,推动美德教育深化延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平台,实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内外沟通,教育目标一致,家校良性互动,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其次,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实效。通过把班级家长会改为家长沙龙、办家庭教育小报、设定教育活动开放日等方式,提高家长参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研究制定《家庭美德教育的指导手册》,使家庭教育指导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是社会完善与巩固。社会教育的实现,最终需要以家庭教育为主要途径。我们尝试“走进来、带出去”,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借助家委会平台,合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家庭、走访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家校合作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运行机制,提升了育人效能。
  总之,通过以上努力,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得以拓宽,合作共育效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解决了“传统美德教育怎样抓”的问题,实现了“学校习得,家庭练习,社会巩固”的共育模式,提升了育人效果。
  筑峰拓田,强化典型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传统美德教育同样需要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掘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典型,深耕美德育人的实验田、示范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精心构筑儒家传统文化推广新高地。
  一是创建一批国学经典联盟校。先后遴选200所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学校加入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定期开展活动,实现动态管理。实践证明,这批联盟校成了济宁市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窗口和样板。
  二是打造国学经典教育“一圈一带”。“一圈”即以孔子的出生地尼山为中心,将周边三个县市的三个乡镇20多所学校打造成济宁市儒家文化推广新高地。“一带”即以曲阜、邹城、泗水为代表打造孔孟文化传承体验基地;以嘉祥、鱼台为代表打造孝文化传承体验基地;以金乡为代表打造国粹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带。
  新时代为我们更好地实践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契机与政策支持。在各种便利条件下,我们将继续通过学校带动、家校联动、家校社三位一体互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能的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体制机制,从而促进学生优秀品格铸就与时代新人培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加庚系济宁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济宁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钱广书系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樊兆德系济宁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员)
  责任编辑:周丽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普遍存在“書本位”“见成绩而不见人”的问题,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位置,主体性难以发挥,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形成。面对这一问题,许多一线教师选择借助学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但是,在学案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学案等同于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性、开放性;学案使用情况参
期刊
新技术推动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抉择。“智慧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教研到课堂再到评价,新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传统模式。智慧教育如何推进教研形态升级?智慧教育如何打造课堂教学新样态?智慧教育如何赋能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本期《教育家》杂志
期刊
近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包括受教育群体、课程资源、全球教育、师者身份、社会教育在内的教育无边界的迭代加速。在此趋势下,教师是等待被人工智能替代,还是主动去改变?笔者认为,教育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离不开“培养人”这个概念。在教育中,人是不可替代的,亦即教师不可替代。作为教育领导者,应该给教师搭建平台,促进教师转型升级。  教師要在“即知即授”教学法运用中体会变化  为构建崭新课堂生态,促使课堂教
期刊
将戏剧运用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可让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戏剧来代入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体验人生的不同角色,加强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在轻松有趣的互动状态下探索自我、规划人生。  戏剧运用于生涯教育的方式  论坛剧场。在论坛剧场中,演绎者和观众可以进行深入互动。论坛剧场设有一个关键人物,即剧场主持人,他把正在演出的戏剧中断,此时观众成为演出者,以剧中人的身份表达对事情的意见。  教育
期刊
采访到陈行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3月到6月,我们约定的访谈时间一再推迟。他真的太忙了——有时他奔波在看望帮扶对象的千里之外;有时他赶赴某个重要会面,链接可能的公益支持资源;有时他现身高校、公共空间,与读者讲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  初见陈行甲,是在他的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分享会现场。开场前十几分钟,背着双肩包的陈行甲快步出现在书店二楼——天命之年的他看上去只三四十岁,瘦削颀长的身材、干净爽
期刊
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始建于2005年,位于平原县经济开发区东部,占地面积11.60萬平方米,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师298名,70个教学班,学生3457人,是一所寄宿制义务教育初中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按省级规范化标准兴建了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大型学术报告厅、音体美教室及器材室、理化生实验室与仪器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各类实验室、仪器室的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同时,建
期刊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杭州钱塘新区青少年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  红色影片,童心向党  本学期,新区青少年宫文化中心教学点对家长休息区进行了全新改造和扩容,安装电视机就是其中一项。周末影院的开设营造了青少年宫良好的文化氛围。  奋斗百年路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讓红色基因在少年儿童身上传承
期刊
为发挥民办学校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钱塘新区教育党工委领办、金沙湖实验学校作为联系点的“落实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项目已实施1年。  金沙湖实验学校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积极打造“党建引领队建、童心聚向党心”党建品牌。坚持把参与队建活动纳入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整体部署,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使队建与党建目标相一致、活动载体相衔接、推进节奏相协調。  传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新时期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致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有用之才。  京剧艺术。“京剧进校园”活动是金乡县实验小学探索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