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午看了几个病人,下午几乎无所事事,便想做点私事。
许多人看到我的字,皆以为出自男人之手。问及原因,说是大气。因被大气的评价馥郁久了,我练钢笔字的觉悟越来越高,只要得闲,且不想看书,便找出字帖练字。我练过田英章的,学过顾仲安的,唯独不喜欢庞中华,觉得他的字过于正经,笔画跟穿了套装似的,一点都不可爱。
这次我练的是周慧珺《心经》,是在县新华书店里买的。书店不仅仅卖书,也卖字帖。周慧珺的字体飘逸,行云流水,且筋骨结实,气息连绵。我先读帖,一遍不够读两遍,两遍后还是生疏,继续读,一直读到对每个字有亲近感为止,然后我背帖。
《心经》不长,也就260个字,虽然理解上不一定通透,但背起来不怎么费劲。因为旁边印了简体字。大约背了四五分熟,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始临摹。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练了周慧珺的字后才发现,她的字单个看也就那样,但整体一看完全不是那样,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如流水泱泱,也似高山巍巍。
我练得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们认到纸上,手腕酸痛时便放一放,趁机读读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我觉得挺好玩,绕来绕去,似是而非,读多了,又有所悟,但悟在哪里却说不上来,就是可以让你体会到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能接受。
我把写好的字一张张摊在桌上,跟字帖对比着看。乍看,倒有几分远亲,可细看,个个都是路人。我羞愧难当,准备重新再读帖。
有一个身影在门诊外闪了一下。我下意识地扭过头去,是个老妇人,刚与她的目光相撞,她缩了回去。我的目光也跟着收回。
如果她想看病,会进来的。我一边想,一边继续坐着看字。
果然,过了一会儿,她又出现在门口,但身子一半隐在门后。她问我阿娣姐来弄啡(在不在)?我侧过脸去,说,童医生不在。她说的阿娣姐是童医生。
童医生这段时间经常在星期天休息,自从她捧上《圣经》后。
阿娣姐呒勿弄(不在啊)。她在门外既像是重复我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尤其是结尾的“弄”字气息拉长,再慢慢低下去,直至消失,一个人的遗憾呼之欲出。
我仍不响,心里起了挂碍,要不要招呼的念头左右摇摆。她虽然问的是阿娣姐,事实上她是来看医生的。可招呼病人进来,我脸上有点挂不住,感觉自己跟兜生意似的。如果我不喊她进来,估计她一时半会还会迟疑,甚至今天不看病了。
我心里打着鼓,手下意识地把字帖合上,不管她找不找我看病。
窗外有人在说话。听不太清。倒是几只麻雀的叫声很清晰,从翅膀扇动的隙间碎碎地倒了一地,然后渗到了我的诊室。似乎被麻雀的叫声推搡,我不由往外瞅去,她的一只脚正好迈进来。我赶紧把字帖拢到一边。她站到了我的对面,问,阿娣姐什么时候上班。我说明天。她嘴里嗯了声,别过头,似乎想转身离去,但站着不动。我也不动,可又觉得手脚无所适从,局促的感觉支使手把写好的纸叠了起来。
半晌,她说,你写的字啊。我笑了笑,算是回答。她说,写得这么好啊。我又笑了笑,说在抄《心经》。
她一听,忙把身子凑了过来,我闻到一股雪花膏的味道,像亲戚似的靠拢过来。她问我能不能帮她念几句。她笑眯眯的样子很慈祥。我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我一时踌躇起来。我记得外婆说过,念经不可以随便念。后面应该还有半句话,外婆却戛然而止。但她的意思我懂。
我思忖的样子肯定像发怔,她轻轻地唉了声,像是用来唤醒我。我给了自己一个理由,这是读帖,不是念经。心里一放松,我的声音就出来了。
我对着字帖念,她几乎贴着我听。雪花膏不时渗起香味。
我起初用普通话念,可念着念着,感觉气急,似乎闯入了一条陌路,且障碍重重。我感觉背脊热烘烘的。
估计她听的有些糊涂,疑疑惑惑地望着我,那眼神似乎看着一个可怜的孩子。我努力回忆着外婆的声调,她经常念《心经》,合掌恭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得特别快,好像是绕口令一样。外婆的声音也好听,清晰,清脆,在众老太太们中像面旗幟一样高高飘扬,其他人只是陪衬,尤其是念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时,外婆的声音突然高起来,引领着一屋子老太太平原似的声音,于是,满屋“揭蒂”,梵音激荡。
我重新念过,改成外婆的腔调。只是,我念得半身不遂,仿佛字到了我嘴里中风了。
看得出她听得很费劲。她说,医生,你念慢些。我晓得自己的读音在半路上搁浅了,而我无力把它们扶正。因她身上的雪花膏味,我还想念下去。
再说,她已坐在了我旁边的凳子上,凳子的四个角顿时没头没脑。
我一个字一个字拎出来,像辨认熟人一样,然后给她穿上镇上的外套,推给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慢慢绽开笑容,一边不停夸我几句,到底是读书人,介难懂的字都读得出来。
我念一个,她跟着读一个。她读得不是很充盈,经常在舌头与牙齿间磕磕撞撞,撞出来的音自然也面目全非,像被胭脂涂坏的脸。我说“远离颠倒梦想”,她念成“乱离仙桃芒香”。我帮她纠正,她还是曲里拐弯。
我说,你在《心经》里念出了许多的水果,仙桃、菠萝、板栗……嗯,从色声香味触法之名,到无色声香味触法。她笑了,笑得有点羞涩,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她残留的少女味。可即使这样还是跟不上我的节奏。或许,那些水果对她来说太陌生了。
《心经》念了,我下班的时间也快到了,她才忽然想起自己是来看病的。
她说了病情,我觉得不复杂,叮嘱她用药三天后如没效果,得来复诊。她接过方子,不住地道谢。到了门口,她又转过身来,说,医生你年纪轻轻懂《心经》,还看病。啧啧。
下班后,我去买了瓶雪花膏。
二
夏天的午后,我有些倦,靠在椅子上,眼睛盯在窗外的那朵大理花上。风来时,一团乱红。风过,疏落有致。花丛里有数只蜜蜂嘤嘤嗡嗡,听得我眼皮慢慢合了起来。 我肯定睡过去了。多久,并不能确定。我是被阿姐的叫声惊醒的。
我睁眼,见一位约摸六十开外的妇人站在走廊里,一身花衣,但因质地粗糙,看不明白那些是什么花。她冲我招手,嘴里喊着阿姐。我好奇地看了看她,不知道应好还是不应好。在我疑惑间,她五个手指并拢成一只笊篱,不停地往我方向挖。
我不禁起身,走到门口。老妇人却一步步往后退,一直退到了墙壁上,像一只干枯的花蛾子。我问她,你叫我?她点点头,核桃似的脸上窝着笑,像一朵傍晚的南瓜花。
我说,你有什么事吗?她把我挖出去想必是有事想说。
她说,她来看病。我示意她进来。医生看病哪有走廊里看的。
她扭扭捏捏,不肯进去,后背紧贴着墙壁,似乎有人拽着她的后衣摆。
我再劝。她再坚持。场景有些滑稽。我一跺脚,返身坐到办公桌前。老妇人往前走了几步,但,她很快驻足不进。她又叫我阿姐,声音弱弱的,似乎含着些许委屈,但眼角的皱纹拼命往里挤。
我心一软,离开办公桌。我说,看病总要进来看的。我的口气有点中规中矩,仿佛我被她阿姐的称呼坐实了。
她有些为难地说,她不能进去。说这话时,她忸怩不安,神情似乎被什么禁忌所弥漫。
我到底没忍住,问她为什么不能进来?我说的时候伴了些笑容,让自己尽量看起来很和气,但心里荡起了嘲弄与好奇。
她说,产科是暗房。之后,她顿了顿,似乎后面的话还在酝酿中。她喉咙在松弛的脖颈纹里上下滑动了几下,说,我已经系布襕了。她把声音压得很低,低得跟忏悔似的。她的意思我懂了,她是念佛之人,有许多忌讳,吃什么有讲究,去什么地方也有避讳,太平间可以去,产科不能进。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我给人接生的时候,遇见不少老人,儿媳妇生孩子,心里当然热,可脚始终徘徊在外面,看见我从产房出来,会捧一堆焦躁的语言来问产妇在里面怎么样了。婴儿呱呱落地,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赶紧把烧好的热面让人送进去。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是妇科,不是产科。她半信半疑,抬头看着诊室外的牌子。她看了很久,才把头转向我,说,产科是两个字,妇科也是两个字,但牌子上是三个字,这上面到底写着什么。
我没把笑禁住,呵呵了几下。我说,是妇产科。既不是产科,也不是妇科。
她狐疑地看着我,这不还是产科,是暗房,我不能进去,否则我念佛白念了,功德没了。
嗯,这话比较熟悉。我外婆经常讲功德,看见乞丐要布施,多少不论;见人有难要帮助,多少也不论。
我想了想,说,产房是暗房,产科不是。她思忖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不肯进去。
我俩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话也拉了不少,可纯属无效。看来老妇人笃定不愿进来看病。
于是,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含含糊糊说了她的病情,似乎那些症状让她羞愧难当。我听不太清楚,让她再说一遍。她又说得很模棱两可。我只好概括她的意思,然后总结给她听,是不是这样。她点了点头,但头点过后勾了下去,仿佛病情烧着了她。
我怀疑她得的是老年性的妇科疾病。像这种情形,是要作一个常规妇科检查,以确诊病因。
可她连门诊室都不想进,妇检室更不可能同意。我想了下,说,这样吧,我给你开些药膏,你去涂一个星期。如果效果不理想,你到时候再来。她嗯得细声细气,不知道她念佛的声音怎么样。善哉善哉。
我开好方子递给她。她远远地伸出手,捏住方子,一边说着谢谢阿姐。我开她的玩笑,我被你叫老了。她正正经经地说,阿姐无大小的。
晚饭后,我去花坛边坐了一会儿,有一朵大理花已萎谢,就在叶底下,但看起来超凡脱尘。
三
她进来时,我正在做敷料,从一团药棉中抽出一撮,放在食指与大拇指的虎口,用右手食指往里一戳,棉絮坐了进去,在尾端一搓,成了棉球。
她笑嘻嘻地望着我,那笑容很明亮,似乎带着问候的使命。我放下棉絮,笑着迎接她的目光。
她说,阿娣姐在吗?我说,她休息了。说完,我下意识地拿起棉絮,打算继续做棉球。
居然,她没有离开。她坐了下來。我伸出去的手立马缩了回来。
我问她看什么?她有些局促起来,两只手不停地绞着。半晌,她说,她有点说不出口。
这样的情形,我并不陌生。对于农村女人而言,说不出口的无非是意外怀孕,或夫妻间的那点事。
其实,我也说不出口。
有些疾病治疗期间绝不允许过夫妻生活,包括放环取环,以及人工流产手术后,可我怎么也表达不出,似乎堵着一块石头。说做爱,似乎太文质彬彬,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用这个词不外乎说外语;说房事,仍感觉过于书面化,还不如那个。我说那个,她们倒心领神会。
还是童医生的表述最好,虽然很笼统,但听着明白。她用的是“走拢”。手术后,她的医嘱有一条是两个人不要走拢。既不拗口,又让人晓得是什么意思。
我说,介有说不出口的。都是女人。说完,我还特意笑了笑,想让她放松。另外,我也让自己装得老成些。
她不语,却帮我做起棉球来。一只只棉球被她漂亮地甩到桌上,很快堆了半桌。
我说,你来看病的吗?虽然明知故问,可有时很需要这样的废话。尤其像我这样的小医生,没有废话很难留住病人。
她说,也不全是。她说的有些吞吞吐吐。但手里的棉球一点也不含糊,做得比我熟练,感觉她是在捏汤圆。
俩人一时沉默着。我沉默,是因为等待她给我讲病史,没有病史,我无法替她看病。她沉默,是羞涩还堵着她的嘴巴。于是,只好让棉球先叠起来。
这是下午,病人一般很少。她愿意陪我做棉球,也挺好。或许,棉球做着做着,她的羞怯便会退下去。
可看她的年纪怎么看也有四十了。额头的头发用发夹别到了耳边,后脑是剪得四平八稳的短发,上身是卡其蓝,裤子是灰色的,中年妇女的特征没有一处被遗漏的。不过,她的皮肤倒很饱满,尽管看着很粗黑,皱纹并不多。 她说,她去年找我看过病,尿路感染,小便又急又痛,用了我的药很快就好了。我自然记不起来的。她说,真的不记得?我点点头,神情应该是既茫然又确定。
她絮絮叨叨着,从家里到田里,又从男人到女人。我听得有要无紧,这都不是我的病史。我没打断她。反正,我也没事。
一团棉絮差不多快抽没了。她还没开口说正事。我看看手表,离下班时间快近了。我不得不停下手来,说,你有什么事说吧,我快要下班了。我还故意抬了抬手腕,示意时间。
她也慢了下来,给手里的棉球留了一个小尾巴。她凑了上来,屁股底下的凳子翘起两条腿。
她轻声说,生男生女是不是有方法?说这话时她涨红着脸,跟下蛋母鸡似的。
我懵了一下,脑袋有些空白。我推了推棉球,好不容易推出一句话:“你是想生二胎?”她笑了,脸上的红晕飞散开来,感觉烧到耳朵了。她说,她已有一个女儿了,女儿也乖。自己不想生了,可家里的老人一直念叨着。既然想生了,总希望生个男的。这次,她说得很利索。
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来。只好跟她说,生男生女真没有方法。她说,我听别人说生男生女不是女人的事?这个倒好解释。我说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女人的染色体是XX,男人是XY,也只有男人才有Y,所以,生男生女由男人决定。她问染色体是什么?可以改变吗?
呵呵。桌上的棉球顺势倒了一半。
我自然无法跟她解释脱氧核糖核酸,以及DNA。我想到了童醫生的说法。我说,人身上两根东西,每个人都有的。我怕她误会,但我自己先脸红了。
我继续说,女人的两根东西是一样的,男人的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一样的东西是要由男人那里复制的。
她似懂非懂,但没有深究。谢天谢地。她如果想深究,我也讲不清。
她又问,我听人说方法还是有的,妇产科医生知道的。她笑盈盈着,脸上的红已褪,使得她的神情很笃定。我反而慌乱起来。
我说,我没有方法的。真的。我担心她不相信,又补充了一下。
她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啪,她屁股下的凳子放平了。她的身子并没有直,两只手搁在桌上,样子有些无助。
我犹豫着,要不要把带教老师她们说的告诉她,如果那也是方法,只是,这仅仅是老师们私底下说说而已,并没有得到过证实。
考虑再三,我慢吞吞地说,排卵期受孕,生男孩的概率大些。因为,雄精子跑得比雌精子快。她似乎若有所思,嘴里呃了一声。继而,她问我排卵期是什么。我用月经中期这样的说法科普了一下。
她嗯嗯着,起身离开。她一离开,下班的铃声急促地响起来。我去关窗,看见一只蚂蚁正曲里拐弯地忙碌,嘴里衔着白色的颗粒,那是蚂蚁的卵。
我也是听人说的。
上午看了几个病人,下午几乎无所事事,便想做点私事。
许多人看到我的字,皆以为出自男人之手。问及原因,说是大气。因被大气的评价馥郁久了,我练钢笔字的觉悟越来越高,只要得闲,且不想看书,便找出字帖练字。我练过田英章的,学过顾仲安的,唯独不喜欢庞中华,觉得他的字过于正经,笔画跟穿了套装似的,一点都不可爱。
这次我练的是周慧珺《心经》,是在县新华书店里买的。书店不仅仅卖书,也卖字帖。周慧珺的字体飘逸,行云流水,且筋骨结实,气息连绵。我先读帖,一遍不够读两遍,两遍后还是生疏,继续读,一直读到对每个字有亲近感为止,然后我背帖。
《心经》不长,也就260个字,虽然理解上不一定通透,但背起来不怎么费劲。因为旁边印了简体字。大约背了四五分熟,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始临摹。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练了周慧珺的字后才发现,她的字单个看也就那样,但整体一看完全不是那样,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如流水泱泱,也似高山巍巍。
我练得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们认到纸上,手腕酸痛时便放一放,趁机读读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我觉得挺好玩,绕来绕去,似是而非,读多了,又有所悟,但悟在哪里却说不上来,就是可以让你体会到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能接受。
我把写好的字一张张摊在桌上,跟字帖对比着看。乍看,倒有几分远亲,可细看,个个都是路人。我羞愧难当,准备重新再读帖。
有一个身影在门诊外闪了一下。我下意识地扭过头去,是个老妇人,刚与她的目光相撞,她缩了回去。我的目光也跟着收回。
如果她想看病,会进来的。我一边想,一边继续坐着看字。
果然,过了一会儿,她又出现在门口,但身子一半隐在门后。她问我阿娣姐来弄啡(在不在)?我侧过脸去,说,童医生不在。她说的阿娣姐是童医生。
童医生这段时间经常在星期天休息,自从她捧上《圣经》后。
阿娣姐呒勿弄(不在啊)。她在门外既像是重复我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尤其是结尾的“弄”字气息拉长,再慢慢低下去,直至消失,一个人的遗憾呼之欲出。
我仍不响,心里起了挂碍,要不要招呼的念头左右摇摆。她虽然问的是阿娣姐,事实上她是来看医生的。可招呼病人进来,我脸上有点挂不住,感觉自己跟兜生意似的。如果我不喊她进来,估计她一时半会还会迟疑,甚至今天不看病了。
我心里打着鼓,手下意识地把字帖合上,不管她找不找我看病。
窗外有人在说话。听不太清。倒是几只麻雀的叫声很清晰,从翅膀扇动的隙间碎碎地倒了一地,然后渗到了我的诊室。似乎被麻雀的叫声推搡,我不由往外瞅去,她的一只脚正好迈进来。我赶紧把字帖拢到一边。她站到了我的对面,问,阿娣姐什么时候上班。我说明天。她嘴里嗯了声,别过头,似乎想转身离去,但站着不动。我也不动,可又觉得手脚无所适从,局促的感觉支使手把写好的纸叠了起来。
半晌,她说,你写的字啊。我笑了笑,算是回答。她说,写得这么好啊。我又笑了笑,说在抄《心经》。
她一听,忙把身子凑了过来,我闻到一股雪花膏的味道,像亲戚似的靠拢过来。她问我能不能帮她念几句。她笑眯眯的样子很慈祥。我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我一时踌躇起来。我记得外婆说过,念经不可以随便念。后面应该还有半句话,外婆却戛然而止。但她的意思我懂。
我思忖的样子肯定像发怔,她轻轻地唉了声,像是用来唤醒我。我给了自己一个理由,这是读帖,不是念经。心里一放松,我的声音就出来了。
我对着字帖念,她几乎贴着我听。雪花膏不时渗起香味。
我起初用普通话念,可念着念着,感觉气急,似乎闯入了一条陌路,且障碍重重。我感觉背脊热烘烘的。
估计她听的有些糊涂,疑疑惑惑地望着我,那眼神似乎看着一个可怜的孩子。我努力回忆着外婆的声调,她经常念《心经》,合掌恭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得特别快,好像是绕口令一样。外婆的声音也好听,清晰,清脆,在众老太太们中像面旗幟一样高高飘扬,其他人只是陪衬,尤其是念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时,外婆的声音突然高起来,引领着一屋子老太太平原似的声音,于是,满屋“揭蒂”,梵音激荡。
我重新念过,改成外婆的腔调。只是,我念得半身不遂,仿佛字到了我嘴里中风了。
看得出她听得很费劲。她说,医生,你念慢些。我晓得自己的读音在半路上搁浅了,而我无力把它们扶正。因她身上的雪花膏味,我还想念下去。
再说,她已坐在了我旁边的凳子上,凳子的四个角顿时没头没脑。
我一个字一个字拎出来,像辨认熟人一样,然后给她穿上镇上的外套,推给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慢慢绽开笑容,一边不停夸我几句,到底是读书人,介难懂的字都读得出来。
我念一个,她跟着读一个。她读得不是很充盈,经常在舌头与牙齿间磕磕撞撞,撞出来的音自然也面目全非,像被胭脂涂坏的脸。我说“远离颠倒梦想”,她念成“乱离仙桃芒香”。我帮她纠正,她还是曲里拐弯。
我说,你在《心经》里念出了许多的水果,仙桃、菠萝、板栗……嗯,从色声香味触法之名,到无色声香味触法。她笑了,笑得有点羞涩,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她残留的少女味。可即使这样还是跟不上我的节奏。或许,那些水果对她来说太陌生了。
《心经》念了,我下班的时间也快到了,她才忽然想起自己是来看病的。
她说了病情,我觉得不复杂,叮嘱她用药三天后如没效果,得来复诊。她接过方子,不住地道谢。到了门口,她又转过身来,说,医生你年纪轻轻懂《心经》,还看病。啧啧。
下班后,我去买了瓶雪花膏。
二
夏天的午后,我有些倦,靠在椅子上,眼睛盯在窗外的那朵大理花上。风来时,一团乱红。风过,疏落有致。花丛里有数只蜜蜂嘤嘤嗡嗡,听得我眼皮慢慢合了起来。 我肯定睡过去了。多久,并不能确定。我是被阿姐的叫声惊醒的。
我睁眼,见一位约摸六十开外的妇人站在走廊里,一身花衣,但因质地粗糙,看不明白那些是什么花。她冲我招手,嘴里喊着阿姐。我好奇地看了看她,不知道应好还是不应好。在我疑惑间,她五个手指并拢成一只笊篱,不停地往我方向挖。
我不禁起身,走到门口。老妇人却一步步往后退,一直退到了墙壁上,像一只干枯的花蛾子。我问她,你叫我?她点点头,核桃似的脸上窝着笑,像一朵傍晚的南瓜花。
我说,你有什么事吗?她把我挖出去想必是有事想说。
她说,她来看病。我示意她进来。医生看病哪有走廊里看的。
她扭扭捏捏,不肯进去,后背紧贴着墙壁,似乎有人拽着她的后衣摆。
我再劝。她再坚持。场景有些滑稽。我一跺脚,返身坐到办公桌前。老妇人往前走了几步,但,她很快驻足不进。她又叫我阿姐,声音弱弱的,似乎含着些许委屈,但眼角的皱纹拼命往里挤。
我心一软,离开办公桌。我说,看病总要进来看的。我的口气有点中规中矩,仿佛我被她阿姐的称呼坐实了。
她有些为难地说,她不能进去。说这话时,她忸怩不安,神情似乎被什么禁忌所弥漫。
我到底没忍住,问她为什么不能进来?我说的时候伴了些笑容,让自己尽量看起来很和气,但心里荡起了嘲弄与好奇。
她说,产科是暗房。之后,她顿了顿,似乎后面的话还在酝酿中。她喉咙在松弛的脖颈纹里上下滑动了几下,说,我已经系布襕了。她把声音压得很低,低得跟忏悔似的。她的意思我懂了,她是念佛之人,有许多忌讳,吃什么有讲究,去什么地方也有避讳,太平间可以去,产科不能进。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我给人接生的时候,遇见不少老人,儿媳妇生孩子,心里当然热,可脚始终徘徊在外面,看见我从产房出来,会捧一堆焦躁的语言来问产妇在里面怎么样了。婴儿呱呱落地,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赶紧把烧好的热面让人送进去。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是妇科,不是产科。她半信半疑,抬头看着诊室外的牌子。她看了很久,才把头转向我,说,产科是两个字,妇科也是两个字,但牌子上是三个字,这上面到底写着什么。
我没把笑禁住,呵呵了几下。我说,是妇产科。既不是产科,也不是妇科。
她狐疑地看着我,这不还是产科,是暗房,我不能进去,否则我念佛白念了,功德没了。
嗯,这话比较熟悉。我外婆经常讲功德,看见乞丐要布施,多少不论;见人有难要帮助,多少也不论。
我想了想,说,产房是暗房,产科不是。她思忖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不肯进去。
我俩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话也拉了不少,可纯属无效。看来老妇人笃定不愿进来看病。
于是,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含含糊糊说了她的病情,似乎那些症状让她羞愧难当。我听不太清楚,让她再说一遍。她又说得很模棱两可。我只好概括她的意思,然后总结给她听,是不是这样。她点了点头,但头点过后勾了下去,仿佛病情烧着了她。
我怀疑她得的是老年性的妇科疾病。像这种情形,是要作一个常规妇科检查,以确诊病因。
可她连门诊室都不想进,妇检室更不可能同意。我想了下,说,这样吧,我给你开些药膏,你去涂一个星期。如果效果不理想,你到时候再来。她嗯得细声细气,不知道她念佛的声音怎么样。善哉善哉。
我开好方子递给她。她远远地伸出手,捏住方子,一边说着谢谢阿姐。我开她的玩笑,我被你叫老了。她正正经经地说,阿姐无大小的。
晚饭后,我去花坛边坐了一会儿,有一朵大理花已萎谢,就在叶底下,但看起来超凡脱尘。
三
她进来时,我正在做敷料,从一团药棉中抽出一撮,放在食指与大拇指的虎口,用右手食指往里一戳,棉絮坐了进去,在尾端一搓,成了棉球。
她笑嘻嘻地望着我,那笑容很明亮,似乎带着问候的使命。我放下棉絮,笑着迎接她的目光。
她说,阿娣姐在吗?我说,她休息了。说完,我下意识地拿起棉絮,打算继续做棉球。
居然,她没有离开。她坐了下來。我伸出去的手立马缩了回来。
我问她看什么?她有些局促起来,两只手不停地绞着。半晌,她说,她有点说不出口。
这样的情形,我并不陌生。对于农村女人而言,说不出口的无非是意外怀孕,或夫妻间的那点事。
其实,我也说不出口。
有些疾病治疗期间绝不允许过夫妻生活,包括放环取环,以及人工流产手术后,可我怎么也表达不出,似乎堵着一块石头。说做爱,似乎太文质彬彬,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用这个词不外乎说外语;说房事,仍感觉过于书面化,还不如那个。我说那个,她们倒心领神会。
还是童医生的表述最好,虽然很笼统,但听着明白。她用的是“走拢”。手术后,她的医嘱有一条是两个人不要走拢。既不拗口,又让人晓得是什么意思。
我说,介有说不出口的。都是女人。说完,我还特意笑了笑,想让她放松。另外,我也让自己装得老成些。
她不语,却帮我做起棉球来。一只只棉球被她漂亮地甩到桌上,很快堆了半桌。
我说,你来看病的吗?虽然明知故问,可有时很需要这样的废话。尤其像我这样的小医生,没有废话很难留住病人。
她说,也不全是。她说的有些吞吞吐吐。但手里的棉球一点也不含糊,做得比我熟练,感觉她是在捏汤圆。
俩人一时沉默着。我沉默,是因为等待她给我讲病史,没有病史,我无法替她看病。她沉默,是羞涩还堵着她的嘴巴。于是,只好让棉球先叠起来。
这是下午,病人一般很少。她愿意陪我做棉球,也挺好。或许,棉球做着做着,她的羞怯便会退下去。
可看她的年纪怎么看也有四十了。额头的头发用发夹别到了耳边,后脑是剪得四平八稳的短发,上身是卡其蓝,裤子是灰色的,中年妇女的特征没有一处被遗漏的。不过,她的皮肤倒很饱满,尽管看着很粗黑,皱纹并不多。 她说,她去年找我看过病,尿路感染,小便又急又痛,用了我的药很快就好了。我自然记不起来的。她说,真的不记得?我点点头,神情应该是既茫然又确定。
她絮絮叨叨着,从家里到田里,又从男人到女人。我听得有要无紧,这都不是我的病史。我没打断她。反正,我也没事。
一团棉絮差不多快抽没了。她还没开口说正事。我看看手表,离下班时间快近了。我不得不停下手来,说,你有什么事说吧,我快要下班了。我还故意抬了抬手腕,示意时间。
她也慢了下来,给手里的棉球留了一个小尾巴。她凑了上来,屁股底下的凳子翘起两条腿。
她轻声说,生男生女是不是有方法?说这话时她涨红着脸,跟下蛋母鸡似的。
我懵了一下,脑袋有些空白。我推了推棉球,好不容易推出一句话:“你是想生二胎?”她笑了,脸上的红晕飞散开来,感觉烧到耳朵了。她说,她已有一个女儿了,女儿也乖。自己不想生了,可家里的老人一直念叨着。既然想生了,总希望生个男的。这次,她说得很利索。
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来。只好跟她说,生男生女真没有方法。她说,我听别人说生男生女不是女人的事?这个倒好解释。我说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女人的染色体是XX,男人是XY,也只有男人才有Y,所以,生男生女由男人决定。她问染色体是什么?可以改变吗?
呵呵。桌上的棉球顺势倒了一半。
我自然无法跟她解释脱氧核糖核酸,以及DNA。我想到了童醫生的说法。我说,人身上两根东西,每个人都有的。我怕她误会,但我自己先脸红了。
我继续说,女人的两根东西是一样的,男人的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一样的东西是要由男人那里复制的。
她似懂非懂,但没有深究。谢天谢地。她如果想深究,我也讲不清。
她又问,我听人说方法还是有的,妇产科医生知道的。她笑盈盈着,脸上的红已褪,使得她的神情很笃定。我反而慌乱起来。
我说,我没有方法的。真的。我担心她不相信,又补充了一下。
她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啪,她屁股下的凳子放平了。她的身子并没有直,两只手搁在桌上,样子有些无助。
我犹豫着,要不要把带教老师她们说的告诉她,如果那也是方法,只是,这仅仅是老师们私底下说说而已,并没有得到过证实。
考虑再三,我慢吞吞地说,排卵期受孕,生男孩的概率大些。因为,雄精子跑得比雌精子快。她似乎若有所思,嘴里呃了一声。继而,她问我排卵期是什么。我用月经中期这样的说法科普了一下。
她嗯嗯着,起身离开。她一离开,下班的铃声急促地响起来。我去关窗,看见一只蚂蚁正曲里拐弯地忙碌,嘴里衔着白色的颗粒,那是蚂蚁的卵。
我也是听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