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
关键字体育教学;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1-02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
1轉变体育教育理念
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首先,应在学校的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其次,要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非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体系,而是继承和发扬其中的合理内容,使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课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教材观的转变
2.1从“教本”向“学本”转变。“教本教材”是指向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多以纯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表述的准确性,从而支持教师展开传递性教学活动。而“学本教材”是指向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教材,其内容的组织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下,课程内容并不等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专业内容,并引起思考的中介,使师生通过这些内容进行交往,产生交流,获得发展。教科书仅是课程标准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2.2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传统教材观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本身是学习的目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习得教材所提供的系统化的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获得价值体验和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乃是区分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体育教师在用教材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不要拘泥于教材,做到依托于它又能跳离它,创造性地开发和寻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3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3.1在体育课中应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体育课应该是有趣而又丰富多彩的,还不缺乏教育性的课堂。体育本身的内涵体现在快乐和健康上,而非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上。现在的体育课竞技性较强,忽视了个体差异,从一定角度上遏制了大多数人的体育兴趣。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方面很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很有好处。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2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师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身教能力,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业务素质建设,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和身体动作示范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最基本的要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动作示范是否规范准确,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提高体育教师这些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提高的理念。体育专业知识不是一个恒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各种渠道,拓展与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要有创新能力,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
3.3增强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意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和有从事体育事业工作能力的体育工作者。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这就是教师们在教学新思维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全部智能,即掌握前人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
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将“思”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把教“学”变为教“思”,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少教师千方百计利用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巧妙地在学生的心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和质疑,启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掌握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的方法,诱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原理、定义、法则、公式等内化为智力因素,使其逐步形成学生认识建构的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字体育教学;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1-02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
1轉变体育教育理念
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首先,应在学校的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其次,要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非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体系,而是继承和发扬其中的合理内容,使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课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教材观的转变
2.1从“教本”向“学本”转变。“教本教材”是指向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多以纯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表述的准确性,从而支持教师展开传递性教学活动。而“学本教材”是指向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教材,其内容的组织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下,课程内容并不等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专业内容,并引起思考的中介,使师生通过这些内容进行交往,产生交流,获得发展。教科书仅是课程标准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2.2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传统教材观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本身是学习的目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习得教材所提供的系统化的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获得价值体验和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乃是区分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体育教师在用教材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不要拘泥于教材,做到依托于它又能跳离它,创造性地开发和寻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3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3.1在体育课中应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体育课应该是有趣而又丰富多彩的,还不缺乏教育性的课堂。体育本身的内涵体现在快乐和健康上,而非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上。现在的体育课竞技性较强,忽视了个体差异,从一定角度上遏制了大多数人的体育兴趣。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方面很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很有好处。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2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师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身教能力,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业务素质建设,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和身体动作示范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最基本的要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动作示范是否规范准确,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提高体育教师这些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提高的理念。体育专业知识不是一个恒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各种渠道,拓展与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要有创新能力,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
3.3增强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意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和有从事体育事业工作能力的体育工作者。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这就是教师们在教学新思维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全部智能,即掌握前人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
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将“思”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把教“学”变为教“思”,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少教师千方百计利用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巧妙地在学生的心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和质疑,启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掌握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的方法,诱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原理、定义、法则、公式等内化为智力因素,使其逐步形成学生认识建构的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