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特征展开研究,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 结果: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与总结,发现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日后可深入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 抑郁; 焦虑; 证素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程长、反复难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当前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胃黏膜保护,促进胃动力,增加消化酶水平,消除Hp干扰因素等。但部分患者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相当一部分医生认为,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特征,会影响疾病康复,甚至对患者的其他生理指标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干预的同时,关注其不良心理状态,积极消除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之一。为观察分析肝、胃、气滞角度下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特征,本研究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取得了确切的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为150例,女性患者为60例;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28.3岁±3.65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6年±1.2年。在210例患者当中,青年患者为55例,中年患者为95例,老年患者为60例。
1.2 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比较明显,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制定了以下研究方法:首先,根据《证素辨证学》当中的相关标准[1],制定了证素肝、证素胃、证素气滞的标准。证素肝表现为与情志有较大关联,患者喜欢叹气,情绪比较容易激动;证素胃表现为在久不欲食、纳呆恶食等等;证素气滞表现为排便不爽、腹胀、右上腹痛等等。其次,对青年、中年、老年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统计抑郁积分、焦虑积分。第三,总结影响性因素,例如职业、家庭、生活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与证素息息相关,将会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变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与总结,发现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日后可深入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表1:慢性胃炎患者年龄分布于其抑郁、焦虑积分的关系
3. 讨论
相对而言,各种来自自身、家庭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相关性,本研究针对患者的年龄、不良因素(家庭亲属关系、社会适应情况、精神刺激、家庭收入)、年龄、学历水平、个人收入水平、职业乃至病程长短等多方面的研究显示,多因素均可影响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是造成慢性胃炎发生或复发的影响因素[2]。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肝、胃、气滞证素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影响最大。以肝证素为例,中医认为“气大伤肝”,当下的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持续增加[3],无论是青年患者、中年患者,还是老年患者,都有着来自于不同层面的压力,当生活和工作遇到某些重大打击或者不公事件时,怒气较高,导致肝证素的影响力增加,此時的慢性胃炎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部分患者在得不到疏导时,甚至会做出相当冲动的行为,新闻上也有较多的报道。从主观的角度来说,慢性胃炎并不容易治愈,多数患者仅仅是将病情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4]。肝、胃、气滞证素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调理,所有的医生都要求患者放平心态、持续服药、坚持治疗,但肝、胃、气滞证素不仅仅是客观上的生理影响,还伴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倘若患者接触到一些负面心理,再加上本身的抑郁、焦虑心理,会直接导致慢性胃炎的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更加不容易康复。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嘈杂”、“吐酸”等范畴[5]。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可伴有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情志不畅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精神情志因素泛指人的思想活动,在西医学上称为心理,在中医学上称为情志。情志具体可以分为怒、喜、忧、思、悲、恐、惊,也称为七情,七情内伤则脏腑气机逆乱,气机升降失调,最终导致了脏腑的病理性改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也指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中医理论重视情志致病,《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6]七情均可致病。恐则气下,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惊则气乱,上述情志也可致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常,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腹泻、纳呆等病症。《名医类案》中记载胃脘痛类病案近半数以上因情志波动而发或复发,患者大多伴有急躁、易怒、喜忧虑等性格特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慢性胃炎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脏腑致病中,肝脏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是最为紧密的。其主要依据在于: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内藏阴血,主全身气血运行,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若人体的肝气条达,则决定了气血的通畅性,也就意味着胃气得降。反过来说,若人体的气机郁滞,气血升降失常,导致脏腑失和,则最终会造成脾胃的受纳运化及中焦气机的升降受到非常不良的影响,在这一机制作用之下,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满,恶心,反酸,甚至拒食等。 而证素作为中医领域中辩证施治的最基本药物,是中医辩证干预的核心与关键,证素的干预能够是中医辩证施治过程中的相关方案更加的科学,规范。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中认为:在病位证素当中,肝、胃、脾的发生频率是最高的,病性证素方面,则以气滞、湿热、气虚的发生频率最高。且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存在肝胃不和症状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比例更高。通过对肝胃不和患者病症的拆分可以得到相应的证素[7]。以此为依据,本次研究中即以肝、胃、气滞作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此列患者证素影响下的抑郁以及焦虑心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数据证实: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次研究数据也显示: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以上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其结论的可靠性。
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肝、胃、气滞证素的研究,制定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第一,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身体情况展开调查与研究,将肝、胃、气滞证素当中的某一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生理病痛,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病情;第二,加强主观上的心理干预,利用积极心理的作用,降低肝、胃、气滞证素的负面影响[8],逐步的缓解患者心中的抑郁、焦虑心理,同时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压力,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抑,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第三,尽量让患者回家休养,减少药物的服用数量以及服用频率,需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措施,帮助患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综上所述,肝、胃、气滞证素对慢性胃炎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影响,日后必须深入分析,建立健全诊断、治疗体系,为患者疾病的治愈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捷虹,汶明琦,唐尚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02:13-14.
[2]翁顺珠,林平.体质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中医,2013,11:1844-1846.
[3]孙青,周晓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4,03:174-176.
[4] 谢冰颖,葛振华,周凡,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热休克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31-33.
[5] 毛承飞,曹蕊芸,贺盘良,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病理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1,43(2):32-33.
[6] 张倩,赵智强.幽门螺桿菌相关性胃炎的微观证素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862-864.
[7] 潘婷颖,柯晓.隆起糜烂性胃炎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C].//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244-244.
[8] 柯晓,陈硕,方文怡,等.隆起糜烂性胃炎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60和70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164-167.
【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特征展开研究,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 结果: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与总结,发现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日后可深入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 抑郁; 焦虑; 证素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程长、反复难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当前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胃黏膜保护,促进胃动力,增加消化酶水平,消除Hp干扰因素等。但部分患者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相当一部分医生认为,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特征,会影响疾病康复,甚至对患者的其他生理指标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干预的同时,关注其不良心理状态,积极消除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之一。为观察分析肝、胃、气滞角度下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特征,本研究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取得了确切的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肝”、“胃”、“气滞”等证素作为研究基础。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为150例,女性患者为60例;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28.3岁±3.65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6年±1.2年。在210例患者当中,青年患者为55例,中年患者为95例,老年患者为60例。
1.2 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比较明显,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制定了以下研究方法:首先,根据《证素辨证学》当中的相关标准[1],制定了证素肝、证素胃、证素气滞的标准。证素肝表现为与情志有较大关联,患者喜欢叹气,情绪比较容易激动;证素胃表现为在久不欲食、纳呆恶食等等;证素气滞表现为排便不爽、腹胀、右上腹痛等等。其次,对青年、中年、老年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统计抑郁积分、焦虑积分。第三,总结影响性因素,例如职业、家庭、生活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与证素息息相关,将会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变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与总结,发现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日后可深入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表1:慢性胃炎患者年龄分布于其抑郁、焦虑积分的关系
3. 讨论
相对而言,各种来自自身、家庭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相关性,本研究针对患者的年龄、不良因素(家庭亲属关系、社会适应情况、精神刺激、家庭收入)、年龄、学历水平、个人收入水平、职业乃至病程长短等多方面的研究显示,多因素均可影响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是造成慢性胃炎发生或复发的影响因素[2]。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肝、胃、气滞证素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影响最大。以肝证素为例,中医认为“气大伤肝”,当下的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持续增加[3],无论是青年患者、中年患者,还是老年患者,都有着来自于不同层面的压力,当生活和工作遇到某些重大打击或者不公事件时,怒气较高,导致肝证素的影响力增加,此時的慢性胃炎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的抑郁、焦虑心理特征。部分患者在得不到疏导时,甚至会做出相当冲动的行为,新闻上也有较多的报道。从主观的角度来说,慢性胃炎并不容易治愈,多数患者仅仅是将病情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4]。肝、胃、气滞证素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调理,所有的医生都要求患者放平心态、持续服药、坚持治疗,但肝、胃、气滞证素不仅仅是客观上的生理影响,还伴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倘若患者接触到一些负面心理,再加上本身的抑郁、焦虑心理,会直接导致慢性胃炎的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更加不容易康复。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嘈杂”、“吐酸”等范畴[5]。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可伴有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情志不畅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精神情志因素泛指人的思想活动,在西医学上称为心理,在中医学上称为情志。情志具体可以分为怒、喜、忧、思、悲、恐、惊,也称为七情,七情内伤则脏腑气机逆乱,气机升降失调,最终导致了脏腑的病理性改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也指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中医理论重视情志致病,《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6]七情均可致病。恐则气下,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惊则气乱,上述情志也可致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常,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腹泻、纳呆等病症。《名医类案》中记载胃脘痛类病案近半数以上因情志波动而发或复发,患者大多伴有急躁、易怒、喜忧虑等性格特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慢性胃炎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脏腑致病中,肝脏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是最为紧密的。其主要依据在于: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内藏阴血,主全身气血运行,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若人体的肝气条达,则决定了气血的通畅性,也就意味着胃气得降。反过来说,若人体的气机郁滞,气血升降失常,导致脏腑失和,则最终会造成脾胃的受纳运化及中焦气机的升降受到非常不良的影响,在这一机制作用之下,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满,恶心,反酸,甚至拒食等。 而证素作为中医领域中辩证施治的最基本药物,是中医辩证干预的核心与关键,证素的干预能够是中医辩证施治过程中的相关方案更加的科学,规范。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中认为:在病位证素当中,肝、胃、脾的发生频率是最高的,病性证素方面,则以气滞、湿热、气虚的发生频率最高。且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存在肝胃不和症状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比例更高。通过对肝胃不和患者病症的拆分可以得到相应的证素[7]。以此为依据,本次研究中即以肝、胃、气滞作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此列患者证素影响下的抑郁以及焦虑心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数据证实: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次研究数据也显示:不同职业患者的焦虑、抑郁积分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其焦虑、抑郁积分也比较高;病程长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积分也比较高。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证素“肝”、“胃”、“气滞”与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以上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其结论的可靠性。
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肝、胃、气滞证素的研究,制定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第一,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身体情况展开调查与研究,将肝、胃、气滞证素当中的某一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生理病痛,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病情;第二,加强主观上的心理干预,利用积极心理的作用,降低肝、胃、气滞证素的负面影响[8],逐步的缓解患者心中的抑郁、焦虑心理,同时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压力,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抑,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第三,尽量让患者回家休养,减少药物的服用数量以及服用频率,需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措施,帮助患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综上所述,肝、胃、气滞证素对慢性胃炎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影响,日后必须深入分析,建立健全诊断、治疗体系,为患者疾病的治愈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捷虹,汶明琦,唐尚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02:13-14.
[2]翁顺珠,林平.体质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中医,2013,11:1844-1846.
[3]孙青,周晓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4,03:174-176.
[4] 谢冰颖,葛振华,周凡,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热休克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31-33.
[5] 毛承飞,曹蕊芸,贺盘良,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病理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1,43(2):32-33.
[6] 张倩,赵智强.幽门螺桿菌相关性胃炎的微观证素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862-864.
[7] 潘婷颖,柯晓.隆起糜烂性胃炎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C].//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244-244.
[8] 柯晓,陈硕,方文怡,等.隆起糜烂性胃炎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60和70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