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子说:“上善若水”,做人应该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才是最崇高的品德。“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源于对现代数学思想的领悟程度。”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用全新的教育观念设计、组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旧思想,积极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去,活用教材,采用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氛围;实践;赏析
一、 创设氛围,导航指引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案例一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我是这样设计练习题:
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
(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4)小林和小方她们谁说得对?说说你的看法。
小林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25。
小方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40%。
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加强实践,激发热情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盡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如案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物进行自主研究、探索,通过不断地尝试——发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是让我以水的精神,水的品质引领孩子们走向学习的乐园。
三、 细节赏析,多层交流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几个例题,做几道练习就行了,而应该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训练学生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训练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小鱼、水、鱼缸、蝴蝶、蜻蜓、杯子、树、花、剪纸、五角星等,无不来自生活,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呈现在课堂中,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案例片段都充分体现了巧设情境,让学生用其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案例一,分辨哪些事物是轴对称的,又能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又渗透了美学知识。案例二,小明作息时间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精神,水的品质,能够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示。作为老师,我们只有弘扬水精神,学习水品质,哪怕如水般柔弱的孩子,也能发出水般晶莹的异彩!水的确很有灵性,它的美好品质值得歌颂,更值得学习,更给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巨大的启发,我们都应该以水为镜,才能孕育出像水一样纯净的水结晶,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作者简介:
何文英,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关键词:氛围;实践;赏析
一、 创设氛围,导航指引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案例一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我是这样设计练习题:
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
(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4)小林和小方她们谁说得对?说说你的看法。
小林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25。
小方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40%。
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加强实践,激发热情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盡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如案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物进行自主研究、探索,通过不断地尝试——发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是让我以水的精神,水的品质引领孩子们走向学习的乐园。
三、 细节赏析,多层交流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几个例题,做几道练习就行了,而应该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训练学生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训练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小鱼、水、鱼缸、蝴蝶、蜻蜓、杯子、树、花、剪纸、五角星等,无不来自生活,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呈现在课堂中,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案例片段都充分体现了巧设情境,让学生用其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案例一,分辨哪些事物是轴对称的,又能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又渗透了美学知识。案例二,小明作息时间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精神,水的品质,能够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示。作为老师,我们只有弘扬水精神,学习水品质,哪怕如水般柔弱的孩子,也能发出水般晶莹的异彩!水的确很有灵性,它的美好品质值得歌颂,更值得学习,更给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巨大的启发,我们都应该以水为镜,才能孕育出像水一样纯净的水结晶,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作者简介:
何文英,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