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局面的形成,职业学校师生对技能大赛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逐步显现。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各参赛学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调研发现,在各级技能大赛训练及比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直接影响参赛选手发挥的因素,应该引起参赛学校的重视。
一、对技能大赛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出发点是希望技能比赛能够引领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一些学校或教师,热衷于追求比赛的名次。有的学校甚至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选拔参赛人员,针对大赛项目抽调优秀教师进行停课专训。被选上的学生整天忙于接受专业的辅导训练,日常生活被打乱,学习节奏与班集体相脱离,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的选手因停课训练时间过长,甚至在参加完技能大赛后,因无法融入班集体,跟不上学习进度无奈退学;辅导教师为追求成绩,在辅导过程中只讲解技能大赛涉及的知识,造成参赛学生忽视文化科目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受挫,成绩不断下降。
有的学校在安排辅导教师训练时,不考虑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技能水平,而是看关系、论资历,选定的辅导教师水平有限,导致选手基础不扎实,应变能力差。有的学校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时,不考虑学校专业的真实情况,见项目就参加,存在一定盲目性。有的学校一心想参加比赛、拿成绩,但在备战时又不想投入,设备东拼西凑不规范,训练资金能省则省,必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紧张与怯场是多数参赛选手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初次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在陌生环境中会感觉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比赛流程不熟悉,使得实际操作水平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来。有的选手甚至在比赛刚开始时,就出现重大失误,不得不中途退出赛场。例如,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比赛中,至少有3名选手因为过度紧张,在接穗削切过程中,把手指划破,影响了自身的比赛成绩。
(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
有的选手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碰到突发问题时,往往会乱了阵脚。有的选手在平时训练时,只是按辅导教师的安排完成训练任务,不注重细节。例如,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比赛中,有一名选手由于疏忽,在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时,竟忘记打开天平上的盖子,直接影响了下一步操作。此外,还有一部分选手平时训练投机取巧,只是在比赛临近时突击训练,以求获得较好成绩,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理想
技能大赛训赛通常到最后都有一个强化阶段,这要求选手要有一个好身体。如果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许多选手可能会由于紧张、害怕、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在赛前出现诸如头痛、肚子疼等突发状况,影响正常参赛。有的选手不注重身体锻炼,因长时间在训练中做某个动作,造成劳损性病痛,也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操作。
三、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重视是关键
学校参赛团队要想夺得理想成绩,首先应当得到上级领導的支持,这样学校才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必要的投入。各学校在选定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前,相关领导要综合考虑学校在此赛项上的优势,赛项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学校长远发展的影响,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整体考核中,都将每年的参赛获奖情况列入考核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校参加大赛的积极性。
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各个项目都会用到一些实训设备,以此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有些实训设备对学校来讲支出较大,学校领导可组织专业教师共同研讨购买设备的可行性,尽量购买利用率高、实用性强,平时学生实训也可用的设备,这样既不浪费经费,也能保证技能大赛训练的正常进行。
国家在设置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时,都经过了多方考察论证。每个大赛项目所设定的内容相较课程标准要求来说要更高,难度一般也更大。不仅要求指导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大赛训练中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参赛项目,不必多,但要精。配备辅导教师时,学校要综合考虑大赛项目进行时所需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必要时甚至可以组建辅导团队,在训练时各有分工,以保证训练的高效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领导在对技能大赛重视的基础上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举“全校之力”参加技能大赛;另一个就是忽视技能大赛的带动作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确保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教师要放稳心态
从教师层面来讲,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而非全部标准。比赛肯定要看结果,但更应注重比赛过程,看重学生在训练中的成长。教师应该摒弃一些不良想法。例如,把大赛名次看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把比赛成绩看作是评价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等。
作为一名辅导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技能竞赛的目的,树立良好的教学和比赛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如何让参赛选手在参加训练的同时兼顾正常的课程学习?如何把对参赛选手的技能培训移植到对其他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持续关注参赛选手赛后的学习与生活?这些都是参赛学校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重视选手选拔工作
选手是大赛的直接参与者,选手的素质对大赛的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技能大赛的选手选拔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选手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选手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辅导教师在挑选技能大赛选手时,不仅要基于平时的观察,还要通过多次考核来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多年的参赛经验来看,大赛选手的选拔可借助学校社团活动来进行。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安排优秀学生辅导其他成员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组织比赛时,通过对优秀成员的再次选拔、比赛知识与技能的重点辅导、临近比赛时的突击强化等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 (四)强化选手心理素质
自信心不足往往会影响选手比赛水平的发挥。一般情况下,选手在开始训练时,如果参赛目的比较含糊,缺乏自信,进入不了角色,就会耽误不少的训练时间。这时教师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选手树立自信心。例如,刚开始时,教师要帮助选手制定合适的训练目标,随着其自信心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不断增强,目标可越来越高,要求也可越来越严。
同时,教师在赛前一定要做好心理辅导,使选手认识到,在训练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比赛要取得好成绩,必须重视心理素质。设备和场地不熟悉,选手心里难免有压力,参赛时就会紧张,操作过程可能会出现细节上的失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因此,学校在赛前可安排专业人员为选手做心理疏导;辅导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选手在陌生的场地进行训练测试,使他们逐步适应比赛氛围,心理不断得到调整,从而可以在正式的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五)激发选手进取意识
技能大赛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竞赛,要求参赛学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在相同条件下,要以最佳的配套方案、最合理的操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所以辅导教师和选手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相关训练是达不到比赛要求的。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大赛参与意识强烈,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训练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笔者所在学校十分注重在前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即使在大赛训练期间,选手不仅不耽误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还会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技能。我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就是在溶液配制训练中不仅自觉增加训练时长,还积极动脑改进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
(六)选手身体素质要过硬
学生一旦被选上参加备赛后,正常的学习生活将会改变,随即会进入一个快节奏的训练状态。特别是比赛前的1-2周,学生每天都要训练12个小时以上,有时一个动作甚至要持续几个小时。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参赛学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在一次市级技能比赛中,选手由于赛前没有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结果在比赛时腰痛突然发作,无法顺利进行操作,影响了比赛成绩。身体是大赛的根本。在紧张的训练之余,辅导教师应当要求选手每天坚持早晨跑操,坚持下午大课间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技能大赛只是促进职业教育技能教学发展的一种手段。我们总结技能大赛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不足,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学校平时的技能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得到成长。
(责编 王鹏飞)
一、对技能大赛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出发点是希望技能比赛能够引领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一些学校或教师,热衷于追求比赛的名次。有的学校甚至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选拔参赛人员,针对大赛项目抽调优秀教师进行停课专训。被选上的学生整天忙于接受专业的辅导训练,日常生活被打乱,学习节奏与班集体相脱离,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的选手因停课训练时间过长,甚至在参加完技能大赛后,因无法融入班集体,跟不上学习进度无奈退学;辅导教师为追求成绩,在辅导过程中只讲解技能大赛涉及的知识,造成参赛学生忽视文化科目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受挫,成绩不断下降。
有的学校在安排辅导教师训练时,不考虑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技能水平,而是看关系、论资历,选定的辅导教师水平有限,导致选手基础不扎实,应变能力差。有的学校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时,不考虑学校专业的真实情况,见项目就参加,存在一定盲目性。有的学校一心想参加比赛、拿成绩,但在备战时又不想投入,设备东拼西凑不规范,训练资金能省则省,必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紧张与怯场是多数参赛选手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初次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在陌生环境中会感觉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比赛流程不熟悉,使得实际操作水平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来。有的选手甚至在比赛刚开始时,就出现重大失误,不得不中途退出赛场。例如,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比赛中,至少有3名选手因为过度紧张,在接穗削切过程中,把手指划破,影响了自身的比赛成绩。
(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
有的选手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碰到突发问题时,往往会乱了阵脚。有的选手在平时训练时,只是按辅导教师的安排完成训练任务,不注重细节。例如,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比赛中,有一名选手由于疏忽,在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时,竟忘记打开天平上的盖子,直接影响了下一步操作。此外,还有一部分选手平时训练投机取巧,只是在比赛临近时突击训练,以求获得较好成绩,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理想
技能大赛训赛通常到最后都有一个强化阶段,这要求选手要有一个好身体。如果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许多选手可能会由于紧张、害怕、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在赛前出现诸如头痛、肚子疼等突发状况,影响正常参赛。有的选手不注重身体锻炼,因长时间在训练中做某个动作,造成劳损性病痛,也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操作。
三、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重视是关键
学校参赛团队要想夺得理想成绩,首先应当得到上级领導的支持,这样学校才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必要的投入。各学校在选定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前,相关领导要综合考虑学校在此赛项上的优势,赛项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学校长远发展的影响,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整体考核中,都将每年的参赛获奖情况列入考核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校参加大赛的积极性。
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各个项目都会用到一些实训设备,以此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有些实训设备对学校来讲支出较大,学校领导可组织专业教师共同研讨购买设备的可行性,尽量购买利用率高、实用性强,平时学生实训也可用的设备,这样既不浪费经费,也能保证技能大赛训练的正常进行。
国家在设置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时,都经过了多方考察论证。每个大赛项目所设定的内容相较课程标准要求来说要更高,难度一般也更大。不仅要求指导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大赛训练中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参赛项目,不必多,但要精。配备辅导教师时,学校要综合考虑大赛项目进行时所需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必要时甚至可以组建辅导团队,在训练时各有分工,以保证训练的高效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领导在对技能大赛重视的基础上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举“全校之力”参加技能大赛;另一个就是忽视技能大赛的带动作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确保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教师要放稳心态
从教师层面来讲,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而非全部标准。比赛肯定要看结果,但更应注重比赛过程,看重学生在训练中的成长。教师应该摒弃一些不良想法。例如,把大赛名次看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把比赛成绩看作是评价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等。
作为一名辅导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技能竞赛的目的,树立良好的教学和比赛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如何让参赛选手在参加训练的同时兼顾正常的课程学习?如何把对参赛选手的技能培训移植到对其他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持续关注参赛选手赛后的学习与生活?这些都是参赛学校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重视选手选拔工作
选手是大赛的直接参与者,选手的素质对大赛的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技能大赛的选手选拔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选手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选手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辅导教师在挑选技能大赛选手时,不仅要基于平时的观察,还要通过多次考核来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多年的参赛经验来看,大赛选手的选拔可借助学校社团活动来进行。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安排优秀学生辅导其他成员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组织比赛时,通过对优秀成员的再次选拔、比赛知识与技能的重点辅导、临近比赛时的突击强化等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 (四)强化选手心理素质
自信心不足往往会影响选手比赛水平的发挥。一般情况下,选手在开始训练时,如果参赛目的比较含糊,缺乏自信,进入不了角色,就会耽误不少的训练时间。这时教师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选手树立自信心。例如,刚开始时,教师要帮助选手制定合适的训练目标,随着其自信心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不断增强,目标可越来越高,要求也可越来越严。
同时,教师在赛前一定要做好心理辅导,使选手认识到,在训练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比赛要取得好成绩,必须重视心理素质。设备和场地不熟悉,选手心里难免有压力,参赛时就会紧张,操作过程可能会出现细节上的失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因此,学校在赛前可安排专业人员为选手做心理疏导;辅导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选手在陌生的场地进行训练测试,使他们逐步适应比赛氛围,心理不断得到调整,从而可以在正式的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五)激发选手进取意识
技能大赛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竞赛,要求参赛学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在相同条件下,要以最佳的配套方案、最合理的操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所以辅导教师和选手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相关训练是达不到比赛要求的。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大赛参与意识强烈,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训练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笔者所在学校十分注重在前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即使在大赛训练期间,选手不仅不耽误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还会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技能。我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就是在溶液配制训练中不仅自觉增加训练时长,还积极动脑改进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
(六)选手身体素质要过硬
学生一旦被选上参加备赛后,正常的学习生活将会改变,随即会进入一个快节奏的训练状态。特别是比赛前的1-2周,学生每天都要训练12个小时以上,有时一个动作甚至要持续几个小时。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参赛学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在一次市级技能比赛中,选手由于赛前没有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结果在比赛时腰痛突然发作,无法顺利进行操作,影响了比赛成绩。身体是大赛的根本。在紧张的训练之余,辅导教师应当要求选手每天坚持早晨跑操,坚持下午大课间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技能大赛只是促进职业教育技能教学发展的一种手段。我们总结技能大赛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不足,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学校平时的技能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得到成长。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