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富有怀疑性、批判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一切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探索思考,质疑问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创造的冲动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摒弃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应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害怕情绪,禁锢学生发散性思维,阻碍学生探索性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有容忍性态度,对于学生提出的不产生合理问题和怪异的回答,教师不要生硬否定,而是提醒他们“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悟,自我否定,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萌发创造动力,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拓宽探究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使学生敢于创造
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究和猜测的,以及结论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换为自己的思维成果或有所发现或创造。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首先让学生们用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一个圆圈滚动一周所经过的路程测量出圆的周长时,师:学校的圆形花池能立起来滚动吗?于是学生们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教师用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周,然后问:“同学们,刚才这个圆的周长能用滚动和绳测的方法算出来吗?”生说:“不能。”“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从刚才的计算中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规律呢?”这时,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上面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有思维,又有创新。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了创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敢于创造。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会创造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如: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有一题:把一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积是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可让学生每人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再捏一个长方体,体会其面积不变的道理。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它们的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圆锥高几厘米的习题,学生做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用橡皮泥做一做,学生就清楚地把握了这种习题的做法。学会逻辑地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做一做,不但满足了他们好动的性格,同时也理解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用教材教,更要巧用、活用教材,把教材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快乐,使学生感受创造乐趣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或剪或画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学习了百分数,就让学生用色彩不同的画笔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在教室的一角贴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热情地去赞扬他们,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努力,保护的乐趣和激励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使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424211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中心小学)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一切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探索思考,质疑问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创造的冲动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摒弃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应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害怕情绪,禁锢学生发散性思维,阻碍学生探索性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有容忍性态度,对于学生提出的不产生合理问题和怪异的回答,教师不要生硬否定,而是提醒他们“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悟,自我否定,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萌发创造动力,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拓宽探究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使学生敢于创造
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究和猜测的,以及结论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换为自己的思维成果或有所发现或创造。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首先让学生们用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一个圆圈滚动一周所经过的路程测量出圆的周长时,师:学校的圆形花池能立起来滚动吗?于是学生们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教师用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周,然后问:“同学们,刚才这个圆的周长能用滚动和绳测的方法算出来吗?”生说:“不能。”“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从刚才的计算中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规律呢?”这时,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上面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有思维,又有创新。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了创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敢于创造。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会创造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如: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有一题:把一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积是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可让学生每人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再捏一个长方体,体会其面积不变的道理。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它们的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圆锥高几厘米的习题,学生做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用橡皮泥做一做,学生就清楚地把握了这种习题的做法。学会逻辑地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做一做,不但满足了他们好动的性格,同时也理解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用教材教,更要巧用、活用教材,把教材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快乐,使学生感受创造乐趣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或剪或画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学习了百分数,就让学生用色彩不同的画笔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在教室的一角贴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热情地去赞扬他们,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努力,保护的乐趣和激励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使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424211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