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典是经过历史的认证最具价值的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经典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经典诵读,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经典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对提高语文教育水平,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起到重要意义。文章就经典诵读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应用
一、加强学生认知,培养诵读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认知,明确经典诵读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中的丰富文化,通过诵读经典,吸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提升气质和内在修养[1]。教师应向学生讲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经典诵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文质兼优的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思想,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经典阅读材料,利用作家带动作品等模式,让学生通过对作家的喜爱转升到对其作品的喜爱,甚至喜欢到同一种类型风格的作品,然后发展到对作家的认同,通过不断的诵读逐渐涉猎更广的诵读范围,形成更多的诵读积累。
二、保证诵读时间
朱自清先生說过,诵读教学首先得知道诵读就是读,其次要知道诵读得多练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诵读时间,通过巧妙安排,为学生寻找诵读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文本诗词进行诵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诵读教学应明确诵读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确定诵读的范围,将总的计划平均划分到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当中。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做出合理诵读计划。
三、灵活运用诵读方式
想要避免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因反复诵读造成的枯燥感,使其能够在诵读中领会和内化,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使诵读成为兴趣活动。诵读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运用名家录音进行范读,优秀的范读能巧妙的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也可以带领学生齐读,通过集体诵读一篇经典的文章,营造出积极的文化氛围;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进行诵读,提升学生诵读的意识,并从个人诵读中指出学生的不足;也可以配以音乐,恰如其分的使用音乐背景,使学生在意蕴深厚的文字中受到熏陶。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读等。
四、营造诵读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营造诵读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当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如人教版《天净沙·秋思》中,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意义丰富的游子思归图。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老树,萧萧秋风中瑟瑟颤抖,天空中的寒鸦哀鸣远去。那一条古道中,思乡的游子骑着停滞归期的瘦马,在暮色中踽踽而行。夕阳撒下了凄凉的余晖,这个时候本是倦鸟归巢,家人团圆的时刻,但是游子却仍旧《断肠人在天涯》。这个时候,面对如此凄凉景色,漂泊的游子啊,如何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通过这种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诵读中犹如见到其人一样,沉浸在深深的思乡哀愁当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可以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或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诵读活动,避免因枯燥乏味的诵读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将经典诵读延展到课外,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运用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经典的认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开展游戏活动,比如诵读接龙、古诗配词、经典改编表演剧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竞赛活动,通过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组织诵读比赛、辩论赛,激发学生对经典更深层地理解。或者开展欣赏经典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经典诵读,提高学生对经典的审美鉴赏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观看经典历史剧,或者如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让学生在对经典故事、音乐的欣赏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体会,进而在诵读中深层的理解其中的意蕴。诵读经典的活动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开展。
结束语: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还能启迪其智慧,使其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健全学生人格起到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丽红.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学教育(下),2017(05):132-133.
[2]赵军霞,乔微,张燕玲. 诵读国学经典,绘好生命底色——初中阶段经典诵读的现状及推进方法思考[J]. 中国教师,2019(04):32-3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应用
一、加强学生认知,培养诵读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认知,明确经典诵读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中的丰富文化,通过诵读经典,吸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提升气质和内在修养[1]。教师应向学生讲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经典诵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文质兼优的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思想,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经典阅读材料,利用作家带动作品等模式,让学生通过对作家的喜爱转升到对其作品的喜爱,甚至喜欢到同一种类型风格的作品,然后发展到对作家的认同,通过不断的诵读逐渐涉猎更广的诵读范围,形成更多的诵读积累。
二、保证诵读时间
朱自清先生說过,诵读教学首先得知道诵读就是读,其次要知道诵读得多练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诵读时间,通过巧妙安排,为学生寻找诵读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文本诗词进行诵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诵读教学应明确诵读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确定诵读的范围,将总的计划平均划分到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当中。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做出合理诵读计划。
三、灵活运用诵读方式
想要避免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因反复诵读造成的枯燥感,使其能够在诵读中领会和内化,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使诵读成为兴趣活动。诵读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运用名家录音进行范读,优秀的范读能巧妙的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也可以带领学生齐读,通过集体诵读一篇经典的文章,营造出积极的文化氛围;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进行诵读,提升学生诵读的意识,并从个人诵读中指出学生的不足;也可以配以音乐,恰如其分的使用音乐背景,使学生在意蕴深厚的文字中受到熏陶。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读等。
四、营造诵读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营造诵读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当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如人教版《天净沙·秋思》中,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意义丰富的游子思归图。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老树,萧萧秋风中瑟瑟颤抖,天空中的寒鸦哀鸣远去。那一条古道中,思乡的游子骑着停滞归期的瘦马,在暮色中踽踽而行。夕阳撒下了凄凉的余晖,这个时候本是倦鸟归巢,家人团圆的时刻,但是游子却仍旧《断肠人在天涯》。这个时候,面对如此凄凉景色,漂泊的游子啊,如何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通过这种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诵读中犹如见到其人一样,沉浸在深深的思乡哀愁当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可以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或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诵读活动,避免因枯燥乏味的诵读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将经典诵读延展到课外,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运用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经典的认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开展游戏活动,比如诵读接龙、古诗配词、经典改编表演剧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竞赛活动,通过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组织诵读比赛、辩论赛,激发学生对经典更深层地理解。或者开展欣赏经典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经典诵读,提高学生对经典的审美鉴赏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观看经典历史剧,或者如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让学生在对经典故事、音乐的欣赏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体会,进而在诵读中深层的理解其中的意蕴。诵读经典的活动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开展。
结束语: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还能启迪其智慧,使其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健全学生人格起到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丽红.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文学教育(下),2017(05):132-133.
[2]赵军霞,乔微,张燕玲. 诵读国学经典,绘好生命底色——初中阶段经典诵读的现状及推进方法思考[J]. 中国教师,2019(0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