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1940年为江青接生,站守了6个多钟头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中央安排的“特殊任务”
  我原名叫刘智,丁兰是我到了延安才取的名字。我191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草坝场的一个富裕家庭,于1932年离川赴沪,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专攻妇产科专业。1937年2月,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生生”教会医院。抗战爆发后,我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救护伤员、抗战募捐等活动,并来到延安。第二年,我即被批准入党,并先后在“陕西公学”及“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到延安后,我正式改名为丁兰。
  1939年11月17日,延安中央医院成立,这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最高医疗机构。当时,整个延安既受过完全的高等医学教育,又有过正规医院临床经验的女性妇科医生,似乎仅我一人,因此,我被通知到中央医院任妇科医生。
  我到中央医院半年左右,1940年6月底,医院妇产科接到了来自中央高层的特殊重要任务:为即将临产的毛泽东夫人江青接生。
  中央医院上上下下都把“为江青接生”这事儿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对待,从医院领导到妇产科,都为此紧张忙碌起来,不仅给江青安排了一间独立的专门病房,而且专派一位护士对其“特级护理”。
  具体执行接生任务的妇产科,成立了以科主任金茂岳大夫为首的一个“接生医疗组”,成员有我以及助产士黎平、护士长龙静娴等。具体接生任务主要由我负责,黎平及龙静娴为我当助手。
  7月上旬,江青住进了中央医院,比预产期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月。
  分娩时江青哭喊了5个多小时
  江青在医院住了十来天,毛泽东抽空来医院看望。江青一见毛泽东,就大闹情绪,一会儿说医院环境不安静,晚上睡不着觉,一会儿又说这里不卫生,医护人员态度不好等,说着说着,就又哭又闹起来,坚决要回杨家岭去。
  毛泽东了解情况后,对她说:“进了医院,就必须听医院的意见,谁说的都不能作数,连我说了的也不算数。”稍停又郑重地对江青说,“延河每年夏天都要泛滥,万一临产过不了河,那可就太危险了。”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折腾,1940年8月3日,终于迎来了江青的分娩时刻。这天早饭后,江青出现了临产症状。10点左右,其产前阵痛开始。本来,这是每个临产女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江青哪里受得了这番“痛楚”,她任性地大哭大闹,一声接一声地哭喊叫唤。她这一哭闹,把本来已精心做好各方面准备、严阵以待的接生专家组,也弄得十分紧张。
  从江青出现临产症状起,中央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就赶到病房来亲自督阵,以保证万无一失。本来,以我的医疗实践和经验,为一个顺产的产妇接生,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这天接生的对象是最高领袖的妻子,而江青又极端不配合,院长也亲临现场,这阵势自然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这天,从江青有临产症状开始,我就一直守在她身边,没敢离开一步,整整站守了6个多小时。
  阵痛开始后,江青一痛得支持不住,就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如此反反复复,硬把我那只手抓得又青又紫,疼痛不已。可是为保证江青顺利平安分娩,再痛,我也得咬牙忍受着,而且还要尽量保持平静,不时询问江青的感受怎样,以便及时作出判断、采取对策,并鼓励江青不要紧张,努力坚持。
  其实,比江青更紧张的是我。那天,为保证接生顺利,不出意外,我先后洗了五六次手,又换了五六次手套,弄得全身是汗,连头发和衬衫都湿透了,也不敢稍微休息放松一下。
  下午3时许,一个五斤多重的婴儿从我的手上降临人世。一出世,婴儿就哇哇大哭起来,声音响亮———这就是后来取名李讷的江青唯一的女儿。听到婴儿的哭声,满屋子的人,包括病房外守候消息者都长长松了一口气。整个延安中央医院上上下下,人人笑容满面,皆大欢喜。
  不过,实事求是地评价,江青也有温情的一面。产后第二天,我到病房看望,江青无意中发现我手上的青紫色块,当即连声道歉,说:“我非常感谢你,真是对不起你,请你原谅。”
  中秋节毛泽东宴请医护人员
  江青出院后大约一个月,就是传统的中秋节。毛泽东年届半百喜得小女,很高兴,在中秋节那天,就特意以他和江青的名义,邀请中央医院各科室主任以上人员及相关医护人员,到他家里做客。
  生过孩子,又经过一个月保养的江青,给人的感觉比以前稍胖,肤色也更白净,举手投足间更有一种成熟女人的风姿韵味。她的性情似乎也温和了一些,大概是第一次身为人母,使之产生了心态上的微妙变化。
  虽说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到领袖家里做客,但毛泽东的平易近人,以及言谈间不时的幽默,让我们很感动,也很开心。当然,有一点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那就是毛泽东生活之简朴,居室陈设之简单和随便,让人意外之下很觉惊讶。
  此前,毛泽东对我的印象很好,是江青待产之前就有的。有一天,毛泽东来医院探望住院的谢觉哉,抵达时,恰好是医院查房的时间。毛泽东就没进去,而是自觉地在外面的一张石凳上坐下来,静静等候。这时,恰好我从病室出来,一眼看见毛泽东带着一名卫士坐在石凳上等候,很觉不妥,赶忙过去问候,又一定要带毛泽东去病房探望。毛泽东摆摆手,连说:“使不得,使不得!”
  看我不解,毛泽东解释道:“医院有医院的规定,我也要遵守医院的规定啊。你说是不是?”之后,他亲切地与我拉家常,问我是四川人还是湖北人,又问来延安之前的一些情况。
  当得知我是上海正规医学院的毕业生,又在外国人办的医院里做过医生,为革命理想放弃上海舒适的环境投奔延安时,毛泽东连声夸奖。毛泽东对我说:一个像你这种从大都市跑到黄土坡来的知识分子,为革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实在很不容易。
  之后,毛泽东讲起了历史上有名的花木兰从军的典故,不禁感叹地对我说,古时候有木兰从军,你小小一个女孩子,从上海到延安来投军,在大家眼中,就是当代花木兰!“丁兰,丁兰,真是个花木兰!”毛泽东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连说了两次,说得我激动万分。
  那天在毛泽东家做客时,毛泽东见到个头不高的我,不觉又联想到上次在医院夸我是“花木兰”的情形,忍不住又当众说:“丁兰,丁兰,花木兰!”这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我自己更是开心极了。闲谈中,毛泽东还问了些四川的风土人情,毛泽东一面听,一面赞许地点头。餐后吃过水果,兴致依旧很高的毛泽东和江青又分别同客人合影留念。一直到下午4点多钟,大家才尽兴而归。
  成功为江青接生,也使我因此而有了“名气”。后来我不仅在妇产科任职,还被挑选到为中央领导同志担任保健工作的医疗组中,为一些党的领袖兼任保健医生。先后给朱德总司令以及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王明担任过保健医生。
  (摘自新华网2013年10月16日)
其他文献
1925年8月8日结婚  邓颖超与周恩来相识于1919年天津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于1925年在广州结为革命伴侣。至今,这两位革命者之间的完美姻缘为世人传颂。1988年春,年已84岁的邓颖超抚花思人,倾诉着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  从相识到相伴  1919年夏的一天,周恩来
期刊
转亏为赢,打造服装品牌  郑永刚上小学时,“文革”刚开始,家里口粮紧张,他只得参军入伍,最终成长为部队的技术能手,至今保留着奖章。  复员一年后,他力挽狂澜,终使濒临倒闭的棉纺厂起死回生。“我喜欢干亏损厂,有意思,人家干好的我再去多没劲。”当他离开时,厂里的老工人手拉着手堵在门口,不让他走。他调走后若干年,这家厂最终倒闭了。  郑永刚的出名是从1989年开始的。1989年,郑永刚被县工业局调到了濒
期刊
丁学良出生在安徽南部宣城(今宣州)一个叫金宝圩的地方。上小学时,母亲用仅有的一套花布给丁学良做了一身衣裳。“一个丫头”,穿着花布衫的丁学良受到同学们的耻笑。他躲在茅草搭的教室里,不肯出去上体育课。因为阳光下,花布会更加刺眼。这在三年级的丁学良心里,足以铭记一生。  上世纪70年代末,丁学良赴上海复旦大学读硕士学位前,特意回金宝圩辞别,几位乡人老农仔细询问了硕士是个什么东西,最后得出结论:它等于早年
期刊
在红军时期,特别是早期,毛泽东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那时在红军中人们常将“毛、朱、彭、黄(公略)”并称,因而彭德怀称毛泽东为兄长。那时彭德怀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毛泽东的信任,正确地处理了关系红军团结与分裂的大事,这就是所谓“毛泽东写叛变投敌信”一事。  一封交给彭德怀的神秘信件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是空前的大战,毛泽东为其所制定的方针是“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即把敌人引进根据地内来打。应该说这是个
期刊
1940年8月18日结婚  万里的情感与家庭生活,外界鲜有人知。1938年,万里担任运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就在这时,万里结识了边涛,并产生了深深的爱情。万里和边涛的志同道合,在党内被传为佳话。1940年8月18日,他俩在抗日游击战争最残酷的“反扫荡”中结为连理。在10年艰苦卓绝的战火硝烟中,边涛与万里一起出生入死,感情更深挚……  相爱在战火硝烟里  万里1916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一户
期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苏等国对蒋介石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颇有非议,要求蒋介石避免内战。迫于压力,蒋介石于1942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次约见周恩来,提出要与毛泽东会面,商谈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毛泽东觉得可行,周恩来则认为蒋介石包藏祸心,万一将毛长期留渝,不准回延安,共产党群龙无首,那还得了吗?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反复思量,决定派从苏联疗养回来的林彪前往。一是林彪是毛泽东的弟子,又是蒋介石的学生
期刊
1939年9月结婚  70多年前那个秋天,35岁的邓小平和23岁的卓琳在延安相识。这两个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开始联系在一起。在此后的58年间,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经历炮火洗礼,饱尝境遇沉浮,但始终陪伴在彼此身边。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带着对丈夫的眷恋,又独自生活了12年。她离去时,和丈夫一样也是93岁。  历经炮火始终陪伴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黄土窑洞前,时任八路军129师
期刊
1941年11月结婚  1941年冬天,胡耀邦和李昭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的爱情经历了48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胡耀邦处于顺境,还是蒙受不白之冤,他们都互相鼓励,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爱情之歌。在他们漫长的、共同生活的48年里,自始至终都互敬互爱,相依相伴。在诸多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夫妇之中,胡耀邦和夫人李昭感情的融洽、对子女教育的严格是出了名的。  延安,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15年11月
期刊
1948年8月21日结婚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结为革命伴侣。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结合克服了地位的悬殊、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他们的感情历经峥嵘岁月,走过风雨路程,却更加坚定和忠诚;他们的婚姻没有太多浪漫柔情却有许多实在、体贴和温馨;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已高度契合和交融。他们共同生活近20个春秋,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却坚如磐石,伴随着两位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见证着共
期刊
1949年12月结婚  1949年12月,江泽民王冶坪结婚。两人的结合被认为是性格互补而吸引。江泽民喜欢社交,充满自信,而王冶坪则文静和善,含蓄谦逊。相人结婚后,始终相敬如宾,江泽民对王冶坪十分体贴,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和妻子一起出国访问的时候,他总是扶着她走……  从小相识,性格互补  1928年2月,王冶坪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工艺品,但后来家道中落。  1949年12月,23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