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影响学生认知世界,甚至影响学生的择业。在教学中引入兴趣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将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轻松。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兴趣 策略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到了很高位置。那么,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呢?“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尽可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会磨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失去探索发现的喜悦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规律,作了一些尝试。
1.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规划教学程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先声夺人,精心设计开场白,就能在一开始抓住学生思维,让他们欲罢不能,非要一睹为快不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设计。有的需要设疑激趣,就是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直到新课授完,谜底自然揭开。比如教学《人的性别决定》时,教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然后开始讲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合配对的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有的需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例如在教学《拒绝毒品》一课时,可以一开始就说明毒品的危害,沾染毒品的惨状,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然后讲什么是毒品,怎么辨别毒品,如何防范毒品危害等知识。
有的需要层层推进,先解决了一个问题,然后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这样环环相扣,最后完满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人的生殖》时,先讲男女生殖系统,再讲生殖细胞,再讲生殖细胞的结合,妊娠和分娩,这样一环一环,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流淌,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教者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或者换一个角度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发烧了不能打疫苗,学生分析后得知:此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疫苗变得不安全。从而理解疫苗与病原体的异同。有的学生甚至探索列举不能打疫苗的其他情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过程
教者如果能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课堂就会妙趣横生、韵味无穷,当然教者的语言也不能是随意的生活语言,要精心组织,切中要害,富有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取拿方法记不住,由于多数学生是农村的,很多人家里养过兔子,教者就把显微镜比作兔子,做着拿兔子的动作:一手抓住颈后的皮肤,一手托住屁股。显微镜也是这个拿法:一手抓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用具,降低学习难度
生物学科中有一些知识比较复杂,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时候教者就要借助教学用具或者自制教学模型,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更愿意投入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人的呼吸运动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较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则很难让学生记住这部分内容。由于肋间肌课本上没有模型,因此学生对于肋骨的运动没有印象,教者用废旧电线和小木条制成胸廓模型,两根小木条一前一后,代表胸骨和脊柱,用废电线绕在两根木条间代表肋骨,组成胸廓,在里面放上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在电线上绑上细绳代表肋间肌,细绳向上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大,气球也变大,表示吸气过程;向下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小,气球被压扁,表示呼气过程。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4.巧妙借助科技手段,训练思维能力
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所得的知识是肤浅的,也是容易忘记和混淆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讲清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时,左右心室厚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凭实验中学生用手捏,那么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过后还是会混淆。如果教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心脏各部分的功能、连通的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等音视频动画,通过演示、分析和讲解,学生思考后知道左心室连着主动脉,要把血流输送到全身,距离最远,所需动力大,所以肌肉发达,心壁就比较厚。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以后会更有兴趣研究问题,同时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只有教师眼中有学生,想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思维水平上看问题,想问题,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的空想,没有实际用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刘华林.高中生物课堂中激发兴趣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5,12.
[3]马继波.浅谈学困生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兴趣 策略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到了很高位置。那么,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呢?“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尽可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会磨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失去探索发现的喜悦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规律,作了一些尝试。
1.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规划教学程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先声夺人,精心设计开场白,就能在一开始抓住学生思维,让他们欲罢不能,非要一睹为快不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设计。有的需要设疑激趣,就是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直到新课授完,谜底自然揭开。比如教学《人的性别决定》时,教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然后开始讲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合配对的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有的需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例如在教学《拒绝毒品》一课时,可以一开始就说明毒品的危害,沾染毒品的惨状,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然后讲什么是毒品,怎么辨别毒品,如何防范毒品危害等知识。
有的需要层层推进,先解决了一个问题,然后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这样环环相扣,最后完满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人的生殖》时,先讲男女生殖系统,再讲生殖细胞,再讲生殖细胞的结合,妊娠和分娩,这样一环一环,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流淌,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教者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或者换一个角度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发烧了不能打疫苗,学生分析后得知:此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疫苗变得不安全。从而理解疫苗与病原体的异同。有的学生甚至探索列举不能打疫苗的其他情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过程
教者如果能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课堂就会妙趣横生、韵味无穷,当然教者的语言也不能是随意的生活语言,要精心组织,切中要害,富有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取拿方法记不住,由于多数学生是农村的,很多人家里养过兔子,教者就把显微镜比作兔子,做着拿兔子的动作:一手抓住颈后的皮肤,一手托住屁股。显微镜也是这个拿法:一手抓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用具,降低学习难度
生物学科中有一些知识比较复杂,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时候教者就要借助教学用具或者自制教学模型,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更愿意投入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人的呼吸运动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较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则很难让学生记住这部分内容。由于肋间肌课本上没有模型,因此学生对于肋骨的运动没有印象,教者用废旧电线和小木条制成胸廓模型,两根小木条一前一后,代表胸骨和脊柱,用废电线绕在两根木条间代表肋骨,组成胸廓,在里面放上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在电线上绑上细绳代表肋间肌,细绳向上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大,气球也变大,表示吸气过程;向下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小,气球被压扁,表示呼气过程。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4.巧妙借助科技手段,训练思维能力
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所得的知识是肤浅的,也是容易忘记和混淆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讲清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时,左右心室厚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凭实验中学生用手捏,那么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过后还是会混淆。如果教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心脏各部分的功能、连通的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等音视频动画,通过演示、分析和讲解,学生思考后知道左心室连着主动脉,要把血流输送到全身,距离最远,所需动力大,所以肌肉发达,心壁就比较厚。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以后会更有兴趣研究问题,同时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只有教师眼中有学生,想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思维水平上看问题,想问题,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的空想,没有实际用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刘华林.高中生物课堂中激发兴趣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5,12.
[3]马继波.浅谈学困生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