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村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的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乡镇小学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是取决于中心小学,而是取决于数量众多的薄弱村校的整体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推行至今,同一乡镇小学中,中心校与村级学校、村级学校与村校之间教学水平差距依旧突出。究其原因,教师的责任心不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落后是最大根源。那么,如何缩小乡镇内各村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关注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良策。
  一、关注教师的教学现状
  “两基”迎国检期间,各地政府下大力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辖区学校的校容校貌,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际间校园建设的均衡性、公平性。然而,不少乡镇小学村校之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成长和校本自主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目前农村乡镇内教师教学差距日益凸显。
  (一)教师业务素质低下
  就同一乡镇而言,村一级小学的教师大多是从民办、代课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老化严重,学历偏低,基本功不扎实,学历难再升,外出参加有益培训少之又少;一些中年教师则缺乏自我反思精神,科研意识淡薄,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知识面窄,即便参与素质教育改革已有一定时日,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在市场经济物质浪潮的冲击下,不少教师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部分村一级的资深教师忽视本乡镇中心小学的规章制度,无视家长的怨言,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充耳不闻,自身业务水平越来越低。个别村级学校则由于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缺编情况严重,学校常年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这些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导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职业倦怠
  在乡镇村一级小学,由于条件限制,教师集体的教研氛围不浓,实效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的步伐。受环境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停留在服从和听从的层面,对学校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了事;有的教师则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就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有的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成天无所事事。尤为严重的是,多数青年教师不安心本职,一心只想往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外乡镇或乡镇内规模较大的学校发展,一旦调动无望,就意志消沉,精神落寞,不思进取,对待日常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以上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拉大了乡镇中心校与村校之间、村校与村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距。
  二、缩小乡镇内村校间教学质量差距的办法
  (一)正视学校基础,寻求最佳的联合方式
  校际牵手,多方联动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有助于学校及教师间优势互补,促进校际和谐发展,做到最佳组合,达到“协作”目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联合对象。选取两所学校作为联合对象,选对象时要从两方面来考虑:(1)两个学校的优势不同。倘若A校数学有优势,B校语文有优势,那么这两个学校就可以优势互补。(2)两个学校离得近。近距离可以让两所学校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便于轮流举办教研活动,进而营造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2.定期开展校际联合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学情,两校可以从培训、备课、听评课等方面狠下工夫。培训主要从两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备课则立足班情和学情,方式有自主备课、集体同备、微格备课、单元集体备课;听课可以开展年级、师生交叉听课;评课则要求主评者要全面且有理论支撑,集体评议时至少是“2 2”评估,上课多为分年级上探究课。
  (二)就地取材,成立骨干教师团队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乡镇的不同学校或多或少会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从各校中精心挑选优秀教师组建骨干教师团队,优先派出参加各种培训,并鼓励这一团队在校际间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讲座、课堂教学培训、优化课堂展示,以此触动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全体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关注、参与、支持新课堂教学。教师们在听讲、观摩、点评等活动中自然而然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揣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进而有效地调整自己教与学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三)实行教师支教制度
  支教工作可以激活同一乡镇校际间的信息互通,扩大校际教师间的互动联动空间,是实现校际教师教学质量同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同一乡镇中,多数村级学校规模小,条件差,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而一部分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由于地处偏僻边远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不少教师“不敢去也不愿去”,有的多年“派不进教师,留不住人”。在这种境况下,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建立教师支教制度是极其必要的。从教学质量相对优越的中心小学或有名的村级学校选派“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冲劲十足,创新意识强,课改理论足”的青年骨干教师到乡镇内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学校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让他们为受教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去可贵的师德行为,真正给教师们以榜样、以培养。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实现乡镇内教学质量同步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只要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校际间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就能缩小村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实现区域内、群体之间教师队伍素质的均衡提高,从而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发展。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核心场所。而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赋予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它折射出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整教学行为,转变角色,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搭建对话平台,训练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宽学习的领域,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
为提高磨料水射流加工设备中磨料水喷嘴加工性能,通过实验研究了磨料水喷嘴几何形状对喷嘴磨损的影响,并研究了磨料水喷嘴机械结构和加工性能,最终确定优化加工条件。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厚,无一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读文本完成的。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正确、深刻与否,从根本上关系着教学的成效。在“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研读文本,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研读文本,确定主旨,化“任意体验”为“有的放矢”  虽然现代课堂将“耙地”式的挖掘讲解改为“散点”式的感悟,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谈一谈自己一些想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外在形式。积极主动的作业评价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作业评价方式,体现学生民主评价制度,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  一、适时开展因人眉批,实施激励评价  开展因人眉批是加强个别辅导,进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眉批不仅要注重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思维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对央企下发关于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介绍具有复杂轮廓的冲裁件由实物模型到基于CCD二维测量系统采集的轮廓图像,经数据处理后构造CAD模型,再经模型修正后最终形成优化的CAD模型的全过程。给出冲裁件逆向设计的工
1问题的提出旅游洞穴的灯光控制设计及其灯光艺术效果,是评价旅游洞穴开发水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旅游洞穴开发之灵魂.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德育良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上绚丽绽放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研究了工控环境下网络任务的活动特点,通过调整处理嚣数目来增减处理能力,利用排队论提出了以满足实时任务需求为基础的SCADA的通讯能力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在电力SCADA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