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探索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与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教学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中,很多专业都开设有经济学科目,比如: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不仅仅是必修课程,也屬于专业基础课程,设立该科目主要是为了培养不仅掌握会计知识与概念,也熟知经济法的综合性人才。为此,很多高校都正式开设该课程,经济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培养计划的实施。所以,为了培养技能性与复合型的经济人才,提高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很多高等院校积极的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规划的适应性。
二、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一)实际教学中重理论偏实践
经济法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实际教学时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实操,不过经济法并不属于核心类学科,因此教学大纲中空余的课时比较少,教师只得将这部分时间用来讲述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没有时间展开实践,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将导致如下情况:从事管理岗位的毕业生不清楚企业章程的编写,而从事市场的毕业生起草不了合同,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不知道纳税流程等。
(二)相关教材质量得不到保证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兴趣,教材至关重要,其包含了所有的概念与知识,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按照教材展开,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结构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有关经济法的教材至少有十多种,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第一、内容复杂而且偏难,多数教材就是将本科阶段的教材直接简化而成,没有实际考虑教学对象与目标,缺乏针对性,很多情况下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编著,章节数量过多,很多内容是留给学生自学,重点知识与概念偏少;第二、内容老套,很多概念与制度都是过时的东西,与时代严重脱轨,比如:税务法、公司法以及劳动法等,没有及时更新与调整,不具备实用性;第三、教材之间经常性出现重复现象,比如:经济法教材中已经开设税务法的相关内容,而会计类教材中也涉及到该内容;第四、教材编著者能力有效,很多内容与概念错误,可能会误导学生。
(三)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有模板,但是却没有固定模板,优质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而经济学本身就属于实用性超强的科目,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仅仅关注概念与定义的讲解与描述,没有新颖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考核手段落后
过去在考核经济法时,借助的是试卷形式,具体内容有简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具体类型就是主观题与客观题,模式死板固定,硬生生的将活力无限的学生禁锢为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机器,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仅仅依靠靠前的突击学习,失去创新与创造力,最终对学生毫无兴趣,应试教育已经不再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要尽快改革与优化。
三、实际教学环节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关注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经济法中涉及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课堂教学时只有借助实践性教学才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观念与知识,而职业来院校就是为了培养职业技能,也重视实践性教学。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行为的实践性,必须注意两方面内容:第一、理论与实践并不冲突,能够同步实施,比如:讲述有关公司法概念时,辅导学生掌握有关企业章程的具体内容;掌握合同法的概念时,引导学生模拟整个合同的起草与签订等。不仅仅教会学生基础概念,也将有关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模拟,将所有的概念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性案例,然后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比如:原告、被告以及法官等,站在各种角度全面审视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经济法更多的承载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概念与内容,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法等市场主体法律;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市场行为法律;反垄断法、商品质量保障法等市场制度法律;税务法、证券法等宏观性经济调控法等。那么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课时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材,包含的内容要尽可能精简,防止难度过大。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情况,检查最新立法有没有具体体现,确保涉及的法律内容不滞后。最后,挑选教材时,尽可能选择教育部出版或者精品教材,防止教材概念与内容失真。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第一、积极改革讲授式教学,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关注高等职业学生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概念模糊的特点。要想改革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提出很好的要求,必须整体性把握所有教学环节,设计各种有兴趣的问题,进而将学生的心归拢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改善落手的学习现状;第二、积极应用与推广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更好的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应用案例展开教学时,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课时安排问题,防止出现冲突;挑选案例时,要确保其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可以很好的解释法律问题;重点关注案例的推导,最终给出的结果必须合乎理论与事实;④引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点,提高综合性能力。
(四)引入新的考核模式
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遇到考试就是教师圈考点、学生背书过关,为了彻底解决这种问题,日常教学时就要综合考虑章节的内容,给学生设计思考题,给出热点话题,定期组织学生探讨,并且结合论题让学生写论文,按照作用完成情况与论文水平给出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提高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期末考试时使用闭卷模式考核学生,主要题型为选择、判断以及案例剖析等,检查学生平时基础概念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记忆,为以后学生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文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101-103.
[2]张言民.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4(4):8-12.
【关键词】: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中,很多专业都开设有经济学科目,比如: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不仅仅是必修课程,也屬于专业基础课程,设立该科目主要是为了培养不仅掌握会计知识与概念,也熟知经济法的综合性人才。为此,很多高校都正式开设该课程,经济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培养计划的实施。所以,为了培养技能性与复合型的经济人才,提高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很多高等院校积极的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规划的适应性。
二、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一)实际教学中重理论偏实践
经济法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实际教学时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实操,不过经济法并不属于核心类学科,因此教学大纲中空余的课时比较少,教师只得将这部分时间用来讲述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没有时间展开实践,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将导致如下情况:从事管理岗位的毕业生不清楚企业章程的编写,而从事市场的毕业生起草不了合同,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不知道纳税流程等。
(二)相关教材质量得不到保证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兴趣,教材至关重要,其包含了所有的概念与知识,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按照教材展开,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结构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有关经济法的教材至少有十多种,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第一、内容复杂而且偏难,多数教材就是将本科阶段的教材直接简化而成,没有实际考虑教学对象与目标,缺乏针对性,很多情况下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编著,章节数量过多,很多内容是留给学生自学,重点知识与概念偏少;第二、内容老套,很多概念与制度都是过时的东西,与时代严重脱轨,比如:税务法、公司法以及劳动法等,没有及时更新与调整,不具备实用性;第三、教材之间经常性出现重复现象,比如:经济法教材中已经开设税务法的相关内容,而会计类教材中也涉及到该内容;第四、教材编著者能力有效,很多内容与概念错误,可能会误导学生。
(三)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有模板,但是却没有固定模板,优质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而经济学本身就属于实用性超强的科目,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仅仅关注概念与定义的讲解与描述,没有新颖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考核手段落后
过去在考核经济法时,借助的是试卷形式,具体内容有简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具体类型就是主观题与客观题,模式死板固定,硬生生的将活力无限的学生禁锢为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机器,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仅仅依靠靠前的突击学习,失去创新与创造力,最终对学生毫无兴趣,应试教育已经不再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要尽快改革与优化。
三、实际教学环节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关注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经济法中涉及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课堂教学时只有借助实践性教学才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观念与知识,而职业来院校就是为了培养职业技能,也重视实践性教学。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行为的实践性,必须注意两方面内容:第一、理论与实践并不冲突,能够同步实施,比如:讲述有关公司法概念时,辅导学生掌握有关企业章程的具体内容;掌握合同法的概念时,引导学生模拟整个合同的起草与签订等。不仅仅教会学生基础概念,也将有关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模拟,将所有的概念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性案例,然后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比如:原告、被告以及法官等,站在各种角度全面审视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经济法更多的承载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概念与内容,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法等市场主体法律;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市场行为法律;反垄断法、商品质量保障法等市场制度法律;税务法、证券法等宏观性经济调控法等。那么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课时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材,包含的内容要尽可能精简,防止难度过大。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情况,检查最新立法有没有具体体现,确保涉及的法律内容不滞后。最后,挑选教材时,尽可能选择教育部出版或者精品教材,防止教材概念与内容失真。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第一、积极改革讲授式教学,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关注高等职业学生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概念模糊的特点。要想改革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提出很好的要求,必须整体性把握所有教学环节,设计各种有兴趣的问题,进而将学生的心归拢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改善落手的学习现状;第二、积极应用与推广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更好的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应用案例展开教学时,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课时安排问题,防止出现冲突;挑选案例时,要确保其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可以很好的解释法律问题;重点关注案例的推导,最终给出的结果必须合乎理论与事实;④引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点,提高综合性能力。
(四)引入新的考核模式
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遇到考试就是教师圈考点、学生背书过关,为了彻底解决这种问题,日常教学时就要综合考虑章节的内容,给学生设计思考题,给出热点话题,定期组织学生探讨,并且结合论题让学生写论文,按照作用完成情况与论文水平给出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提高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期末考试时使用闭卷模式考核学生,主要题型为选择、判断以及案例剖析等,检查学生平时基础概念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记忆,为以后学生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文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101-103.
[2]张言民.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4(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