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和体会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功能,情感必不可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倘若人的心志是一架发动机,则情感就是这架发动机的能源。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首先,人是认知与感情合一的高级动物,一刻也不能没有感情。离开了感情需要,人就不能生存。“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学生充满爱,让他们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
  其次,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即智力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等;另一类是情感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自觉积极的认知,通过认知丰富多彩,富有价值的事物、知识以及曲折、艰难的认知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与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富有特色的性格。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递、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在教学中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谜。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再次,语文具有思想性,“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要做“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其教材中蕴涵有大量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作文教学,能更好地、更充分地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语文教学包含了作者的爱憎喜怒,课文记叙的事件有美有丑,课文表露的现象有好有坏,让学生通过学习,体味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培养爱憎分明,喜恶有别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实现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课文思想内涵,在课堂中穿插情感教育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而引起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作者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情感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要想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积极情感,正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兴趣的情绪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形成高级情感。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一方面,要使阅读的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
  三、借助朗读,激发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涵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对文字信息进行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现”的效果,而且朗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精髓、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还要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情感。
  语调对传递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达,就有着不同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无疑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真挚情感
  情感真挚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唯有真挚情感时才能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惟有真情、实情才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真情是文章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真情,那么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来自体验,只有深切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文章是真挚情感的产物。一篇富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如同人们的精神食粮,它可以使人们的精神活动得以丰富,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所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在作文教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要想使学生情感更为丰富,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校中的情感教育,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世界是纯真而透明的,充满了爱与梦想,是一个与成人世界不大一样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中学生肆意地表现“真我”:行为是率真的,没有一丝一毫刻意的虚假和伪装,言语是真诚的流露;他们的心灵像空中飞舞的雪花洁净柔软,还没有被人世间的浊恶所污染。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应该成为偷梦者,而应紧扣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不断的实践中,使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分辨是非能力也一定随之增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敢于实践,相信情感之花必定会结下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根据新课程的理论,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没有沟通的教学中不可思议的,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在教与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互相尊尊,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通过师生之间直接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师生双方主体的建构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
期刊
一、什么是卓越课堂  第一,“卓越”,杰出;超出一般。如卓越人材、卓越功勋、卓越的才能、卓越的成就。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登传》“於是东宫号为多士” 裴松之 注引 晋虞溥 《江表传》:“登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纶(萧纶)任情卓越,轻财爱士,不竞人利,府无储积。” 宋苏轼《答李廌书》:“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
期刊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在这个阶段基础打不好,那“别字”“错字”就会伴随孩子一生。因此,我认为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而要使生性好动的一年级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
期刊
我校提出了“打造灵动课堂,构建多元教学模式”的改革构想,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教学特色明显、学科特点突出的多元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通过学习与实践,构建了小学语文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第一,灵动的界定。“灵动”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灵动的解释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这应该是灵动课堂的外显形态,它的内核则是在人本理念引领下
期刊
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有苦有甜,有汗水也有欢笑,但我依然感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与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心是快乐的,我熟悉了他们的声音,看惯了他们的眼神,那表情里的音乐、小说、诗歌、散文是我怎么也读不厌的美文,看不厌的画卷。对孩子们的爱已深深根植在我心里,他们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时每刻……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我担任年级组长,成为了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实验的首批实验教师,我总是干在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的第四节,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是中考的热点。  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碰到,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
期刊
中国自古就以农业大国著称。这不仅表现在农作物的种植和农具的创制上,也表现在了中国3500多年的汉字文化中。文字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反映上古刑罚的“刖” ,本义是“古代的酷刑,断足。”这在它的甲骨文字形中一目了然:左边是一个人形,右边形似我们现代的锯,表示刑刀,整体便构成了用刀砍足的“刖”。除此之外,汉字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当然,反映在农业方面的汉字自不在少数。我所要介绍的这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困扰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除去学生的原因,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存在问题?课堂授课是为学生课下复习和应用提供指引、铺设道路的,课上的工作没做好,学生课下就无从下手。因为知识无法理解导致无法准确记忆。这就需要我们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的展开教学,让书上结论性文字的得到变得水到渠成,使得学生在逻辑上对历史事件的关联性进行掌握。时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而理清逻辑关系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