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上个世纪中叶出生的人来说,时代、生活和阅历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色彩和内涵。关照历史,我们也能找到许多的相似。社会变革、时代转换、民族命运攸关之时总会磨砺人的思想和志气。宋元交际的赵孟、明清易代的八大山人、百年孤独的陶博吾、笔墨清华的胡润芝等等,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某种文化的品格和力量。“阅历形成哲学头脑”,这也让我们在明代画家沈周(青年时代在庐山脚下叩门问道)、现代画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艺术之路上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上个世纪中叶出生的人来说,时代、生活和阅历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色彩和内涵。关照历史,我们也能找到许多的相似。社会变革、时代转换、民族命运攸关之时总会磨砺人的思想和志气。宋元交际的赵孟、明清易代的八大山人、百年孤独的陶博吾、笔墨清华的胡润芝等等,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某种文化的品格和力量。“阅历形成哲学头脑”,这也让我们在明代画家沈周(青年时代在庐山脚下叩门问道)、现代画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艺术之路上找到注解。在这里,之所以我将触点定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是因为这一代人经历了很多,辛苦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忍耐了很多,自然也收获了很多。陈慧荪就是这一代人中的一员。陈慧荪先生生活的环境和土壤,是有着良好艺术传统和文化品格的。江西的文化品格,既有楚文化的铿锵之风,亦有吴文化的柔美之韵。陈先生半个世纪扎根于这片贫瘠而又肥沃的红土地,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如果说美术出版业的成功给陈慧荪带来了社会地位和荣誉,那他自身的绘画艺术创作培养了他沉静的艺术气质和品性。云中楼主人陈慧荪先生的绘画天赋与艺术才情在年幼时就显露端倪。幼小时的一幅绘画作品当时被一家杂志发表,第一次展示了这位未来画家对视觉造型艺术的独特才能。自此以后,他笔耕不辍,以“毋须扬鞭自奋蹄”自勉与勉人。从写意花鸟画上作为突破口,尤在画牛、鹰、马等动物上致力,突破了宋元文人画家靠选取“四君子”等特殊题材以表现某些约定俗成的理性认识局限,找到了抒发内心情感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语言。以气韵求画,以水墨为旨趣,以敷色为依托,注重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
陈慧荪先生的书画艺术,是其人生心迹的善意写照。松树、马、牛、鹰、鸡都是他喜欢的题材。绘画的题材无贵贱之分,但绘画的格调有高低之别。他笔下马,上溯曹霸韩幹,中及龙眠松雪,下参悲鸿诸家。远而观之,其骖驷千里之风,溢于毫素之外;近而察之,其笔法沉着痛快,取其意气所到。牛,也是他绘画中的重要题材,现代画家李可染先生也经常以牛作为绘画的题材。从他在牛图中的题记“安得草水且自足,何计寒暑劳平生”、“清风无私千秋颂,夕阳有情万古红”等中可以看出他淳朴善良的精神品格和苦苦耕耘的生活态度。此外,鹰也是陈慧荪不惜笔墨的重要题材,在江西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鹰”的影子。鹰是气度、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在陈先生的题句中我们也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老来心犹壮,极目有远思”、“莫道今朝展翅晚,且看来日倚天雄”等。
陈慧荪先生的花鸟画,居今观古,承传了青藤、雪个、石涛、“八怪”等独抒个性的传统,继之师法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广采博取,在承传中变异,自开户牖。他笔下的寒芦荒草,水鸟野凫,从来都不满足于客观地再现对象,也并非为了“识夫鸟兽草木之名”,而是略施丹粉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画家善于驰骋想象,“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去建构充满感情而妙于天趣,或饶于哲理而孕育睿智的人生境界,以自已的“惨淡经营”或“神机巧思”,去引导欣赏者步入心与迹化、神与物游的境地。
人的一生总是在矛盾中寻找突破和平衡,陈慧荪先生亦是如此,好在他有一颗平常心,他能在笔情墨趣中找到人生的支撑点,也正是在笔情墨趣中,才使得他的人生更加丰富而多彩。本文中没有去罗列陈慧荪先生平凡琐碎的生活经历,我想他的作品已很清楚地诠释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和生活的意义。
(何如珍)
其他文献
李洲:欢迎孙中岩先生到本论坛发表有关音乐律学著作,一位非专业音乐人士能对音乐学术有如此深刻研究已经令人感到衷心钦佩。更希望能得到诸位音乐学专家和同仁们的关注。祝贺孙先生大作面世!台湾学者孙仁谱先生经常到本论坛发言,他也是一位对记谱法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相信当他看到这篇论著一定会发出独特见解。 孙中岩:本文是我近些年乐律学研究思考的总结。我说我提倡的“新世平均律”可以而且应当取代十二平均律,大家可
惠风和畅,余音绕梁。2014年8月15日晚20时,在华灯初上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伴随着“百姓欢歌·乐动哈夏”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的美妙歌声,历时10天的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完美落幕。这场举世瞩目的“哈夏”,是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盛宴,是由2000多名演员共同唱响的一曲盛世欢歌。 54载流金岁月,32届华美乐章。这一夏,让所有音乐人的血管里,再次奔
画家的第一品格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艺术,真诚地对待自然。对待艺术之所以要真诚,是因为艺术这种劳动既是体力的、手艺的,又是思想的、精神的,两者都要虔诚地投入,不许敷衍和懈怠。对待自然之所以要真诚,因为艺术创造的源泉来自于自然,艺术家只有毕恭毕敬地向大自然学习,才能从中获得充足的养料。艺术家从真诚中所获得的回报最终一定是与其投入的程度相对应的。 上面所说的这段话,是我看了李小可的画作之后最先产生的直觉
当许多人还在渭北高原上陶醉于伟岸与厚重时,石英却开始了自己的清洁之旅。她笔下的渭北高原不再紧张地生长,也不再伟岸地夸饰,而是在恬淡冲和中亮出了自己清洁的形象。明人艾南英说:“文必洁而后浮气敛,昏气除。其驰骤迭宕呜咽悲慨,皆洁而后至者也。”我不知道清洁之后,“驰骤迭宕呜咽悲慨”这些该来的是否都能来,我只知道因了清洁,石英的渭北高原便在缥缈中有了从容的气象。 石英的从容不是举重若轻,而是闺阁之中的淡
中国画是水文化的产物。如果从地缘看,中国画的发展无疑是沿长江流域和太湖水系而形成的水性文化史,这不仅有山水画最终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为证,而且还有以水性植物与水性动物入画的花鸟画为据。大凡生于斯长于斯的画家,无不以水性自然陶染于心,也无不以水的性情怀反观世界。 自幼生长在江海之滨的顾凤珍,不仅沉湎于田园牧歌式的江南水乡,而且对水中之鱼、水中之藻情有独钟。1958年她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大学毕业
[梁江琐言]之九 近期,有杂志接连组织有关近三十年美术影响力评价的笔谈,不禁颇生感慨。林木先生说,“让大家来谈谈30年来美术社会影响力的问题,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想法”决不应大而空泛,否则很容易沦为伪问题。再者,再好的想法也需要合适的做法才能奏效,这是不需赘言的。涉及“社会影响力”这样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缜密课题,理应是以社会调查为前提,以数据资料为支撑,以数量化的理论框架作推导,这样得来
古榕石舍祁连山, 一片真情历岁艰。 气厚神凝如汉刻, 烟云金铁月如环。 宝林的画,就像他的为人:真诚、朴实、平易、宽厚、坚毅、善良,不慕浮华、不喜张扬。老同学都知道,在宝林身上,深挚的感情主宰着通达的理性,内向的性情包孕着少有的顽强,脚踏实地的进取常凭着悠久的历史感怀,而雄厚的张力又蓄积在强大的凝聚力中。 这种为人的魅力,可能来自少年时代的艰难困苦与自强不息,也来自沐浴着春风化雨后的看重
邵遐远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既擅国画,又擅西画,在人物画创作和水彩画创作上成绩颇丰。自八十年代初开始,他师从山水画家亚明先生,致力于国画山水创作。二十余年的辛勤探求,使他成为了当今极少数能对中国画山水传统有着深刻体味、又赋予其清新气息的画家。 清新的格调,是邵遐远山水画的一大特点。对于画家来说,艺术创作既要与时代合拍,又要有一段超越时人或不同时人的距离,才能出乎其外,才能
“水墨家园”之谓,是李小可对自己数十年国画创作的确切定位。这一定位的文化内涵已受到画界注目。在我看来,水墨家园乃精神家园之变通,是画家本人以笔墨耕耘心迹、丈量心路的写证。并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锁定心魂固守笔墨的。水墨家园连通的是润湿了一生霜月的如水亲情。小可的作品之所以诗意汩汩,永无断流,盖是因为他那毫不浮泛的笔墨恒久地备足了家园的意切情深。李小可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儿子和学生,在继承家学,完成了一个山
作家画和文人画是宋元以来,渐次形成的中国画艺术两种不同追求的艺术倾向。这种倾向本来是因为在这千年文化史上,自然存在着为养家糊口卖字鬻画的匠人和在峨冠博带之余为怡情养性、写胸中逸气的文人,因作者身份不同而形成的自然差异。然而,当今社会早已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文人阶层,因为中国有“诗仕”的传统,文人达者为官,不如意者也可为文传世,地位正不是一般工匠可比,于是乎无“文”的画匠们一窝蜂地当起了文人,根据语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