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江南岸,西樵山下,有一所河涌环绕、树木葱郁、四季花香的乡村初级中学——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学校年轻,只有十多岁;学校不大,只有30个教学班;招生范围小,街道只有2万多居民。虽然地处偏远,办学效益却非同凡响,吸引着周边城镇的学子蜂拥而至。
十年,造就一所远近闻名的乡村学校;十年,成长着一个在当地饶有名气的教师——邓绍志。
他获得过许多大奖:湖南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广东省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中语会“上海年会”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他获得过许多荣誉:南海区骨干教师,佛山市骨干教师,佛山市教育专家库成员,南海区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师特等奖……
面对荣誉与肯定,褒奖与赞美,邓绍志心里却无比平静。十年前,未满四十的他,原以为华光中学也不过是自己飞鸿踏雪的一站,不曾想却欲罢不能,他生命的洪流已融入发展中的华光,在这一片并不肥沃的沃土上,他的梦想与奋斗齐飞,理想共华光一色。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邓绍志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他认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为了人的发展。
他这样来评价自己的事业,“前五年拼命抓升学率;后五年关注人的成长”,五年是个分水岭,经驿过站,停歇细想,他的脑海里冒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我们怎么还那么累?我们怎么还是每天都在驱牲赶畜似的让我们的教师疲于奔命?我们的学生怎么还是整天泡在作业堆里?我们有多少时间真正关注过学生这个生命呢?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力吗?……种种震撼心灵的拷问、冲击灵魂的思考,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学生的发展。
于是,在邓绍志的主持下,学校在2006年成立了“自主管理,自主成长教育研究”课题组,并申报了省级立项课题。经过三年的艰辛探索,创建了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和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即:“三主式”自主管理德育模式(教师为主导:行为习惯主导,主题活动主导,班组评价主导;学生为主体:自我教育管理,班组自主管理,层级评价管理;训练为主线:行为习惯训练,主题活动训练)和“三课型六步骤”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三课型:自主预习指导课,合作交流展示课,自我复习巩固课;六步骤:激情唤志,自学自悟,自我检测,交流展示,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为学生主动管理和学习、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阳光的环境。如果你走进华光中学,你一定会为学生朝气勃勃而眼前一亮。“你好”已成为向你问候的习惯用语;早读课上科代表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早读;每天的课外活动,你会看到每个学生活跃在自己喜欢的社团;自修课结束时是值日班干在落落大方地在总结得失;就餐了,你会看到学生整齐有序的排队,餐桌上没留下一丝一毫饭菜……
2010年12月16日,“南海区2010年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集中推出了涵盖华光中学各科的28节课,展示并推广了课改成果,获得各界好评。
“真正的好老师,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
邓绍志常对老师们说:“做老师的如果没有使命感,他出不来这责任心。做人和学问,言传与身教,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好的老师,他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的。”
在邓绍志众多的学生中,不管身居高位还是普通一百姓,不管留学定居国外还是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其中不少一直与他保持联系。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四年级学生的彭韦是初中毕业后依然和邓绍志保持通信的同学之一,她说:初中三年,邓老师是影响我最大的一个人,他常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死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精神的醒悟。醒则做事不糊涂,悟则生灵性、阔视野。凡成事者,无不聪慧伶俐。他和我们谈人生谈历史谈国事谈世界的风云变幻,直到现在我遇到什么困惑的问题,我总还是找邓老师聊,而他每次也很及时的回信,我很感激。
走进邓绍志的课堂,你会发现,这是一种本色课堂,朴素而有大智慧。他常说:“你不要以为学了新课程的一点皮毛,你就是课程改革了。”他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脱离了学生实际。
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快速把握文意。他这样教学生理清《夏感》的思路:学习写景散文,不妨从理清文章结构入手。写景散文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理清结构,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步骤一:阅读全文,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步骤二: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步骤三:得出文章思路。
邓绍志把自主预习摆在一切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预习是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最能发现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环节。于是,他一改《教案》为《导学方案》和《教学方案》。他的《教学方案》与众不同的在于动态性,就是根据“导学”的实际情况而动态设计。
他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醉翁亭记》的:
看一看:一看单元导语,二看课文提示,三查看背景资料。
读一读: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标好段序,联系文题初步感知内容。
译一译:根据掌握的翻译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读了本文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启发?
疑一疑:针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问题,准备课堂交流探讨。
在预习过程中,他发现学生把握不住段意,他是这样来指导的(以下是教学片段摘录):
师:段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句子。
师:那第一段有多少个句子?
学生:10个。
师:第一句讲的是什么?注意,读文时不能离开文题。
生:滁州山多。
师:对了。第二句呢?
生:醉翁亭的位置。
师:第一、二句联系起来怎样概括?
生:交代醉翁亭的环境和位置。
师生一步步把十个句子概括完,然后老师说:“当我们一下子概括不出来的时候,就从句子入手,搞清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段意自然出来了。”这样的学习示范,对学生形成自主预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做他的学生,你会时刻感受到他给予的关怀与鼓励。还是在第三个环节“译一译”里,教师布置学生翻译第一段,自己在课室里反复巡视,几分钟过后,老师说:“有些同学比较快,有些同学就比较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每个同学的知识与能力不一样,知识能力强好就会快一些,反之就会慢一些,但学得多做得多了,慢慢你就有能力了,速度也就快了。”这些话,很能增强学生信心,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
十年,造就一所远近闻名的乡村学校;十年,成长着一个在当地饶有名气的教师——邓绍志。
他获得过许多大奖:湖南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广东省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中语会“上海年会”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他获得过许多荣誉:南海区骨干教师,佛山市骨干教师,佛山市教育专家库成员,南海区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师特等奖……
面对荣誉与肯定,褒奖与赞美,邓绍志心里却无比平静。十年前,未满四十的他,原以为华光中学也不过是自己飞鸿踏雪的一站,不曾想却欲罢不能,他生命的洪流已融入发展中的华光,在这一片并不肥沃的沃土上,他的梦想与奋斗齐飞,理想共华光一色。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邓绍志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他认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为了人的发展。
他这样来评价自己的事业,“前五年拼命抓升学率;后五年关注人的成长”,五年是个分水岭,经驿过站,停歇细想,他的脑海里冒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我们怎么还那么累?我们怎么还是每天都在驱牲赶畜似的让我们的教师疲于奔命?我们的学生怎么还是整天泡在作业堆里?我们有多少时间真正关注过学生这个生命呢?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力吗?……种种震撼心灵的拷问、冲击灵魂的思考,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学生的发展。
于是,在邓绍志的主持下,学校在2006年成立了“自主管理,自主成长教育研究”课题组,并申报了省级立项课题。经过三年的艰辛探索,创建了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和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即:“三主式”自主管理德育模式(教师为主导:行为习惯主导,主题活动主导,班组评价主导;学生为主体:自我教育管理,班组自主管理,层级评价管理;训练为主线:行为习惯训练,主题活动训练)和“三课型六步骤”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三课型:自主预习指导课,合作交流展示课,自我复习巩固课;六步骤:激情唤志,自学自悟,自我检测,交流展示,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为学生主动管理和学习、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阳光的环境。如果你走进华光中学,你一定会为学生朝气勃勃而眼前一亮。“你好”已成为向你问候的习惯用语;早读课上科代表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早读;每天的课外活动,你会看到每个学生活跃在自己喜欢的社团;自修课结束时是值日班干在落落大方地在总结得失;就餐了,你会看到学生整齐有序的排队,餐桌上没留下一丝一毫饭菜……
2010年12月16日,“南海区2010年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集中推出了涵盖华光中学各科的28节课,展示并推广了课改成果,获得各界好评。
“真正的好老师,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
邓绍志常对老师们说:“做老师的如果没有使命感,他出不来这责任心。做人和学问,言传与身教,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好的老师,他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的。”
在邓绍志众多的学生中,不管身居高位还是普通一百姓,不管留学定居国外还是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其中不少一直与他保持联系。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四年级学生的彭韦是初中毕业后依然和邓绍志保持通信的同学之一,她说:初中三年,邓老师是影响我最大的一个人,他常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死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精神的醒悟。醒则做事不糊涂,悟则生灵性、阔视野。凡成事者,无不聪慧伶俐。他和我们谈人生谈历史谈国事谈世界的风云变幻,直到现在我遇到什么困惑的问题,我总还是找邓老师聊,而他每次也很及时的回信,我很感激。
走进邓绍志的课堂,你会发现,这是一种本色课堂,朴素而有大智慧。他常说:“你不要以为学了新课程的一点皮毛,你就是课程改革了。”他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脱离了学生实际。
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快速把握文意。他这样教学生理清《夏感》的思路:学习写景散文,不妨从理清文章结构入手。写景散文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理清结构,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步骤一:阅读全文,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步骤二: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步骤三:得出文章思路。
邓绍志把自主预习摆在一切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预习是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最能发现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环节。于是,他一改《教案》为《导学方案》和《教学方案》。他的《教学方案》与众不同的在于动态性,就是根据“导学”的实际情况而动态设计。
他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醉翁亭记》的:
看一看:一看单元导语,二看课文提示,三查看背景资料。
读一读: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标好段序,联系文题初步感知内容。
译一译:根据掌握的翻译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读了本文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启发?
疑一疑:针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问题,准备课堂交流探讨。
在预习过程中,他发现学生把握不住段意,他是这样来指导的(以下是教学片段摘录):
师:段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句子。
师:那第一段有多少个句子?
学生:10个。
师:第一句讲的是什么?注意,读文时不能离开文题。
生:滁州山多。
师:对了。第二句呢?
生:醉翁亭的位置。
师:第一、二句联系起来怎样概括?
生:交代醉翁亭的环境和位置。
师生一步步把十个句子概括完,然后老师说:“当我们一下子概括不出来的时候,就从句子入手,搞清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段意自然出来了。”这样的学习示范,对学生形成自主预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做他的学生,你会时刻感受到他给予的关怀与鼓励。还是在第三个环节“译一译”里,教师布置学生翻译第一段,自己在课室里反复巡视,几分钟过后,老师说:“有些同学比较快,有些同学就比较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每个同学的知识与能力不一样,知识能力强好就会快一些,反之就会慢一些,但学得多做得多了,慢慢你就有能力了,速度也就快了。”这些话,很能增强学生信心,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