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活动。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共同协作、共享信息、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交流倾听,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组际竞争,让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学习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因诸方面的原因,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小组组合方式不合理,小组内部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出对应策略。本文论述重点在于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合方式不合理。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分配小组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有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小组成员的分配是有很大缺陷的,通过自我分配很难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达到互补的境界,而教师的指定又显得比较生硬,导致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出现更多的失误。因此,小组组合的随意性是影响小组成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2)小组内部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每名学生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大家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看法,但是具体任务却没有落实到个人身上,分工不够精细明确,导致小组成员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有时候甚至是三两结伙,缺乏一定的向心力,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研究。再者,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据了上风,成为主要的发言人、问题的解决者,其他成员却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学习不好的更加落后。
(3)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而部分教师却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硬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却不考虑合作探究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评价。小组合作中,教师较少组织组际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有时组际之间的评价,往往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形成相互指责的局面。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也较少,为了鼓励学生合作的成功,教师一律用“掌声”“小红花”的方法加以肯定,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科学合理地分配和组合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配也是十分讲究的,科学合理地分配能够最大限度的收获该方法带来的教学实效。数学老师在分配小组这个问题上不宜过于死板,可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微调。比如遇到這样的情况,一个小组中的数学学习好的学生较多或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过多,此时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协调,争取各个小组的的实力相当,这样才不会形成过于偏颇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的互补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分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当中都能够包含一个拥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和一个思维灵敏的学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小组学习效率,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因此,提高分组的科学性,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2)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促进组内分工更加合理。教师通过合理分工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模式,小组内部成员在性格、能力、个性等方面必须是互补的。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明确每一堂课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组员身上,使每一个组员都有所作为,并确保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每个学生在将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需要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教师分配任务的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互相交流与合作,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分配,之后教师应该为组内布置任务,每一个学生都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计算二次根式。如果组内成员计算有误,组内其他的学生负责帮助该学生进行判断失误在何处,应及时地指出,并帮助他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对二次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内容和合作时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先,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形成互补,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其次,教师要选取教学重点难点之处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最后,教师要选取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利于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探究精神;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具有应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选取恰当的合作时机,在讲到重点内容时、在一题多解时、在答案不唯一时、在学生思维活动受到阻碍时、在学生产生分歧时、在个人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展开合作,让学生互相启发、各抒己见,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达成共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多维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将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成员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有益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的合作,从而使合作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坚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总之,我们数学老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创设有利于合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断提高合作技能和数学素养。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合方式不合理。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分配小组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有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小组成员的分配是有很大缺陷的,通过自我分配很难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达到互补的境界,而教师的指定又显得比较生硬,导致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出现更多的失误。因此,小组组合的随意性是影响小组成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2)小组内部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每名学生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大家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看法,但是具体任务却没有落实到个人身上,分工不够精细明确,导致小组成员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有时候甚至是三两结伙,缺乏一定的向心力,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研究。再者,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据了上风,成为主要的发言人、问题的解决者,其他成员却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学习不好的更加落后。
(3)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而部分教师却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硬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却不考虑合作探究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评价。小组合作中,教师较少组织组际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有时组际之间的评价,往往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形成相互指责的局面。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也较少,为了鼓励学生合作的成功,教师一律用“掌声”“小红花”的方法加以肯定,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科学合理地分配和组合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配也是十分讲究的,科学合理地分配能够最大限度的收获该方法带来的教学实效。数学老师在分配小组这个问题上不宜过于死板,可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微调。比如遇到這样的情况,一个小组中的数学学习好的学生较多或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过多,此时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协调,争取各个小组的的实力相当,这样才不会形成过于偏颇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的互补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分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当中都能够包含一个拥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和一个思维灵敏的学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小组学习效率,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因此,提高分组的科学性,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2)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促进组内分工更加合理。教师通过合理分工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模式,小组内部成员在性格、能力、个性等方面必须是互补的。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明确每一堂课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组员身上,使每一个组员都有所作为,并确保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每个学生在将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需要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教师分配任务的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互相交流与合作,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分配,之后教师应该为组内布置任务,每一个学生都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计算二次根式。如果组内成员计算有误,组内其他的学生负责帮助该学生进行判断失误在何处,应及时地指出,并帮助他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对二次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内容和合作时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先,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形成互补,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其次,教师要选取教学重点难点之处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最后,教师要选取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利于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探究精神;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具有应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选取恰当的合作时机,在讲到重点内容时、在一题多解时、在答案不唯一时、在学生思维活动受到阻碍时、在学生产生分歧时、在个人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展开合作,让学生互相启发、各抒己见,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达成共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多维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将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成员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有益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的合作,从而使合作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坚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总之,我们数学老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创设有利于合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断提高合作技能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