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
师:(出示句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庐山景色秀丽,有很多美景,这里写到了哪些景物?
生:这里写到的景物有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师:庐山的瀑布很有名,由庐山的瀑布我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生:想到了《望庐山瀑布》。
师:能背一下这首诗吗?
(学生背诵)
师:由庐山老师还想到了另外一首诗,那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各人的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生:因为作者身处山中,只看到了庐山的部分,看不到它的整体,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对!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看不到庐山的全貌。但是,读了上面的一句话,老师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1:因为庐山实在太大了,一下子看不过来。
生2:因为庐山有各种各样的景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生3:因为庐山有云雾,云雾遮挡了山峰,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师:句中哪个词语说明人们难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神秘”。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
生1:“神秘”就是让人捉摸不透。
生2:“神秘”就是深不可测,让人难以认识。
生3:“神秘”就是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师: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庐山有云雾。根据这个原因,现在我们来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后半句改一下。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太神秘。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在变幻。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把山遮。
……
【一点通】
庐山是江西九江境内的著名旅游胜地。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庐山,赏景吟诗,留下了大量吟咏庐山的诗歌。《望庐山瀑布》、《题西岭壁》等诗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诗。《庐山的云雾》写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时,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关于庐山的一些古诗,通过联系古诗,诗文对照,以诗促读,相得益彰。但是怎样使用古诗还是有讲究的。一般的做法是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引入古诗,或者干脆由古诗入手导入新课。本案例没有简单地按此方法进行教学,而是把古诗的引入和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先出示第一节中的一句话,由句中的“瀑布”一词链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此诗佐证,庐山的瀑布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接下来引入了《题西岭壁》这首诗,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了“神秘”的意思,感受了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改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庐山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师:(出示句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庐山景色秀丽,有很多美景,这里写到了哪些景物?
生:这里写到的景物有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师:庐山的瀑布很有名,由庐山的瀑布我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生:想到了《望庐山瀑布》。
师:能背一下这首诗吗?
(学生背诵)
师:由庐山老师还想到了另外一首诗,那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各人的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生:因为作者身处山中,只看到了庐山的部分,看不到它的整体,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对!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看不到庐山的全貌。但是,读了上面的一句话,老师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1:因为庐山实在太大了,一下子看不过来。
生2:因为庐山有各种各样的景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生3:因为庐山有云雾,云雾遮挡了山峰,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师:句中哪个词语说明人们难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神秘”。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
生1:“神秘”就是让人捉摸不透。
生2:“神秘”就是深不可测,让人难以认识。
生3:“神秘”就是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师: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庐山有云雾。根据这个原因,现在我们来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后半句改一下。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太神秘。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在变幻。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把山遮。
……
【一点通】
庐山是江西九江境内的著名旅游胜地。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庐山,赏景吟诗,留下了大量吟咏庐山的诗歌。《望庐山瀑布》、《题西岭壁》等诗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诗。《庐山的云雾》写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时,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关于庐山的一些古诗,通过联系古诗,诗文对照,以诗促读,相得益彰。但是怎样使用古诗还是有讲究的。一般的做法是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引入古诗,或者干脆由古诗入手导入新课。本案例没有简单地按此方法进行教学,而是把古诗的引入和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先出示第一节中的一句话,由句中的“瀑布”一词链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此诗佐证,庐山的瀑布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接下来引入了《题西岭壁》这首诗,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了“神秘”的意思,感受了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改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庐山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