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把山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
  师:(出示句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庐山景色秀丽,有很多美景,这里写到了哪些景物?
  生:这里写到的景物有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师:庐山的瀑布很有名,由庐山的瀑布我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生:想到了《望庐山瀑布》。
  师:能背一下这首诗吗?
  (学生背诵)
  师:由庐山老师还想到了另外一首诗,那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各人的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生:因为作者身处山中,只看到了庐山的部分,看不到它的整体,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对!作者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看不到庐山的全貌。但是,读了上面的一句话,老师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1:因为庐山实在太大了,一下子看不过来。
  生2:因为庐山有各种各样的景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生3:因为庐山有云雾,云雾遮挡了山峰,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师:句中哪个词语说明人们难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神秘”。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
  生1:“神秘”就是让人捉摸不透。
  生2:“神秘”就是深不可测,让人难以认识。
  生3:“神秘”就是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师: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庐山有云雾。根据这个原因,现在我们来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后半句改一下。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太神秘。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在变幻。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把山遮。
  ……
  
  【一点通】
  庐山是江西九江境内的著名旅游胜地。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庐山,赏景吟诗,留下了大量吟咏庐山的诗歌。《望庐山瀑布》、《题西岭壁》等诗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诗。《庐山的云雾》写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时,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关于庐山的一些古诗,通过联系古诗,诗文对照,以诗促读,相得益彰。但是怎样使用古诗还是有讲究的。一般的做法是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引入古诗,或者干脆由古诗入手导入新课。本案例没有简单地按此方法进行教学,而是把古诗的引入和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先出示第一节中的一句话,由句中的“瀑布”一词链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此诗佐证,庐山的瀑布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接下来引入了《题西岭壁》这首诗,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了“神秘”的意思,感受了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改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庐山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其他文献
陈兰村,1938年生,浙江绍兴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传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下属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记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古典传记论稿》(与张新科合著)、《中国古代文学》(与梅
【摘要】王安石的《伤仲永》属于论说文,但不是先有论点后举例子,而是一事一议的层层演绎。与此类似,《游褒禅山记》名为“记”,实则借记游程不断进行反思,从感性经验得出抽象观念,推演出七个层次的人生道理,使读者不但领悟其结论的深邃,而且享受了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经典论说文,多层次演绎,文脉  王安石的《伤仲永》篇幅很短,比起他的许多大块头文章,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分量,却成为历史名篇,为什么呢?  文
一    解读《阿长与〈山海经〉》,可由题目入手,先了解阿长其人、《山海经》其书,再了解它们与作者的关系。  阿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且让我们看看她的行状:  1. 喜欢切切察察,打小报告。  2. 睡相不好,摆成“大”字。  3. 规矩太多,元旦硬塞给“我”福橘。  4. 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5. 给“我”讲述长毛的故事。  6. 谋害了“我”的隐鼠。  7. 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
初读《白菜汤》,是十六年前参加南京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的时候。  那是一九九七年暮春的一个下午,我们一群参评的年轻人集中到慈悲社的市教研室,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来到不远处的南京神学院。放下行李后,就到一间小屋里。教研员讲了封闭独立备课的要求,便给我们一人一张纸,上面印的就是屠格涅夫撰写、巴金翻译的《白菜汤》。不到五百字的微型小说,我一下就看完了,但立刻就懵了,这小说到底要表达什么呀?农家寡妇在失去
《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意味着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标准。就在我们力求新课堂达新标准、以新标准创新课堂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太过求新而与新标准渐行渐远。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有别人的图画无自己的画面一直观图画的介入应适度    直观的画面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注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常常有画面或动画的介入,这种“一图胜千文”的
浙江省安吉县2020年4月被教育部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一直以来,安吉县整合资源、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专业引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逐渐形成了“全县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工作新路子,通过“六个一体化”构建安吉县“家校社合育”的大教育圈和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一、“城乡一体化”的构建背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
一、2017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刊物转载量排名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7年共转载论文198篇,分布在56种刊物上。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11名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课程·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与评论》《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与研究》,转载量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目标预设】  1.读懂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诗词名作《水调歌头·游泳》里的名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这个句子的最优化,逗号的位置前后“挪动”了4次,最终才定为现在的上六下五句式。  毛泽东对这个逗号位置的推敲过程大致如下:1956年12月4日,他在致黄炎培的信中附有该词,断句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次日在致周世钊的信中,又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月首次在《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