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和传记的教与学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兰村,1938年生,浙江绍兴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传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下属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记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古典传记论稿》(与张新科合著)、《中国古代文学》(与梅新林联合主编)、《中外优秀传记选读》(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主编)、《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教师用书》《蒋风评传》。
  传记,在我国古代被称为“传”,这一文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书写中从未间断过,更是影响到其他文学样式,五四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兴起,国外的优秀传记也开始传入我国。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传记文学的兴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文学现象,随着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行,传记被列入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为了帮助语文教师更多地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和传记教学的方法,本刊书面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兰村教授、陈兰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传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语文版《中外优秀传记选读》的主编,此外,陈教授还身体力行,从事传记创作。
  记者:2003年颁行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将传记列入高中语文选修内容,放在“新闻与传记”模块中。其实在新课改以前,也有传记类作品入选语文教科书,而新课程突出提到“传记”,您认为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兰村:高中语文新课标将传记列入选修内容,我认为这主要是新课标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大讨论的积极成果。高中语文课程要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其中选修课是课改的一个创新?亮点。传记作为选修课之一,也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开设传记选修课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传记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性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知识。仅从学习优秀传记作品如何写人记事的技巧说,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很有益处的。第二,优秀传记作品中的传主(包括历史的和当代健在的人物)的成长经历与命运起伏,对于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性格意志、人生追求、健全人格具有真切的借鉴意义和深刻的启迪作用。第三,让中学生关心和了解当今时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新趋向。传记文学既是我国文学最早的表现形式,又是当代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从世界文学的发展态势看,传记文学的勃兴是世界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优秀的传记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记者:在我国古代,传记被称为“传”,“传”在史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传记及其特殊地位。
  陈兰村:传记作为写作样式之一,确实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它源于历史,在最初的历史中就孕育了传记。人类有保存自身实录的愿望,也有纪念祖先的天性,于是产生了最早的传记。我在《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中把《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等史诗确定为我国最早的传记萌芽。到了《左传》和《国语》某些记人的片段出现传记的雏形,到《战国策》传记雏形更为显著。到汉代《史记》的出现标志传记的成熟。司马迁在《史记》中用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记载几千年间复杂的历史事实,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以人物为中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记录历史,形成了所谓纪传体,开创了中国历史书面记载的新形式。以后的《汉书》以及到清代为止列代封建社会的二十五种“正史”都采用“纪传体”,保留了“本纪”和“列传”两种体例,其中“列传”更是占正史中最大的篇幅。因此,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中,“传”(指人物传记)以及这种文体使中国列代历史从不间断,对记载中国历史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每个朝代各种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得以保存,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历史传记中的一部分作品以其浓厚的文学性而具有文学价值,并对文学的其他样式,如对古代诗歌、小说、戏剧文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史书以外,列代有不少作家如唐宋的韩、柳、欧、苏等散文家,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短篇人物传记。因此,具有文学性的传记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现当代的传记已是一种记述个人真实历史的文化,可以叫传记文化。它除了书面写作的传记,还有用影视、摄影、绘画等艺术手段创作的传记片、图片传记等多种形式。
  记者:传记文学这个说法是何时出现的,与历史传记有什么不同?
  陈兰村:从我国现代传记发展衍化的过程看,传记文学这个说法是上世纪30年代,即1934年到1935年出现的,它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现代文学的产物。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出现以胡适为代表的传记创作实践与理论。他是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他在1919年发表《李超传》,1933年出版《四十自述》,在《四十自述·序》中提出传记“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表现了现代传记的自觉意识。上个世纪30年代,国内出现了写自传小高潮,沈从文1931年出版《从文自传》,郁达夫在1934年至1936年发表9篇连续的自传。在这样的氛围下,“传记文学”名称应运而生。胡适的朋友章希吕在1934年帮助胡适抄写整理书稿时,在胡适1914年9月23R的日记上,加上了“传记文学”的题目。(据卞兆明《胡适最早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时间定位》,《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紧接着,郁达夫在1935年写了《什么是传记文学?》一文,对“传记文学”作了理论上的阐释。
  传记文学和历史传记都属传记范畴,都是记载真实人物事迹的样式,但两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和写法上有不同,大体说,历史传记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传记文学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记者: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使用较广的语文教材中的传记类篇目,有《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居里夫人传》《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以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五柳先生传》等,您认为教师在教学此类篇目时应注意什么?
  陈兰村:首先,要明确它们是语文课文,其中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写这些人物的,是如何通过人物的主要事迹或细节,或人物的言行表现其个性和品质;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外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讨论传主的哪些思想、行为、品质、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再次,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仍用口述或书面的形式,练习写作短小的传记。
  记者:学习我国古代传记和学习现当代传记、外国传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陈兰村:学习我国古代传记和学习现当代传记、外国传记,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注意它们各自不同的写作特点。如以《史记》某几篇传记和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等为例,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具体的不同。一般中西传记的开头,介绍传主的出场,就明显不同。胡适在1914年98年23日的日记中,即对中西传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中国古代传记与外国传记的各自的长短处。
  我觉得,我国古代传记,一般篇幅比较短,以若干小节写传主的人格、人品,以见其人格的一斑,但囿于某些忌讳,或不足以反映传主一生的真实全貌。优秀的现当代传记在继承古代传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外国传记的优点,篇幅较长,多能反映传主的一生,但限于作者刻画人物的笔力,文学效果高低差别甚大。著名的优秀的外国传记一般篇幅较长,能反映传主一生全貌,长于心理刻画,多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做出阐释,但心理刻画和描写琐事过多,读者或嫌其烦。
  教师要明确传记选修课是语文课,关键是要抓住传记如何写人,写的是怎样一个人这样两个问题,自己明白,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记者:您在编选《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语文出出版社出版,2006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时候,选择传记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使用这本教材?对于教材里的篇目,采取什么教学方法比较恰当?
  陈兰村:我在编选《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时,选择的标准是:第一,优秀名著,经典优先:第二,传主著名,有代表性;第三,文字精彩,有可读性。原来选入的有40篇,因课时限制,今存14篇,所以是优中选优。从14部中外优秀传记作品中,节选出所写人物事迹或性格相对比较完整的片段。根据传记体裁的特性,结合主题(人生启示),安排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2篇课文。建议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先把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中的传记基本理论部分看看,了解传记文体目前在世界、在国内的发展态势,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底。教师要明确传记选修课是语文课,关键是要抓住传记如何写人,写的是怎样一个人这样两个问题,自己明白,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高中教师经过一定的准备,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教好这门课。
  这门课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文的实际可以有不同的多样的实践。课本以及教师用书中对每课的实践活动都提出了建议。要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多讨论,形式丰富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朗诵作品片段、听相关名曲、看相关名画、试写小传、访问名人、展开讨论等。如第一课,建议朗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及课文中有关读书笔记、省内旅游、体育锻炼等片段。第四课,学习廖静文《徐悲鸿的一生》,可以欣赏徐悲鸿的美术代表作《奔马》《寓公移山》等。第十课,学习《贝多芬传》,可以听听贝多芬的音乐代表作《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改变学生“学语文枯燥乏味”的老观念,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重新唤起学生学语文、学传记的积极性。在考试方式上可以有别于必修课,如可以开卷考有关语文知识,或写短篇传记,让学生解放束缚。
  记者:在语文版初中语文数材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为本地人物立传”,您认为教师该如何围绕该主题指导学生写好传记?
  陈兰村: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传记课文时,教师都可以尝试让学生来练习为本地人物立传。考虑学生年级的高低,对做传记的要求、难度可以不同。比如可以让初中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身边某个长辈,了解他值得自己学习的品德或使自己感激的几件事,然后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高中学生练习写传记,可以比照初中生做法,但在传记的形式和内容上,书面写作或口头表达要求更高。也可以考虑由教师邀请校内外某个优秀人物抽适当时间来讲他的生平,学生当场采访。让学生以他的生平为写传记的素材,然后比较各人练习后的结果,由师生来评论。也可以由学生为学校的若干老领导、老教师立传,这样联系方便些。这些练习对提高采访技巧、掌握传记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肯定会有帮助。
  记者:在历史传记中也可以延伸出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从《三国志》而来。当一个历史人物成为文学形象的时候,二者就应该有区别了,读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陈兰村: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采用本纪、列传两种体例写史,属于“正史”。而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文人素养与民间文艺的结合。一方面,作者充分运用《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其他一些史籍提供的材料,凡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均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作者又大量采录话本、戏剧、民间传说的内容,在细节处多有虚构,形成“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目。(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册,复大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显然,作为历史小说的《三国演义》与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已有了明显的区别。《三国志》中的历史人物,到了《三国演义》成为文学形象时,二者区别明显。以诸葛亮为例,小说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祭东风、草船借箭之事,正史并未记载,应为小说虚构的情节,其他虚构或者夸大的情节更是很多。
  读者在读同一历史人物的传记和文学,Jv说的时候应该明确两者有别。历史求真,小说求美。可靠的传记是信史,可以引用:文学,J说只供欣赏,不能当真史料引用。
  记者:书店里五花八门的传记书很多,请问教师和中学生该怎么挑选?
  陈兰村:我想书店里传记类的书确实很多,教师和学生限于读书时间和经济能力,对要购买的传记作品一定要选择,原则是少而精。如何买精品?我认为应该首先挑选已有定评的传记名著。如中国古代传记,可以选购有关《史记》的选注本。现当代的传记,如百花文艺出版2000年出版的林语堂《苏东坡传》、朱东润《张居正大传》、梁启超《李鸿章传》、吴晗《朱元璋传》等。外国传记如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等。其次从选择特别著名的名人出发,购买如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等这类名人的传记。
  记者:我国目前与传记有关的研究机构有哪些,一般人大概不太熟悉,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兰村:据我所知,全国性的与传记有关的民间研究团体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是一级学会,会长是万伯翱先生,出版会刊就叫《中国传记文学》,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19号富凯大厦B座12号。另一个叫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下属的二级学会,会长是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赵白生教授,不定期出版《传记文学通讯》,地址在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有些省如辽宁也有省的传记文学学会。
  读者在读同一历史人物的传记和文学小说的时候应该明确两者有别。历史求真,小说求美。可靠的传记是信史,可以引用;文学小说只供欣赏,不能当真史料引用。
其他文献
散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比重最大,于是,散文教学教什么自然也成了语文课程教学专家首先专注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有几点成果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散文教学的要领可以归结为:“1.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2.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1]可以说,这也是在散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主要目标也是要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有关端午鸭蛋的各种情趣与经验;
荣维东主编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全面探索和研究了语文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旨在让读者了解语文文本解读的目的和依据,掌握具体的文本解读方法和策略。全书共九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原理篇,主要阐述了“文本解读”的兴起背景与观念转型、我国文本解读的现状和问题。第四章到第六章是方法篇,主要聚焦文本解读的具体方法。第七章到第九章为应用篇,更加侧重教学实践,具体介绍了文学类文本的解读与教学,此外还介绍
“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教学共需要达成三个重要教学目标:①认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的观点。②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③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发展和进化的原因。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
笔者最近听了20多节语文课。这些课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语文教学碎片化现象严重。所谓碎片化,即教师教学课文时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概念,而是随意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可怕的是,这样的课还被标榜为“探究课”“自主学习课”,还被评价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了起来”。其实不然。试想,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在头脑中没有树立起课文的“这个文本”的完整概念,留在头脑中的只是课文的碎片,这还算是
[习作内容]    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喝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一项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
古人形容藏书多曰“左图右史”,实际上,古代不少图书的确是图文互参的,早的如《诗经》,可以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功能之外,帮助读者“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近的如明清时期一些书的卷头画有书中人物,称为“绣像”;而有些书,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称为“出相”,近年一些古籍社翻印的《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就保留了“出相”,读者可以一面诵读诗句,一面赏玩图像。这些都说明“读图”不是现在发生的事,不过,全民进
书名: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欧阳林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00270746  定价:59元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关键能力,同时要求加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对此,在基础性教学中深入贯彻批判性思维培养,改变与完善我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根本性的变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失误,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浮肿病与多动症”。“浮肿病”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分强调自读感悟,造成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思考理解的丢失;由于片面理解感悟的多元化,造成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的丢失;由于过分追求活动的表面热闹,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丢失;由于片面追求学科的沟通与融合,造成语文本体的丢失。“多动症”
缘起    前不久,朋友将其儿子作文不及格的试卷递给我,说成绩一向优异的儿子因为习作不真实此次考试仅得68分,孩子哭得特别伤心。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题为《我难忘的朋友》。文中写了7岁时同自己一起下河游泳时不幸身亡的一位好伙伴。文中写道:“小军死了,我非常难过,我伤心极了,我的泪水使太平洋为之涨潮……每到他的生日,我都要在无人的风口为他烧纸……”文末是教师鲜红的评语:“你真烧过纸吗?不真实!”  
【摘要】本设计紧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要求,从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提及的“戏剧节宣传推广方案”出发,以此为单元学习的驱动任务,结合戏剧单元(第二单元)所学作品与知识,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开展学习。整个活动设计操作性强,关注过程的组织与评价,各类学习工具与支架丰富,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追求学习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努力做到每个环节能相互匹配,单元与单元前后勾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