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赏析是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大途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一些名师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村普通高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简述之:
   1、从诗歌的节奏、韵律入手,注重朗读,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感受其情感、意境、艺术美。诗歌所具有的节奏感、韵律美,不是默读或者朗读几次就能感受得到的,在教学中重视诵读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节奏感较强。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先听磁带,感受名家的朗诵艺术,激发朗读兴趣,感受诗词内在的美韵,早读时要求他们反复诵读甚至有感情地美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进诗歌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谈谈其对该诗的第一感觉。如此坚持,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日积月累之功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参与度提高。当然,诗歌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力求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在争论中提高认识。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诗歌鉴赏的能力又陶冶了情操。通过诵读,在不断的情感把握与交流中,学生了解了诗人,理解了作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
   2、我校普通高中学生古典文学阅读量小,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极大地限制了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尤其大量引用典故的文章,鉴赏起来笑话不断。如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量引用典故,在教学中学生无法体会到当时那种铿锵萧瑟的古战场氛围,也就无法体会作者苍凉豪迈之气概。针对班级特点,课余我要求高265班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几个章节,高272班是老师介绍。这样做丰富了他们的背景知识,教学时同学如身临其境,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的宏大场面。在教南宋·陆游的《书愤》时,课前要求学生自查资料,充分了解陆游及其爱国情怀,并在课前印发《檀道济传》,让同学清楚“塞上长城”句是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之情便为郁闷之慨。
   3、采用“改写”方法,组织学生写片断进行鉴赏分析以期古诗新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提供范例,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教学时对比展示《诗经·蒹葭》及《在水一方》主题歌,消除学生畏惧心理。第二,指导方法,不拘一格,分层要求。方法有三:(1)用准确流畅的语言对诗句进行翻译;(2)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心境后借助想象和联想,融进一些合情合理的细节描写,使其更加生动感人;(3)借用原诗的意境,截取某些人、事、物等进行加工创造。第三,当堂写作,及时交流,鼓励创新。以小组为单位,改写、交流、展示。学生的改写形式多样:现代诗、说唱艺术、填词等。如《氓》第六章写女主人公反思以后下定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学生这样写:“违背誓言不念旧情,不如各走各的路”,“如果鞋不合适,那就光脚赶路吧!一个人的精彩会很美好”,“今后不再为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而今你竟将我抛,往事随风我仍笑”等等,语言干净利落,塑造了一个不依附男子,有着独立人格,勇敢坚强的妇女形象。这些改写不仅反映了学生的鉴赏创作能力,而且在互相交流中树立了正确的恋爱婚姻价值观,进行了一次人生观的自我教育——学生鉴赏诗词,兴趣盎然;创作诗词,蔚然成风。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古代诗歌是一朵奇葩,其语言文字简而精,富有表现力,而且“意在言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据此特点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其他文献
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外地打工者蜂拥而至。大量打工者出于经济原因,没有选择进城市生活,而是住在城郊,所以在郊区的学校成了外地学生的理想选择。每年,有很多外地学生跟随父母,像迁徙的鸟一样风尘仆仆地走进这些学校,所以这些学校呈现出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还多的景象。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要努力使外地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管理他们,让这些“小候鸟”虽然人要随父母不断搬家,而心不用再迁徙。   首先,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爱习作,甚至发愁上作文课。究其原因,有些作文题目过于死板,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写作的兴趣。为写作而写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挖空心思却不知从何写起,缺少了写作的灵感。而无意中的日记却扬扬洒洒,挥笔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不妨从挖掘教材内部的写作因素入手,将阅读和写作实现有效链接,让读
期刊
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而这些外来民工的子女,就像一群小候鸟一样,跟随父母长期漂泊在外。从2012年初的调查情况来看,在学校496名学生中,外籍户口学生就占了46%,达219人。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体,如何让这些外来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当下社会一大主要问题。外来民工多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更有甚者,还有些家长本身文明素养不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
期刊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便逐渐开启人生之旅的漫漫长途。可以说,从幼年起,书籍便成为了个人的终生伴侣。 只要你愿意,书籍便会无私地贡献给你所要的知识,增长你的才干,帮助你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并告诉你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增长技能,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引领你从懵懂到有知,从浅显到博识。 它以伟大的奉献精神陪伴你成长,同时,指导你开辟未来的道路,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书籍不仅给你知识和才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解除了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束缚,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   如何不失时机地充分愉快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一、精心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
群文阅读是指在阅读活动中阅读相互关联的多篇文章,是阅读教学的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数量和阅读内容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构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群文阅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新形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相联系的主题或单元进行选择。但它不仅仅是文章表面之间的联系,而是内部结构和内容的联系。通过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
期刊
美育是以特殊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它需要人们像春风化雨般地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领悟,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的《春》里的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几句话
期刊
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之一。然而,也正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每每遇到习作教学,总让人感觉无处下手,无的放矢。而每次习作教学之后,孩子的习作又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因此,在从事语文教学之初,就一直在找习作教学的方法,以使自己的习作教学从无的放矢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习作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在从教几年后,有了些许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从“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