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其宗旨就是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内涵及彼此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笔者从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两方面探讨了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希望能透过数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和学习的本质正确看待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
一、从数学教学看数学课程改革
1.数学学习的内涵
数学学习的实质包括学习的对象和数学作为一类学习活动的实质.就高中生而言,其学习数学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2.数学课程改革
本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历史表明,不管社会存在什么样的需要,只有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心理规律的课程体系,确定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确立个性化的数学教学、人文教学、社会教学于一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达到高中时段时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从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发展走向成熟.
3.课程改革应从数学教学本质中改起
数学学科具有自己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两方面: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驱动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②加大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受高考的影响,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只教高考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凡是高考不考的,老师不教,学生也不学,从而停止一些对教学任务有着潜在促进作用知识的传授.久而久之,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就被“库存”了,忽略了数学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已把数学史作为理解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材料,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改革
1.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标准
从上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学问中心数学课程,到70年代将学生数学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统一起来的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的目标,再到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逐渐建起各自的数学课程体系,直至到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已接近尾声,各国都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即学生的适应性,它与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应性共同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我国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之后,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应充分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初步定型或成熟的特点.
2.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数学课程内容.对于数学课程的编制,不仅要依据数学科学的基本结构制定内容,体现数学的结构化、形成化、统一化和现代化,而且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发展和全貌,增加广泛的背景知识,体现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适应,其难易程度必须让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做到难易适中.如果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直观易懂,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机制的发展;如果内容过难,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只有难易适中、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才能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
3.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的体系编排
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应该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思考过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也要关注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的揭示,在这一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尽可能保持数学科学所具有的严密性和统一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数学认知方式、认知结构、学习过程的心理特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数学意识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如果学生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以螺旋式进行课程编排;如果是属于某一区段的,可以从低向高,依次以概念、原理、运用、问题解决学习为序列,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以北师大版为例,新课改对高中教材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教材编排成了模块的形式,五个必修模块,选修分成文科和理科.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高深莫测、抽象和难以理解.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一、从数学教学看数学课程改革
1.数学学习的内涵
数学学习的实质包括学习的对象和数学作为一类学习活动的实质.就高中生而言,其学习数学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2.数学课程改革
本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历史表明,不管社会存在什么样的需要,只有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心理规律的课程体系,确定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确立个性化的数学教学、人文教学、社会教学于一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达到高中时段时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从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发展走向成熟.
3.课程改革应从数学教学本质中改起
数学学科具有自己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两方面: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驱动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②加大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受高考的影响,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只教高考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凡是高考不考的,老师不教,学生也不学,从而停止一些对教学任务有着潜在促进作用知识的传授.久而久之,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就被“库存”了,忽略了数学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已把数学史作为理解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材料,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改革
1.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标准
从上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学问中心数学课程,到70年代将学生数学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统一起来的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的目标,再到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逐渐建起各自的数学课程体系,直至到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已接近尾声,各国都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即学生的适应性,它与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应性共同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我国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之后,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应充分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初步定型或成熟的特点.
2.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数学课程内容.对于数学课程的编制,不仅要依据数学科学的基本结构制定内容,体现数学的结构化、形成化、统一化和现代化,而且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发展和全貌,增加广泛的背景知识,体现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适应,其难易程度必须让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做到难易适中.如果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直观易懂,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机制的发展;如果内容过难,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只有难易适中、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才能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
3.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的体系编排
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应该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思考过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也要关注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的揭示,在这一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尽可能保持数学科学所具有的严密性和统一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数学认知方式、认知结构、学习过程的心理特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数学意识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如果学生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以螺旋式进行课程编排;如果是属于某一区段的,可以从低向高,依次以概念、原理、运用、问题解决学习为序列,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以北师大版为例,新课改对高中教材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教材编排成了模块的形式,五个必修模块,选修分成文科和理科.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高深莫测、抽象和难以理解.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