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结合临床,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救治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收治的138例颌面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93例为开放性损伤,45例为闭合性损伤。患者损伤时面部软组织畸形、骨折移位、咬合关系紊乱,伴眼科及神经外科症状。救治措施:抢救生命及重要器官、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清创缝合、颌骨骨折的固定治疗。护理方法为“保持口腔卫生、进行心理指导、完善的康复训练”。本研究中,138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治愈133例,治愈率96.37%。死亡5例,3例为合并严重脑疝患者,2例为合并硬脑膜破裂者。结论:本院对口腔颌面部创伤实施了正确的救治和切实有效的护理,疗效显著,治愈率96.37%,经验可推广。
【关键词】 口腔颌面;创伤;护理方法;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3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随着交通的发展,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损伤后易形成血肿。解剖上与颅脑和颈部相连,易并发颅脑、颈部损伤;再者口腔是呼吸及消化道起始端,损伤后易发生窒息、影响进食。组成颌面部的骨组织脆弱,骨缝及窦腔较多,受到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此外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含有舌,面部有表情肌和面神经,双侧有颞颌关节及腮腺。由于口腔颌面部特殊解剖决定了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复杂性、严重性。因此,如何处理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口腔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救治方法与护理注意事项,选取本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38例颌面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9例,女性39例,年龄9~60岁,平均28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93例为开放性损伤,45例为闭合性损伤。就诊时表现为面部软组织畸形、骨折移位、咬合关系紊乱,部分有眼科及神经外科症状。确诊后,合并颅脑损伤31例中,其中3例脑震荡,6例颅底骨折,8例脑脊液耳鼻漏,6例合并颅内血肿,5例合并颞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3例合并顶骨、额骨粉碎性骨折脑疝及眼破裂。
2.2 救治措施
①抢救生命及重要器官。对于入院患者要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需对患者行全面检查,迅速判断,对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及时抢救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抢救。对于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拍摄颅脑CT或MRI了解颅脑损伤情况是目前常规手段。对昏迷的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出现窒息。一旦出现窒息,尽快查明窒息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如对面骨骨折导致上颌骨下坠引起呼吸道阻塞,可采用筷子横放于双侧前磨牙上,将上颌骨向上悬吊固定于头部绷带上。如对呼吸道血肿引发的窒息,立即采用气管切开。对于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及时纠正,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应快速扩容。如对口腔颌面部大量出血而又无法寻及知名血管可考虑颈外动脉结扎的同时采用静脉切开法确保液体快速输入。对于涉及眶周的损伤,应警惕对眼组织是否损伤,必要时请眼科会诊。②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清创缝合。颌面部重要组织多,清创时应注意探查有无面神经损伤及腮腺导管损伤,如存在损伤,应争取在一期修复,如行神经吻合术,导管重建术。清创术早实施,有助于预防伤口感染、避免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发生。可用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对创面交替反复冲洗,将污物及异物彻底清除,缝合软组织时,按照整形美容的操作原则进行。③颌骨骨折的固定。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切口应充分利用原伤口,行解剖复位后采用坚固内固定。需要注意的是,骨折线上的牙齿,不宜轻易拔除,因治疗颌骨骨折时,常需牙或牙列作结扎固定基牙,而咬合关系恢复是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的基础。
2.3 护理方法
①保持口腔卫生。患者损伤后常伴有张口受限,自洁系统受到破坏,口内、外常存在固定物,易堆积食物残渣,需加强口腔护理,避免感染。②进行心理指导。颌面外伤会常使患者面部遗留畸形,加之突然外伤而入院,心理变化大,带给患者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帮助患者重拾信心。③完善康复训练。由于患者伤后易出现张口困难,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锻炼,包括咀嚼肌训练,适当配合局部理疗、按摩,帮助肌肉恢复正常功能。同时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改善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产生。
2.4 救治结果
本研究中,138例患者治愈133例,治愈率为96.37%。死亡5例,3例为合并严重脑疝患者,2例为合并硬脑膜破裂者。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作为人体的突出部分,加之其解剖的特殊性,损伤后易发生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同时,颌面部创伤直接关系患者的外貌特征,因此选择正确的救治护理措施意义重大。本院对口腔颌面部创伤实施了正确的救治和切实有效的护理,疗效显著,治愈率96.37%,经验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晨亮,刘彦普,薄斌,张侃怀,孙丽君.新型实用颌面外科创伤数据库的建立[J].创伤外科杂志.2010(04)
[2] 史俊,邱蔚六,徐兵,唐友盛.142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06)
【关键词】 口腔颌面;创伤;护理方法;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3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随着交通的发展,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损伤后易形成血肿。解剖上与颅脑和颈部相连,易并发颅脑、颈部损伤;再者口腔是呼吸及消化道起始端,损伤后易发生窒息、影响进食。组成颌面部的骨组织脆弱,骨缝及窦腔较多,受到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此外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含有舌,面部有表情肌和面神经,双侧有颞颌关节及腮腺。由于口腔颌面部特殊解剖决定了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复杂性、严重性。因此,如何处理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口腔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救治方法与护理注意事项,选取本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38例颌面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9例,女性39例,年龄9~60岁,平均28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93例为开放性损伤,45例为闭合性损伤。就诊时表现为面部软组织畸形、骨折移位、咬合关系紊乱,部分有眼科及神经外科症状。确诊后,合并颅脑损伤31例中,其中3例脑震荡,6例颅底骨折,8例脑脊液耳鼻漏,6例合并颅内血肿,5例合并颞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3例合并顶骨、额骨粉碎性骨折脑疝及眼破裂。
2.2 救治措施
①抢救生命及重要器官。对于入院患者要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需对患者行全面检查,迅速判断,对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及时抢救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抢救。对于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拍摄颅脑CT或MRI了解颅脑损伤情况是目前常规手段。对昏迷的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出现窒息。一旦出现窒息,尽快查明窒息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如对面骨骨折导致上颌骨下坠引起呼吸道阻塞,可采用筷子横放于双侧前磨牙上,将上颌骨向上悬吊固定于头部绷带上。如对呼吸道血肿引发的窒息,立即采用气管切开。对于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及时纠正,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应快速扩容。如对口腔颌面部大量出血而又无法寻及知名血管可考虑颈外动脉结扎的同时采用静脉切开法确保液体快速输入。对于涉及眶周的损伤,应警惕对眼组织是否损伤,必要时请眼科会诊。②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清创缝合。颌面部重要组织多,清创时应注意探查有无面神经损伤及腮腺导管损伤,如存在损伤,应争取在一期修复,如行神经吻合术,导管重建术。清创术早实施,有助于预防伤口感染、避免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发生。可用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对创面交替反复冲洗,将污物及异物彻底清除,缝合软组织时,按照整形美容的操作原则进行。③颌骨骨折的固定。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切口应充分利用原伤口,行解剖复位后采用坚固内固定。需要注意的是,骨折线上的牙齿,不宜轻易拔除,因治疗颌骨骨折时,常需牙或牙列作结扎固定基牙,而咬合关系恢复是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的基础。
2.3 护理方法
①保持口腔卫生。患者损伤后常伴有张口受限,自洁系统受到破坏,口内、外常存在固定物,易堆积食物残渣,需加强口腔护理,避免感染。②进行心理指导。颌面外伤会常使患者面部遗留畸形,加之突然外伤而入院,心理变化大,带给患者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帮助患者重拾信心。③完善康复训练。由于患者伤后易出现张口困难,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锻炼,包括咀嚼肌训练,适当配合局部理疗、按摩,帮助肌肉恢复正常功能。同时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改善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产生。
2.4 救治结果
本研究中,138例患者治愈133例,治愈率为96.37%。死亡5例,3例为合并严重脑疝患者,2例为合并硬脑膜破裂者。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作为人体的突出部分,加之其解剖的特殊性,损伤后易发生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同时,颌面部创伤直接关系患者的外貌特征,因此选择正确的救治护理措施意义重大。本院对口腔颌面部创伤实施了正确的救治和切实有效的护理,疗效显著,治愈率96.37%,经验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晨亮,刘彦普,薄斌,张侃怀,孙丽君.新型实用颌面外科创伤数据库的建立[J].创伤外科杂志.2010(04)
[2] 史俊,邱蔚六,徐兵,唐友盛.142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