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以来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总纲、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相继更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迎来了新的形势、新的挑战,面对新的趋势,今后的环评工作应当如何开展成为了建设项目及区域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供环保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04-0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2002年我国环评法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15年期间我国的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从最初的几乎99%的企业都是被动的补办环评手续,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90%的企业都能做到在启动阶段就开始主动办理环评手续,实现了环评制度的广泛普及。
2017年环评工作迎来了新的形式,国务院修改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新的总纲,为更好的实现环评工作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提出了新的要求:环评工作应当与排污许可制度进行衔接。
就目前而言,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路与排污许可衔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1导则标准体系还需完善
由于基础研究数据与环统及环保普查数据的不统一,现行的导则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元化不足,因此在整体的操作性上相对较弱,执行力度不足。同时,现行的导则体系只是将环境的个体区域、短期影响作为关注的重点,忽视了导则体系整体的完整性,对体系的长期发展缺少一个客观的分析。整体的评定指标过于抽象和笼统,无法细化的评判标准,指标解释欠缺准确性的描述,尤其是大型的环境影响工程缺乏举例说明解释及数据来源依据,环保治理执行人员无法具体实施对策,导致在具体建设时环评报告的指导性不强,环评工作对于企业的意义止步于手续的完善,弱化了环评工作能起到的实际的防治污染的作用!
1.2基础数据缺乏
在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数据采集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污染源源强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污染源普查数据,数据较为落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计算源强偏离实际。其次,缺乏污染源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的统一的规范化的规定。最后,没有定期及时更新的体制,由此造成环评工作分析结果的量化更多地取决于人为因素(比如技术人员经验)。
1.3环评工作者缺乏环评工作需要的综合专业素质
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队伍来看,其年龄结构逐渐趋向年轻化,虽然其中多数为环境工程专业或者是环境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但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实践经验欠缺,在实际的个工作中,对环境影响的判断和把握明显不足。而且受市场机制的影响,环评工程师的流动性很强,不少有经验的从业者选择其他职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也有公司为了满足资质需要,迫使不少从业者跨类别再登记,使得工程师不得不面对新的行业领域。由于工程师队伍的年轻化、流动性、跨类别从事工作等原因,使得很多一线的工作者缺少实践经验。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预判行很强的工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在进行污染预测时,不同的模式、参数选择,将使预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如何选择预测方式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得出与实际更相符的结果。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对策和措施除了需要满足环境标准外,还要符合相关环保政策。多数环评工作者对环保措施把握不到位,对其工艺、效果、市场认可度了解不深,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时,缺少有力论据,使得该部分内容空泛无实,对设计阶段环保措施的选择无指导意义,很多数据与实际运行情况偏差较大,不少建设单位出于经济、运营管理等因素的考虑,会对环保措施进行变更,失去了环评工作应当起到的对于建设项目污染防治的指导作用。
1.4目前的环评工作缺少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点
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式来看,环评企业、建设单位对于环评工作的完成界定为为取得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文件,而排污许可证的填报工作是在企业建设完成之后,中间隔了建设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导致排污许可填报时出现一定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另行联系环评工作人员帮助填报,或者企业自行填报,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利于环评工作与排污许可的衔接。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趋势研究
2.1完善导则体系及条款
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导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可以通過借鉴国外的环评制度以及经验,对我国的环评导则体系进行完善,进一步细化指标,加强对指标解释;其次,尤其是完善导体中对于战略环评、大型工程、生态工程等宏观影响,强化长期性的影响评价;最后,在技术层面强化环境要素的导则,例如废弃物、土壤振动等,加强条款的执行力度,变抽象条款为操作性条例,加快对技术导则的编制进程。
2.2完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是环境影响分析工作的基础,《环评法》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设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应当发挥网络共享平台作用,改变数据方式,加快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及时更新制度,发挥基础数据库的作用,增强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
2.3加强对从业者的实践教育
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实践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相关部门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评工程师考试,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三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的培训增设现场调研、参观等形式,培训内容增加环保措施的技术报告、案例、效果实证、市场调查等,可以提高从业者对具体措施的认识与理解。环评机构应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为环评工程师拓展行业技能提供平台。
2.4改变目前环评工作的方式
积极适应环评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将排污许可的填报工作体现在环评工作中,前期的报告编制,后期的工作完成节点都应当将排污许可填报工作具体的体现在环评工作中。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环评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环评企业的新型服务意识。为此,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评工作的重视,做好环评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加强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相关项目人员和企业深刻认识环评工作的新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当制定更利于操作,更能够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污染的技术政策及相关衔接制度;对于环评企业来说,应当不断更新服务理念、适应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新趋势新要求,做到响应国家号召与时俱进;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雁斌,董亚明,孙红叶,蔡炜.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01):124-126.
[2] 曹永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237.
[3] 吴亚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6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04-0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2002年我国环评法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15年期间我国的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从最初的几乎99%的企业都是被动的补办环评手续,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90%的企业都能做到在启动阶段就开始主动办理环评手续,实现了环评制度的广泛普及。
2017年环评工作迎来了新的形式,国务院修改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新的总纲,为更好的实现环评工作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提出了新的要求:环评工作应当与排污许可制度进行衔接。
就目前而言,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路与排污许可衔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1导则标准体系还需完善
由于基础研究数据与环统及环保普查数据的不统一,现行的导则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元化不足,因此在整体的操作性上相对较弱,执行力度不足。同时,现行的导则体系只是将环境的个体区域、短期影响作为关注的重点,忽视了导则体系整体的完整性,对体系的长期发展缺少一个客观的分析。整体的评定指标过于抽象和笼统,无法细化的评判标准,指标解释欠缺准确性的描述,尤其是大型的环境影响工程缺乏举例说明解释及数据来源依据,环保治理执行人员无法具体实施对策,导致在具体建设时环评报告的指导性不强,环评工作对于企业的意义止步于手续的完善,弱化了环评工作能起到的实际的防治污染的作用!
1.2基础数据缺乏
在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数据采集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污染源源强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污染源普查数据,数据较为落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计算源强偏离实际。其次,缺乏污染源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的统一的规范化的规定。最后,没有定期及时更新的体制,由此造成环评工作分析结果的量化更多地取决于人为因素(比如技术人员经验)。
1.3环评工作者缺乏环评工作需要的综合专业素质
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队伍来看,其年龄结构逐渐趋向年轻化,虽然其中多数为环境工程专业或者是环境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但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实践经验欠缺,在实际的个工作中,对环境影响的判断和把握明显不足。而且受市场机制的影响,环评工程师的流动性很强,不少有经验的从业者选择其他职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也有公司为了满足资质需要,迫使不少从业者跨类别再登记,使得工程师不得不面对新的行业领域。由于工程师队伍的年轻化、流动性、跨类别从事工作等原因,使得很多一线的工作者缺少实践经验。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预判行很强的工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在进行污染预测时,不同的模式、参数选择,将使预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如何选择预测方式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得出与实际更相符的结果。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对策和措施除了需要满足环境标准外,还要符合相关环保政策。多数环评工作者对环保措施把握不到位,对其工艺、效果、市场认可度了解不深,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时,缺少有力论据,使得该部分内容空泛无实,对设计阶段环保措施的选择无指导意义,很多数据与实际运行情况偏差较大,不少建设单位出于经济、运营管理等因素的考虑,会对环保措施进行变更,失去了环评工作应当起到的对于建设项目污染防治的指导作用。
1.4目前的环评工作缺少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点
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式来看,环评企业、建设单位对于环评工作的完成界定为为取得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文件,而排污许可证的填报工作是在企业建设完成之后,中间隔了建设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导致排污许可填报时出现一定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另行联系环评工作人员帮助填报,或者企业自行填报,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利于环评工作与排污许可的衔接。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趋势研究
2.1完善导则体系及条款
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导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可以通過借鉴国外的环评制度以及经验,对我国的环评导则体系进行完善,进一步细化指标,加强对指标解释;其次,尤其是完善导体中对于战略环评、大型工程、生态工程等宏观影响,强化长期性的影响评价;最后,在技术层面强化环境要素的导则,例如废弃物、土壤振动等,加强条款的执行力度,变抽象条款为操作性条例,加快对技术导则的编制进程。
2.2完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是环境影响分析工作的基础,《环评法》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设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应当发挥网络共享平台作用,改变数据方式,加快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及时更新制度,发挥基础数据库的作用,增强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
2.3加强对从业者的实践教育
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实践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相关部门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评工程师考试,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三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的培训增设现场调研、参观等形式,培训内容增加环保措施的技术报告、案例、效果实证、市场调查等,可以提高从业者对具体措施的认识与理解。环评机构应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为环评工程师拓展行业技能提供平台。
2.4改变目前环评工作的方式
积极适应环评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将排污许可的填报工作体现在环评工作中,前期的报告编制,后期的工作完成节点都应当将排污许可填报工作具体的体现在环评工作中。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环评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环评企业的新型服务意识。为此,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评工作的重视,做好环评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加强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相关项目人员和企业深刻认识环评工作的新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当制定更利于操作,更能够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污染的技术政策及相关衔接制度;对于环评企业来说,应当不断更新服务理念、适应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新趋势新要求,做到响应国家号召与时俱进;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雁斌,董亚明,孙红叶,蔡炜.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01):124-126.
[2] 曹永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237.
[3] 吴亚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