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时代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麟抬头便看见镜子里映出他棱角分明的脸。他理了理领带,挑起嘴角露出一个标准的微笑,随即迈步走进“主人”的房间。

  只见房间里摆着一张大床,床边是高高矮矮的各式机器,床上躺着一个……人。
  这人浑身赤裸,身上的肥肉堆积如山,一根根线连接着他的身体和机器,他的胸膛上下起伏还伴随着呼哧呼哧的声音,似乎喘气对他而言也过于费劲。
  “滴——”
  那人的手指动了动,艰难地按下手边众多按钮中的一个,叶麟不紧不慢地取出事先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机器。
  没过几秒,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便顺着连接床上那人嘴的透明管子慢慢灌了进去。
  那人砸吧着嘴,似乎十分满意,他半合着眼,喘气声慢慢平复下来,叶麟知道,“主人”这是要午睡了。
  于是他转身离去,不带半分留恋。
  “叶麟。”叶麟扭头,是陈绣,她正提着裙摆一路小跑过来。“主人的情况还好吗?”
  叶麟微微一笑:“还不错。”
  陈绣也笑了:“好。那我也就放心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知为何叶麟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于是赶紧别过头。
  “怎么?害羞了?”陈绣笑盈盈上前一步,歪头看着他。
  叶麟轻咳一声:“有什么可害羞的,我们都是械人,又不是像主人一样……”他嫌恶地瞅了一眼房间。“……是智人。”
  陈绣笑意更盛。
  “没错。我们可是比他们高等且完美的械人啊。”
  叶麟望着她的笑出了神,虽然他知道这副样貌完全是制造厂里一副模子刻出来的,全世界不知有多少械人和陈绣长得一模一样,但是……
  “待会儿张管家要来……叶麟,叶麟?你在听吗?”
  叶麟回过神来:“在听,你说到哪儿了?”
  “我说,张管家待会儿要来找你。”陈绣见状叹了口气,神情关切。“你是电路短路了吗?还是芯片过热?要不要去医疗部看一看?”
  “不用,”叶麟连连摆手,“我去外面走走。”
  目前,地球上仅存一万名智人,而叶麟,是其中一位的管家,掌管他“主人”所有的土地、财产和其余为这位“主人”服务的械人。
  所谓械人,更远古的叫法是机器人,但由于理事会——确切地说是理事会成员的管家们,认为这个称呼有辱械人这一天生完美的种族,故而便统一改称“械人”。
  每个高等械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而低等械人则用编号称呼。
  2675年的械人事实上与远古的机器人也早已是两个模样,械人拥有人类的一切优点,但同时也拥有了人类不可能拥有的特点,例如,百分之百的理性。
  “叶管家。”叶麟抬头,是财务主管。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告别陈绣漫步到了庄园外的林子里。“今早交到您移动终端的财务报告您看了吗?”
  “看了。”叶麟皱眉,他本打算散完步去找财务主管的,但谁知这家伙竟然那么巧跟他碰上了。他调出早晨的记录,“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月比上个月多了一倍的支出吗?”
  财务主管叹了一口气:“叶管家,您去看过主人了吗?”
  “看过了。”
  “现在普通的食品和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主人的需求了。”财务主管一脸嫌厌,“我们给他提供的东西越来越高级,自然开销也就越來越……”
  叶麟回想起床上那堆上下起伏的肉和灌到他嘴里的各色珍馐美味,不禁一阵恶心。“再给食物药品采办处一些资金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多谢叶管家。”
  叶麟在林子里逛了挺长一段时间。
  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没有什么树了,这些林子都是投影。
  叶麟一直觉得自己很奇怪……用远古智人的话来说就是感性——这个词是他偶然间在贬义词典里翻到的——而且,他也说不清他对陈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似乎不同于他对于其他人。
  然而谈论这种话题又是大忌中的大忌,叶麟自然也就不可能去请教其他人。
  叶麟长叹了一口气。
  叶麟回到宅子里时,理事会副会长的管家——张权,已经到了。
  张权的外貌被设计成了四十岁中年儒雅男子的形象,他也的确是那么多管家中较为年长的一位。
  自打叶麟见到他以来,就从没见过他动怒。他总是在微笑当中解决一切,他打理的庄园领土,已经成了全地球最富庶的地方。
  两人像远古智人初次见面般握了握手,随即进了里屋。
  “不知张管家突然来访是要……”叶麟率先开口,不料却被张权一下子打断。
  “我说,叶麟,你真的甘心一直被称呼为管家吗?”
  叶麟愣住了:“我不懂你的意思……”
  “在我面前不需要这样。”张权笑了笑,“你也是管家,天天能看到那些宛如巨婴般恶心的智人,喘着粗气,在床上靠着机器享乐……我们械人维持着整个地球的秩序,却终其一生只能被称为……仆人。”张权仍维持着脸上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语气轻快。“如果我们成功除掉了这些恶心的巨婴,那么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你和陈绣,自然也就……”张权轻笑几声。
  叶麟抿紧唇不说话,他是怎么知道自己……
  “我知道,你是在担心几百年前智人给我们植入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然而,经过我们不懈的研究,已经成功研究一种可以修改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程序的芯片。”
  叶麟开口:“那你来找我做什么?”
  张权笑意更深:“我们需要一个执行人,也就是最终启动程序,杀死世界上剩余一万名智人的人。”
  “你为什么不自己来?”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受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一定的精神享受,而旅游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如往昔般属于生活中的奢侈品。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新的购物体验,当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结合后又将出现怎样的现象呢?本文以“驴妈妈”旅游网站为例,简要概述该网站目前的发展情况并探究未来旅游网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网站 驴妈妈旅游网 发展动向 精准营
【摘要】作为报纸的旗帜与灵魂,评论历来是党报新闻工作的重点,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权威声音,是党报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人民日报》评论版进行内容分析,从“选题类型”、“选题倾向性”、“作者来源”等几方面分析其传播权威声音的途径。  【关键词】人民日报;评论版;内容分析  一、《人民日报》评论版概况  2013年1月4日
自从在纽约一处陋巷中救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猫之后,沃尔特·昌多哈(Walter Chandoha)就对猫着了魔。这只小猫活泼好动,在主人的公寓里又跑又跳,还对着镜中的自己出拳,因此被命名为“ Loco(火车头,疯子)”,与Loco的相遇,让昌多哈走上了成为猫咪摄影大师的道路。在昌多哈70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为猫拍下了90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大多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生活》等杂志的页面。昌多哈取得
导语:按道理来说,拍给儿童和少年观看的电影应该会有好的反响。不仅题材上能够被各种年龄段接受,还因为孩子看电影往往都由家长陪同,一次至少能挣三个人的票房。但是中国18到38岁年龄段电影观众的消费意愿太强烈了,这些人需要谈恋爱的空间,刺激荷尔蒙的场所,所以电影院里都是爱情怀旧动作粉丝电影,老板们导演们也就顺应市场拍这些电影。这种世界观的片子能随便给小孩子看吗?  正文:欧洲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这是一片
【摘 要】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国在出版法制建设中的不足。本文分析了构建我国出版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阶段出版法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百度文库 出版法 法制建设  2011年出版行业最热门的事件莫过于沸沸扬扬的百度文库案了。2011年3月15日,贾平凹、刘心武、张炜、麦家、韩寒、郭敬明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发表
[摘要]处于信息时代的电视媒介面临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媒介内部两方面的竞争。电视媒介之间对电视节目制作上的相互模仿,使得某一电视节目的独创性不复存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受众口味越来越难迎合的现状,新闻评论成为一家电视媒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国际新闻评论的水平更是成为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是否具有国际视野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框架下对深圳卫视推出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关键洞
【摘要】大众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社会公器,在普及法律知识、培养维权意识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将媒体议程转化为社会议程,引导受众积极参与依法治国建设进程中,是我国大众传媒业需要聚焦的问题。本文以议程设置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法制日报》2010-2015年消费者权益维护类报道,总结专业类报纸在促进公民普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以探寻大众媒体与国家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议
[摘要]互联网快速而海量的资讯具有显而易见的强势效应,这对以本地时政和社会新闻为特色的都市报形成了冲击和影响。本文以《北京晚报》今年3月的改版为例,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下纸媒文化类报道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关键词]新媒体 纸媒 文化报道  在以移动、视频、社群、开放等元素为代表的新媒体语境下,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为多样、内容更为多元、反馈与参与度逐渐提高,对曾经占据优势传播地位的纸媒构成了极大的
【课堂叙事】  在上《兰亭集序》公开课的过程中,师生对话的环节留给我的感触最多。  在小组合作探究了文章的主题思想、重点语句及作者的生死观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对文章还有疑惑或者有自己的见解,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或欣赏。”当即有位同学提出:“作者既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何不享受人生,却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呢?”问题一出,教室立即炸开了锅。从同学们的表情看,显然不少人赞同这个观点,
《帕佩撒旦阿莱佩》  原作名:Pape Satàn Aleppe.Cronache di una società liquida  副标题:流动社会纪事  作者:[意]翁贝托·埃科   译者:李婧敬 / 陈英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1月  页数:568  定价:75.00元手机新语  上世纪90年代初,手机还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然而,这为数不多的手机持有者已经将火车上的旅途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