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的个性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荣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荣总、荣老师、荣海
  身为西安海星科技的董事长,如今是大名鼎鼎的商人。因为是教师出身,所以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荣老师”而不是“荣总”。这个称谓让他听起来浑身上下都感到舒服,他说这代表着人们对他的尊重,有一种亲切感。
  但当他第一天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EMBA时,有人对着他喊了一声“荣海”,他真是一激灵。这种情形已经多年不见了,这时他才发现:只有在这里,只有当他被称为“荣海”的时候,他和周围的人都是平等的,他没有任何超越别人的地方,这才算是真正放下了架子,得以认真思考许多事情。
  
  先做教授,后当学生
  荣海告诉记者:有很多人已经问过他为什么要上EMBA,也包括光华的张维迎副院长和许多老师,因为他曾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现在的身份仍是教授,很多大学请他去讲MBA的课程。而且在很多会议上,他都是和张维迎同台讨论的。
  荣海说:“哪怕是一天我只听进去了一句话,可能就这一句话对我有用,那对我价值就非常高了;再之,当你坐在教室里时,有一个比较安静、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这是一个难得的安静下来认真读书和思考一些问题的机会。”
  所以,“荣老师”在北大上课有时不是很注意听讲,每上一门课,荣海总是先把教材通读完毕,余下的时间就可以安心思考。想什么呢?他说在课堂上基本没有想个人的私事,都是在考虑公司的事情。有时候一段或是几个词突然让他联想到公司的问题,所以就自然而然地走了神儿。荣海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像我们这样的年龄,又做过那么多的事情,读EMBA如果是百分之百听进去了,有百分之百的收获,说明我们做得还不是很成功。”
  
  不寻常的爱好
  荣海爱好出差,“每隔半个月我必须出差一次,出差是为了去想一些问题,去调整一些思路”。荣老师出差从来不带随从,坐的还是经济舱。“要的就是没有人干扰你的思路,如果坐头等舱,空中小姐的服务太周到,经常会打断我的思路,不能静下来思考。”
  一般出差的人,总要带本书在飞机上看,荣海也带。但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地方是他不仅带管理书,他要带3种书,各有那么一两本:第一种是时政性、新闻类的杂志,这是比较全面地获取资讯的途径;第二种是专业类的书籍,就是管理方面的;第三种就是小说。“我在飞机上看半个小时专业书后,又会翻几页小说,它对思路是个调整,常常会激发我的灵感。所以每次出差,我总是准备好几本书才上路”。
  除了看书以后,荣海还爱看电视剧,每晚11点至凌晨1点,几乎都是荣海享受电视剧的时段。他自称电视剧比年轻人看得都多,他也喜欢买电视剧的VCD。因为电视剧浓缩了人生和社会的精华。
  
  魅力是靠不住的
  如果在西安,荣海早晨7点起床,8点准时到公司,这时他会站在公司门口,迎接所有员工上班。荣海为什么这样做?他的观点是,早晨是个高效率的时间,重大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说两句比平时有效得多。当然,有时还会形成“老板回来了”的氛围,看见老板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稳定员工心理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海星,荣海的权威和魅力是绝对的NO.1。
  荣海肯定了个人魅力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公司和非常大的公司里,小公司里领导靠个人魅力感染所有的人。大公司里是传达一种信念,甚至有时别人在不太了解公司的时候,会因为企业家个人的魅力而加盟。
  但同时,荣海认为:最终决定企业的绝不是个人魅力,而是公司的实力。如果公司没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最终必然离你而去。
  
  只想踏实做事
  随着海星的发展,荣海富了。在“《福布斯》中国财富榜”上连续几年上榜,2002年曾经排到第12位。但富豪荣海却把财富看得很淡,“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富豪来看,因为我觉得财富都是变化的,比如说像我现在有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它什么别的原因,明天就不是富豪了,这些东西都是变化的,在一切都在变化的时候,人最应该做的是把持住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到中老年的时候,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享受比较温馨的生活。“说来说去,钱是身外之物,人在有了很多钱以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只想踏实做点事”。
其他文献
“强者”的压抑    这几年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肩膀太弱,而他们的书包太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弱小是一目了然的,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于众人眼中“强者”乃至“英雄”——企业白领的关怀,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豪迈,认为他们理应能够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应责无旁贷地照顾好别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同样脆弱,同样
期刊
生存至上    本质特点: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威胁,因此,只能把公司的生存及职工的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  外在现象:陈旧的厂房、偏僻的店面、简陋的设备、普通的产品、小心谨慎的员工等等。这类公司多数是小企业。其“生存至上”的特征是:钻市场的空子、钻政策的空子、钻消费者不成熟的空子;或者借牌、借名、借技术;能忍受条件恶劣之苦,能接受利润稀薄之苦;
期刊
很多管理者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琐事困扰,怎样从繁冗中抓住扼要?怎样在困境中把握住自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将为您做一次全面示范。    抓住产品和客户    对所有企业家而言,挑战都是如何带动增长。我刚刚上任的时候,为GE规划了一个蓝图,它是由五个方面构成的:投资于科技;继续扩大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更加注重客户,并且给客户带来价值;让我们公司更加全球化,从而保持全球范围的发展;不断发
期刊
几个月前的唐骏还豪情万丈地对记者夸下海口:“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我最少会做3年”,将是微软中国公司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大有前无古人之势。然而仅几个月后,这位“总裁”已是大权旁落,不再负责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诸项事务,转而负责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以及设在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的工作。  那么,这仅仅是微软的又一次“人事地震”?还是这个软件业巨子的一次深层次管理变革?……    风雨
期刊
企业知识是有运动规律的。开展知识管理实际就是遵循知识运动的规律并采取措施来推动知识状态的转移。    “隐形”的困局    所有知识当中,只有20%是那些把对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看法表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的显性知识,而另外80%的知识和经验深藏于员工的内心,是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不仅造成了知识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对个人的依赖。  隐性知识引发的困局还不止于此。如同
期刊
中国大批正值迅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如何使原先粗放随意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瓶颈,而考核更是其中难中之难。为此,从本期起,我们请我国人力资源诊断专家甄源泰先生为我们就如何有效考核,特别是对诸如“态度”等难以量化的内容进行有效考核,进行一次系统剖析。  作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现在,谨就这件事里面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问
期刊
曾国藩自解湘军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满清朝廷虽然
期刊
一方面中国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多年的赤字财政又使得政府很难全部负担庞大的建设费用;一方面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近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受制于诸多产业的垄断门槛无处投资。于是,卸下包袱;于是,锯断门槛;于是,我们一起BOT。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其涵义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
期刊
在变动的时代,更要辨明哪些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就像鱼要深晓身边的水。否则,你很容易就会被最新的潮流击倒。    管理也存在泡沫    当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吴思华面对《什么是管理》一书时,无限感慨地说:管理概念的大幅扩张,也为管理本身带来了危机。实际上,要让管理呈现原有的风貌,应回到基本面来思考,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管理”这个基本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几乎每个月都有
期刊
最近,我到西安、沈阳和青岛,与企业界朋友们交流了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联想起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写《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两本书,我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这本书第一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者,后来又把这一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了单行本。我在写这本书时,首先要弄清楚的正是科学的定义和内涵,于是我在走访了科学家,也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