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的知识正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地贴近了生活,这就更进一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上好生物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如何辅导好学生,使其所学能为其所用等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生物课的初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很多的内容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理论性越来越强,直观性被打破,变成非触手可及,非时而能见的知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往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丧失其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而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保持其兴趣,为今后培养其生物学素养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名师出高徒”,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起步高低及看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进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培养,包括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在思想及实际行动上跟上专业发展的速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吃透教材的基础。同时又要广泛地涉猎相关专业的知识,并在积累中把他们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为搞好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导手段。如在讲述“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时,以“青蛙”为例,以提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契机,进而可分析青蛙的生活习性及适于此生活的结构等,再进一步分析它的受精卵的分裂及胚层的发育状况,并从这首诗中讲述如何保护益虫及环境等问题。既形象又具体,直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对其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及巩固记忆,均可产生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无形之中进行了教育,使之学而有所识,学而有所得,加深了其印象,增强了其学习的兴趣。故教师自身的修养及讲课艺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好学生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从学生人手,增强其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关键所在。在开学伊始,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就近的资源,比如参观动、植物园等,以增强其感性认识,使其直观地感受到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在参观之余,具体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参观,并在随后的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在班上向大家进行口头描绘。这样既在参观前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有利于重点观察,同时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观察认识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的解决,然后再加以总结,为“生态学”部分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都会积极发言,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所见及个人的见的,调动了学生认识的能动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分是出自情感的,发动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活动是激发其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教学与植物学部分相联系的内容时,可建议每位同学亲自养l一2盆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把它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回来,以便进行指导。通过他们日常的看护,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深入钻研所观察现象背后本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培养了一种自行钻研的良好品质。学生自行钻研,从中获取知识,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及知识的积累。
  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始于感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其兴趣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在某一些具体的章节上,先让学生们自己去研习。比如在学习“植物激素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把基础的内容告诉他们,然后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总结、巩固的过程。可采用把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一般6或8人一组,男女生搭配,内向与外向的相结合,学习积极性高的与学习积极性低的为一组,使之可以取长补短,各自充分发挥其特长,共同完成好所交给的任务,其具体的过程要求如下。
  1.选定命题:光照对植物向性的影响。
  2.要求:寻找几种常见的植物,每人选择1―2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如用锡箔纸包裹等,并进行观察、记录。
  3.结果分析:光照对其有何种影响?为什么适应了其所在的生长环境等。
  4.在此過程中,及时集中向学生提供实验的场所――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工具等,并以学生组为主,适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建性及自我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科目之始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变化等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同,在学科之初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强化其印象。并适时地把感性的兴趣渐渐转化成理性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其养成一种善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故兴趣的培养是学之初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成为促进教学进程的一种催化剂,并将长期地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
期刊
中国,一个素称诗的国度,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是民族的精神与心灵史,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一百多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小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但是,
期刊
物理这门科学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多数人学习都感到困难,而初中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不是很强,作为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易接受、易记忆、善归纳。我在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生涯中,认为要搞好物理教学,类比方法的恰当运用十分有效。  在心理学上,类比是一种维持了被表征物主要知觉特征的知识表征,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有可能相同或相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之中,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在像蓝精灵一样走进了语文课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方式,显示了它的魅力,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青睐。我们要不断改进以往粉笔和谈话的教
期刊
新形势下的儿童个性,身体素质都有新的变化。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否得到充分的培育,为此,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就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的工作谈谈自己的粗浅
期刊
摘要: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须通过个体或群体的表现才能展现出来,这就为人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认为表现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表现使自己和他人获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才是表现的真谛。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同样没有交往合作,表现也就失去意义。那么从音乐教育中学会表现,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通过交往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就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下面从两个方面来
期刊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體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扩大视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期刊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07-JKGHYB-1174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由于数学作为实践应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系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
期刊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
期刊
一、引入化学实验,给课堂增添活力是手段  就化学课程而言,以实验为基础,不少化学概念与规律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得以理解与深化。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