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公共空间疗愈性设计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疗愈环境的设计方法在老年公寓公共空間的具体应用。首先从疗愈环境的设计要素入手,归纳为自然疗愈、人文疗愈、空间疗愈的三方面的因素。接着,选取亲和源康桥老年公寓和亲和源迎丰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到疗愈性设计特点。总结出老年公寓公共空间中的归属性、安全性、便捷性、互动性的四种疗愈性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出的疗愈性设计因素和设计原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增强自尊、自重、自爱感受的居住环境,增加社会联系,适宜新时代。
  关键词:疗愈环境 老年公寓 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1-0072-04
  引言
  疗愈环境设计的概念,是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演变而来的,“疗愈”和“治愈”不同,治愈一个患者是基本医疗行为,而疗愈,则需要考虑使用者“身—心—精神”三方面,以促进生理、心理及精神的痊愈。可以诱发身体自体疗愈、具有正向转化能力、以及提升空间使用者身心完全健康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让人们产生安定、温暖的感觉。
  将疗愈环境的设计手法应用在老年公寓,其目的在于,使设计贴近老年人心理,帮助老年人获得心灵上的平静与宽慰,满足他们追求健康,以及被关爱、被“疗愈”的需求。满足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更高层次需求,而不仅仅在于满足老年公寓的功能性需求。随着心理需求的提升,仅仅满足功能性的设计,不再是空间设计的第一考虑要素,疗愈性的环境场所,往往是保证空间的体验感丰富的基础上,再次置入功能空间。
  一、疗愈环境设计要素
  美国学者Jain Malkin在1992年最早提出“疗愈环境”的理念,其设计研究工作认为,关于“疗愈环境”的元素应该包括下列几点:好的空气品质;舒适的温度;噪音受到控制;尊重私密性;适当的日光照明;自然的视觉景观;患者视觉的舒缓;恢复者视觉的刺激。研究持续的十多年间,Jain Malkin与他的研究伙伴又将范围扩充,增加下列五项元素:与自然的接触;正向转移;接近社会的支援;自由选择的机会;噪音、炫光及恶劣空气品质的等环境压力的去除[1]。
  2013年,吴灿中在《健康环境论中设计的疗愈因子研究》中提出,健康环境的疗愈因子为8个:阳光、空气、水、色彩、音乐、灯光照明、艺术、绿与自然[2]。根据健康环境构成图,得出在老年公寓里的疗愈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部分如图1所示:
  (一)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非人类创造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因素。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治愈人类生理及心理的疗愈环境中,自然要素是设计的根本,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光、空气、水,是生命根本三要素;绿植、声、沙、石,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所接触甚多的自然元素,应结合设计方法,采用还原置入或模拟仿生置入等的方式,充分考虑将这些自然元素应用于疗愈环境中,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
  (二)人文要素
  人文要素为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属于意识形态方面、非物质技术方面的内容,如艺术、文学、体育等。社会因素则分为地域、民族、时代等稳定因素,和社会及个人的宗教信仰、性格习俗、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活跃因素。设置在老年公寓公共空间中的人文要素,我们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设计策略采用人文关怀:环境的设计与社会环境保持联系,不切断与社会的连结。保持现代化设计手段,及部分可达到的社会工作模式。第二是通过设计方法置入人文要素,如艺术类别内的绘画、雕塑等的艺术作品,以及文化和体育功能的空间,如书法室、阅读室、体育运动室等。
  (三)空间要素
  在老年公寓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空间的组合排布模式、形状、材质、尺度、色彩,则是主要影响人群使用感受的要素。
  空间布置方位,应尽量注意满足充足的光照要求。公共活动空间位置,可根据其功能性安排至各建筑边界,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也可集中设置,便于集中式管理。
  公共空间形态:半开放式空间或采用半通透材质的空间,可以营造一种流畅、流动等舒适的使用感受;全封闭式空间可以提高私密性,不与周边环境产生互动;全开放式空间,则可以完全与周边环境沟通交流,受周边环境影响大。
  建筑材料方面,应注意材料的质感、安全,加大绿色健康环保材料的使用[3]。
  尺度,宜人亲和。公共活动空间,纵向高度不应低于2.5m,空间宜纵向延伸,做到一种感受的平衡或向上的动势,相反可能会带来空间压迫感。道路宽度不少于1.2m,留有轮椅移动空间。空间尺度变化的增加,近中远距离层次的丰富,可以提高场地体验感。
  色彩,亮丽鲜明搭配柔和背景色,可以提高空间辨识度,又能够为空间提供活力。不同的色彩,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健康益处。蓝色:沉稳、内敛,可以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红色:热情、开放,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充满动力;黄色:温暖、柔和,可以刺激大脑,提高自信心;绿色:平和、自然,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有安神的功能。橙色:靓丽、活力,有助于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促进对钙的吸收[4]。
  二、亲和源老年公寓的调查研究
  (一)亲和源老年公寓1.基本概况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沿路2999弄的亲和源老年公寓,占地8.33万平方米,社区型老年公寓。园区内建筑供12栋,838套居室,住户1600人。住宅类型分为三种:58平米、72平米、120平米。[5]公共空间集中独立式,室内公共空间,分布于各住宅建筑一层或单栋独立建筑。室外公共空间,则分布串联在各楼层间隔处。园区以环形行车道围绕,内部密集分布人行道,串联各场地及住宅建筑。
  2.疗愈性特色
  (1)自然的舒适与美感   亲和源老年公寓的疗愈性设计中,南向且带有阳台的房间及活动室、大面积落地窗、南北贯通的空气流通,能够将生命三要素——阳光、空气、水,引入到老年公寓室内环境中。加之部分植物装饰,于墙
  面、頂面或置于地面,增加了室内环境的氧气含量及生命活力。室外景观植物组团区,如:纯粹自然的可食或观赏植物、池塘及溪流、坡地草坪等,人工自然的玻璃花园、亭台廊阁、景观设施等。还原或模拟自然界风光的同时,增加了艺术的美感以及互动的趣味。
  (2)人文的归属与安全
  在人文因素的应用中,公寓意在用周到的,生活、健康、快乐的“管家式”服务,打造一个不脱离社会,既相对独立又不乏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维持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空间置入众多艺术、文化、体育类型的功能:如书画室、舞蹈教室、室外健身场地等。重视在地文化的地域性:环境氛围,基于上海江南地区的园林文化,用艺术的具象和抽象的手法再现,尝试在老年居住空间中打造现代社会的“小桥流水人家”。
  (3)空间的便捷与趣味
  空间要素中最大的亮点为灰空间——位于室内及室外过渡交界处,顶面有遮挡,底部会产生阴影空间,四周对外开放。建筑楼间风雨连廊如图2所示,串联起各住宅及功能建筑,加之全面无障碍设计,不受天气影响,便捷交通;4号建筑楼一层,设置的半开放式风雨操场如图3所示,模糊场地界限,连通室内外空间。灰空间,让住户无论晴天下雨,都能够在舒适、便捷、安全的环境中,亲密接触户外的新鲜空气和美丽风光,感受来自自然界的真实变化。其融合了室内及室外环境特点,趋利避害,给住户提供舒适的环境体验。
  色彩的运用,打造了鲜明的辨识度,同时又为空间提供了活力与趣味,起到很了好的吸引和导向作用;色彩与功能空间的组合搭配,又能够加强空间功能性及使用舒适度。亲和源半开放的风雨操场如图3所示,采用蓝、绿色背景,营造类似户外自然的感受,同时可以消解运动后的燥热感。书画阅览室如图4所示,采用黄、绿色色彩,营造一种阳光般舒适温暖的感受,让人沉浸在其中,享受午后的温暖时光。在建筑外墙如图5所示或空间交通路口,采用纯度高的鲜明色彩做标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亲和源迎丰老年公寓1.基本概况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的迎丰老年公寓,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作为公共空间分散融合式的,独栋型老年公寓的典型。普通公寓间共126套,照护单元位于二层,有65间,分为VIP单间、双人包间,失能、半失能照护区和益智区。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分布于一层以及负一层。其余各楼层点状分布,有活动及休憩空间。室外靠近河道,环形车道围绕,设有廊道及亲水平台。
  2.疗愈性特色
  (1)自然的归属与活力独栋式老年公寓住宅,通常会有场地性限制。户外空间的公共性空间面积不足,但仍要为自然要素提供充足的空间,给予使用者,生命的活力及对于自然的归属感。老年公寓内,室外部分有河道、环形步道、屋顶花园、中央庭院等景观植物组团区。建筑内部,围合形成一个中庭花园,有池塘、花草、树木的自然景观池;于裙房四层顶楼空间,设置有屋顶花园如图6所示,各住户可自行认领的种植箱,拥有属于自己的农田庄园,提供给使用者自主选择及控制空间的权利。室内部分的装饰墙面,模拟自然纹路、使用设施仿生设计、自然植物组团的设置等。用还原或模拟的手法,将自然元素置入与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增强环境活力、自然归属感及心理安全感。
  光照的设置,大部分空间照明,采用隐藏式光源,将光线漫反射到使用者视野,减少眩光的产生。室内均匀柔和的光环境,提供给使用者,温馨恬静的空间
  (2)人文的熟悉与愉悦
  艺术音乐要素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此老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全覆盖式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减少和隔绝环境噪音,提供愉悦性乐音,烘托一种温馨的气氛。
  (3)空间的流动与互动
  室内公共空间的最大特色,则体现在流动性室内空间如图7所示——室内动态功能空间呈半开放式,半通透式隔断,让空间似隔非隔,视线上可以相互串联。该种类型空间,充分调动了使用人群的互动性,在各个动态功能空间沟通自如,可相互观望及参与,景致上形成对景关系。
  室外采用亲和源老年公寓的突出做法,户外风雨连廊,连接至周边的河道,提供观景空间。采用借景的手法,将外部水景引入场地,丰富景致层次。
  三、疗愈性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归属性
  老年人,职业生命进入到退休阶段,离开了工作,在社会的制度下退出,使得他们对于社会的归属感会减弱;加之离开熟悉的家乡,进入到老年公寓,新的环境和居住场所,更加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陌生感和无助。害怕孤单寂寞、渴望融入社区群体,希望在其中获得认可[6],是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渴望得到的关注。如何增加其生活的归属感,吸引入住,则是老年公寓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增强环境归属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增强对世界的归属——自然的引入。
  对于自然的需要是我们生命的原始需求,当通过自然感受到与世界的联系时,人的存在感及生命的归属感就增强,同时可以增加环境的疗愈性作用,以及使用的舒适度。纵观所有的调研可以发现,优秀的疗愈性空间,离不开自然元素的运用。
  2.引入本土特色的风格和生活模式。
  在一定的地域和历史环境下,人们产生了本土性的生活方式。引入本土特色的风格和生活模式,可以带来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上海申养滨江澜悦老年公寓,以空间之名,刻画骨子里的上海记忆如图8所示。滨江澜悦在空间设计上,以“海上旧梦”为精神内核,承袭海上风情,将海派经典符号,雕琢为精致高雅的细部装饰,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连结;在满足长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之上,更追求精神沟通与情感共鸣。不过切忌不要一味仿古做旧,保持生活居住环境的现代化,一方面,保证老年人生活的规范化和便利性;另外一方面,则是保证从生活模式到感官体验上与社会化的联系。现代化与地域性的结合,则是设计可以介入的方向。   3.尊重信仰体系。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信仰。为信仰提供寄托处,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心灵上的归属感。空间中可以进行冥想、沉思、祷告或禅定等活动,丰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无锡耘林老年公寓内,就设置有神龛,给人们提供信仰的支持空间如图9所示。在对于台湾地区的老年公寓的调研中发现,其设置中也多见佛堂或神性空间。
  (二)安全性
  环境安全,是环境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只不过对于年长的老人来说,承受伤害的能力及自我恢复能力减弱,环境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仿生模拟代替纯自然。
  用仿生的手法,代替部分特殊环境内,不宜出现自然元素的状况,替换不安全因素,如水的湿滑,真实植物及土壤带来的细菌、蚊虫等传染源。这种方法能够在保留体验自然性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安全性。美国芝加哥安&罗伯特卢瑞儿童医院的皇冠空中花园中,用光墙和感应装置,创造水的影像,模拟平静的潮水到剧烈的多彩泡沫的转化如图10所示。而真正的水,被填充在液体泡沫墙内部,即保留室内环境中水的视觉及听觉感受,又满足控制传染病的严格要求。时而涌起的泡沫喷泉和填充的彩色弹珠,创造出动态的色彩组合,又可作为一道自然声音的屏障[7]如图11所示。
  2.提供自主选择权。
  老年人对于空间使用的自主选择权,也是环境安全的另一种体现,心理学家艾伦·兰格和朱迪斯·罗丁,做过老年人心理自主权的实验,证明老年人对生活的掌控能力能够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感,对他们身心健康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8]。设置多种的开放类型及尺度的空间,如独立性静置房间,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空间,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使用感受,也能够让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权提高,安全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三)便捷性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能力及感知能力下降,对于环境使用中的便捷性需求就变得更为急切。
  1.无障碍设计。
  很多老年人的腿、手、脚不便利,甚至需要依靠拐杖或轮椅。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可以便于特殊身体状态的老年人无障碍通行。在保证满足无障碍通行的同时,也可添加阶梯等有障碍场地,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与常人无异的心理感受。
  2.家具可移动、组合。
  空间内提供便利移动或者有助力的家具及工具。可便捷移动的家具如图12所示,可以给老人提供弹性空间,增加他们的使用自主权,同时提供便利的操作辅助。
  3.提高辨识度。
  空间导视系统的完善,以及色彩的活力和辨识度应该增强。色彩带来活力,带来生活的希望。日本老年住宅案例“转运阁”如图13所示,建筑外形奇特,色彩艳丽。设计师提出用建筑对抗死亡,延缓衰老[9]。
  (四)互动性
  互动在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三种模式的互动。当这三种模式均可以存在于这个空间中,才是设计中互动性达到最充足的状态。而互动性可以丰富体验感受,增加环境趣味性。
  1.人与人互动
  老年公寓中人的互动类型,可以分为:老人与工作人员、家人、儿童等的互动。在不同的老年人使用空间中,安置其他各类型使用者的活动空间,为其能够产生互动行为,提供功能空间的支持。如亲和源康桥老年公寓中,住宅单位一层的中央休憩区,会设置有工作人员前台。在老年人休息及娱乐时,工作人员可以最快地提供照看和服务。户外设置有儿童游乐区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老人及家长的参与,周边设置有不同类型休息区,增加互动机会。风雨连廊下,面对面设置的休息座椅,可以触发对坐的人群交流的机会。
  2.人与环境互动
  功能性是人与环境互动的最根本要素,赋予其使用功能的环境,可以触发互动。而艺术性的介入,是最好引起人与环境互动的开端。美国芝加哥安&罗伯特·卢瑞儿童医院的皇冠空中花园中,回收的当地原木,经过烘干、分层,加防蛀防虫的树脂锻造[7]。艺术化及安全性的再处理,使造型更加优美,又可达到卫生安全防控标准如图14所示。内嵌灯光及扬声器,在感应激发后,互动发出嘶嘶声和溅水声,艺术引发的趣味性让使用者乐在其中如图15所示。
  环境中装饰、照明、休息、展示的小型建筑设施,既可以美化环境,丰富环境趣味,为使用人群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10]。
  3.环境与环境互动
  环境的互动,也就是景与景的互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如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造景手法[11],很好地做到了景致的互动。对景,让视线可以在景致中穿梭,景与景能够遥相呼应。框景,可以解决主次景关系,突出景观节点,创造景色画面感。漏景,景景相叠,丰富视觉层次变化,打破单调感。障景,引起好奇心,打造空间序列,提供欲扬先抑的对比性心理体验。多样的造景手法提供了丰富多变的景致体验,又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与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例如亲和源迎丰老年公寓,室内活动室空间部分,借鉴园林造景手法。各活动空间呈半开放式,加之半通透式格栅窗隔断,让空间似隔非隔,视线上可以相互串联,充分调动了不同空间人群的互动性。
  结语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从疗愈设计的角度切入老年公寓公共空间,可以区别于功能至上的老年公寓设计,从身、心、灵,全方位地关注到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通过对于亲和源老年公寓的调查研究发现,运用到疗愈性元素设计的空间,可以为新时代的老人,提供更多自主的权利、舒适的体验和全面的呵护。疗愈设计的归属性、安全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可以为老人提供来自社会的关注和关爱、生活活力的源泉以及心灵的安全感。使之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该设计理念对今后老年人公共环境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峰.“疗愈环境”在医院公共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16-17.
  [2]吴灿中.健康环境论中设计的疗愈因子研究[C].南京理工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第37卷增刊(总第190期).南京理工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87-90.
  [3]孙杨杨.老年公寓空间环境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设计,2018(21):158-160.
  [4]艾敏,刘玉红,漆晓红,雷励,陈永胜,李萍,杨松.颜色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2):317-320.
  [5]刘若琳.上海亲和源养老地产公共空间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张馨.浅析城市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J].设计,2015(01):123-124.
  [7]金麦颖,邝嘉儒.美国芝加哥皇冠空中花园安&罗伯特·卢瑞儿童医院[J].风景园林,2014(02):72-81.
  [8] Langer E J,Rodin J. 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6,34(2).
  [9]于潔.当代老年公寓设计新思维[J].艺术科技,2017,30(06):46.
  [10]吴冰.浅谈环境景观趣味性的营造[J].设计,2012(10):92-93.
  [11]张雨竹.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原理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规划方式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2):46-47.
其他文献
2020年春节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当我们看到医护人员被一面面小小的防护口罩勒到满脸压痕、医疗机构床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密闭空间中的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难以区分等问题时,我们深刻意识到通过设计赋能公共卫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着力打造数字化社会。公共卫生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带给设计行业新的命题和挑战。设计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生,面对
期刊
摘要:厘清展陈空间与体验设计之间的关系,探索体验设计在展陈空间中的创新路径,探索展陈空间新体验。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展陈空间与体验设计的类別及帽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法从数字媒体技术、用户导向、服务、互动设施等方面创新体验设计路径;通过实验法将体验设计创新路径应用在实践案例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展陈空间体验设计创新带给展陈空间观众新的文化与情感体验,建立观众与展陈空间长期的良好体验。  关键词:展陈空间
期刊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式。通过分析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趋势,提出跨界教学项目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作用。以苏州旅游纪念品跨界教学项目开发为例,通过分析跨界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来阐述跨界设计是如何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更具活力、更符合市场需求。最终说明通过跨专业项目教学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于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期刊
摘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建筑群落的分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能够间接反映出居住人的居住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更迭,建筑受地缘环境影响,有些建筑也会受时代的冲击,从结构、基本型和建筑风格上趋于不同,在城市历史变迁和文脉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在文化冲击下分析建筑的空间形态,就社会福祉服务设计大的体系下城市局部区域中地域建筑和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马来西亚马六甲为例从建筑和环境的缘起中以历史
期刊
摘要:为了振兴传统手工技艺和弘扬佛教文化思想,文章以非遗制扇技艺中的檀香扇与佛教元素的创新融合为研究内容,以檀香扇的图案镂空效果为手段,来传达佛教思想中“空”之内涵,完成了一套名为“缘起皆空”的佛教文化系列檀香扇。该方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以符合现代审美的风格引起大众的共鸣,可为传统技艺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扇技艺 佛教文化 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智慧博物馆数字体验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博物馆的空间型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基于空间系统的研究,分析当代博物馆的“基因”发生着变革,探讨博物馆空间中的美学设计和平面布局法则,试图营造一种新型的展示空间形态。传统博物馆的叙事型态开始向多维度发展,这一体验机制的形成,将博物馆的观展方式推向“空间游牧”  (Nomadic Space)的自由状态,观展的模式也由“线性”转向“非线性”,空间的体验使之不再限
期刊
摘要:文章以无锡城中公园为例,试图去探寻空间与叙事、城市公园与空间叙事的相互关系。其中命名式叙事、小说式叙事、隐喻式叙事的叙事方式较突出,通过具体分析公花园内部各类叙事语言要素和细节处理以及对公花园作为城市公园代表的共性和特性剖析。将空间叙事起到的效果在城中公园设计中的集中表达进行展现。无锡城中公园主要依据红色主题进行设计,其空间叙事方法可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提出更多空间叙事的可能性。  关
期刊
摘要:构建服务设计思维下立足金华市现状的网约车安全保障服务策略。分析当前金华市网约车服务中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运用服务设计中用户旅程地图工具,分析乘客与司机端的体验痛点和影响服务安全的问题因素。得到影响网约车服务安全的问题因素。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借由赋能司机的协作式互助;服务政企互联合作的安全信息共享;强调福祉的个体满意度提升;支持乘客、车主与监管部门实时交互的系统化设计的四项策略。  关键词
期刊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尤以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交通这四大领域发展最为迅速。表现就是中国轨道交通凭借着方便、快捷、舒适的特性给予用户良好的体验。动车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关键的一节,也是乘客经常接触到的轨道交通子系统。动车车厢内部的人机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用户的乘坐体验。  系统交互性理论(systematic interactive theory)应用于
期刊
摘要:为了将中国早期优秀设计案例应用与融入到现代设计教学中。分析了早期中国(1926-1949年)霓虹灯设计个案,总结了这些霓虹灯设计的特点与形制,并将早期设计案例应用到现代课程与设计教育体系中。不仅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学习与领会早期设计中设计理念与手法,而且将这种“过去”与“现在”柜结合的设计教学思路弥补民族设计教育缺失。实现设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目的。不仅研究了中国设计体系的早期发展状况,而且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