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昏何时至?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发现王总工程师去世的是他的邻居老赵。自打退休,俩人常常搭伴去打门球。这几天,王总没有出门,老赵还以为他又去了远在外地的儿子家,就没在意。可这几日,老赵总觉得蹊跷:没听他叨叨,怎么就不见人了?老赵心里想着,忍不住敲敲王总的门,忽然闻着一股异常的味儿。老赵慌了,急忙向外跑。待老赵带人撬开王总的家门时,发现老人家已经死在家里好几天了。法医鉴定:突发性心肌梗死。
  王总的儿子得知消息,后悔得直跺脚:“要是有人在跟前照顾,他就不会死得这么早!”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又常常被人所忽略。人们总是强调工作忙,总是强调家务多,总是觉得父母还不需要人照顾,总是想等到自己有空时再好好孝敬父母。然而,却常常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老人外出散步,傍晚时分返回,他们坐在楼下石椅休息,直到夜幕降临老人都没有离开。好心的邻居一问,才知他们已没有气力攀上六楼的家。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工作,常常会给家里寄钱回来,但这样的生活细节他们却意想不到,照料似乎比钱更重要。
  有一些老人,工作了一辈子,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就会感觉不习惯,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不善言谈。他们怀念过去的生活,热爱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留恋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节奏。一旦停下来,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失落感:完了,这辈子完了!没有了精神支撑,人就空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干嘛呀?拿着工资休息有什么想不通的?可正是缺少了沟通,缺少了理解和安慰,他们郁闷成疾,苦不堪言。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孤独,尤其是空巢老人。一些儿女出于孝心把独身一人的老人接到自己身边,孰不知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老人更加孤独。往日里,老人和同伴们一起,可以聊聊天,下下棋,摸几圈麻将,谁家儿女结婚凑个份子,谁家添了孙子送个红包。不同的日子,总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日子过得还有算意思。到了儿女家,本想是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可儿女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就忽略了与老人的沟通。在家囚禁了一天的老人不愿给儿女增添麻烦,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久而久之,语言功能下降了,思想萎缩了,身体跨了。待到儿女幡然醒悟时,已悔之晚矣!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看望她住院的母亲,老人看到我们很高兴,欠起身来说这说那,似乎病情好了许多。我的朋友很孝顺,为了照顾母亲请了两个保姆,轮流值班。母亲显然体谅自己女儿,劝她不要天天往医院跑。待我们告别老人离开病房时,我分明看到了老人眼里的无助和恐惧。
  人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命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远处,本应该享受生活的悠闲,看街市的忙碌,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使自己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一种总结性的、归纳性的轻微的和声。然而,具有这种诗一般岁月的老人能有几个呢?大多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寂寞孤独的痛苦。
  人总是要老的,可迈向老年的脚步为什么如此沉重?
  一次我去浴池洗澡,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老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的是一小姑娘。她们把老人放在一把椅子上,认真地又是极其小心而轻柔地为老人搓洗着。中年妇女不时地伏在老人耳边说着什么,又不停地为老人家拭去眼上的雾水。老人笑眯眯地微闭着眼,任流水从身上滑过。好幸福啊!我用羡慕的目光望着她们。末了,老人身上披着浴巾爬在女儿(也许是儿媳)的身上出去了。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另一女人,接过了老人,扶老人家坐在床上,给她擦干身子,穿上内衣,把一件棉衣披在身上,点着了一只香烟递到老人手里。老人吸完了香烟,一袋早已温好的牛奶就递到了老人的手里。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一切又是那样的默契。
  望着这位幸福的老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去年九月,我和几个朋友去新疆喀那斯湖旅游,傍晚时分,来到了一个叫五彩滩的地方,一踏进五彩滩,人的心都要颤抖了。金色的阳光笼罩了整个大地,眼前一片灿烂,简直就是一个金色的世界。
  五彩滩一河两岸风景各异,南岸绿水蓝天,岸边长满了白桦树,就像一幅浓彩重抹的水墨画。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红、黄、绿、黑、白各种颜色。我们在金色的世界里欣赏着美妙的景色,眼前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据说这美妙的景色,只有在落日的阳光下和晨照时才能焕发。
  天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原来这被我忽略了的景象,竟是如此的动人心魄!
  人到黄昏也应该是这样!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老人多一份理解,愿天下所有儿女都能对老人多一份孝心,愿社会各界都能对老人多一些关爱,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金色的晚年。
  老人啊,老人,愿你们拥有一段如诗如画的岁月!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坐在昏黄的台灯底下,张瑛老人微蹙眉头思想着过去。  一种力量开始从他的记忆发端,慢慢地向生命的深层渗透。同时开始等待着一个轮回,期待有一种契机能把深蕴在心的激情唤醒。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葳蕤纠结:谁来把宁武民歌再度唱醒,不仅事关音乐,还关乎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开始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当时他正在县文化馆工作,经常下乡,工作之余的收集是他空闲生活的最好调适。  时至今日,张瑛
期刊
63岁的吕英在退休之前,是一位大学教师。2008年6月,移民德国的女儿生下第二胎后,她决定和老伴一起前往汉堡探望刚出生的外孙。而在德国暂居的三个月时间里,吕英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尽管德国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同样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一些老人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排遣孤独、让生活重新焕发生趣的好办法——做“出租祖父母”。  在吕英眼中,这种可能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另类的方法既让老人摆脱了心灵上的孤寂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梦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作出任内实现“全民养老保险”的承诺成了近几天世界议论中国的最新话题。一些西方媒体把这一措施视为“使中国所有民众共享国家迅速发展成果的重要一步”,但同时担忧今后中国是否真能过得了“养老关”。西方的全民养老等福利制度曾是国家发达与否的标尺,然而,近年来养老的压力成了美欧国家不堪承受的重负。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在任内
期刊
70多岁的郭云是山西省阳曲县城的老住户了。十几年前,儿女们一个一个离开了身边,在昆明、广州等地安了家。由于相距遥远和工作等原因,儿女们也只有在每年的春节才能回来小聚几天。平时,老郭和68岁的老伴就只能在想念儿女时抱着那张“全家福”看了一遍又一遍。  前年年底,大儿媳生了小孩,把老两口接到昆明,尽管与亲人团聚和孙儿的可爱让二老乐得整天合不拢嘴,但住了一段时间后,两人还是觉得不习惯,老郭不能找自己的棋
期刊
2009年9月17日,澳洲一位名叫贝蒂·哈里斯的95岁的老人离世,留下一则令人倍感意外的遗嘱。  遗嘱上,老人表示,她将位于派帕角的房子,全部留给她的邻居加里夫妇。房屋评估登记显示,这所豪宅有四个房间、六个车库,资产总价值达125万澳元(约812万人民币),租金收入为每周2800澳元。  聆听遗嘱的亲友们都大为惊讶,不明白老人为何有此举。老人无儿无女,一直孤独地生活在这所房子里,唯一的近亲是她的侄
期刊
保姆回家过年去了,弟妹们日夜轮流照顾老人,我也千里迢迢赶回去值班。正月初三上午10时我进家门,正好小妹与大弟交接完毕,她结束了一天一夜的轮值,赶紧走人——他们夫妻俩要带着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儿子去叔叔、姑姑家拜年;小妹前脚一走,大弟后脚出了门,他说“有个应酬”,我知道他不止一个应酬,平日里他就应酬不过来,不用说在这春节应酬繁忙时节;而一贯为父母持家理事、经常为弟妹包办代替的大妹妹,因为女儿怀孕月份大了
期刊
随着老龄人口的日渐增多,老人问题成为了社会问题。我就是个才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新兵”,衰老不可避免,心理恐慌也随之而来,是浑浑噩噩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还是调整心态,重新上路?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我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什么,给家庭带来什么,也就是说,我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表面看,这话问的荒唐,一个拼搏、奋斗了一辈子的人早已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中了,而今,退休在家,理应享享清闲,怎
期刊
清晨,法国莫尔山地国家森林公园里,“啪——”密林中一声清脆的枪声,引起守林老人迈克的警觉,一定是又有人在偷猎了!  他带着护林犬朝枪响的地方跑去,除了一只被剥了皮的母猞猁的尸体,林中寂静无声,偷猎者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此时,灌木丛里突然传来“咪咪”的两声呼唤。循声找去,迈克在灌木丛后面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只劫后余生的小猞猁,于是,把它带回了家。  迈克给小猞猁取名叫“木尔兹”。在老人的精心喂养下,木
期刊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都在广泛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其实,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的境况也同样令人担忧。他们与子女或他人缺乏直接交流和面对面的沟通,在钢筋水泥浇灌的城市里寂寞地生活,成为繁华城市里的孤独守望者。  牛郎织女,不再美丽的神话  “老伴老伴,老来伴!”这是夫妻间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愿望,可现实却使他们成了老“牛郎织女”。  “我老伴到成都去照顾孙子了,我一个人在家真孤单啊!”记者在兰州市七里河
期刊
我读大学的第二年,开始半工半读,白天到学校上课,晚上到一家酒吧做服务生。  第一天到酒吧工作,我就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晚上8点,一个穿着普通的老人走进酒吧,他看上去有60多岁。我迎上去问他想喝点什么。他笑着向我摆摆手,说不是来喝酒的,然后便向那些正在喝酒的人走去,逐一地问是否需要代驾。多数人都不耐烦地向他摆摆手。酒吧老板让我赶紧把那个老人“请”出去。我只好去劝说老人不要影响影响酒吧做生意。老人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