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言翻译题的复习对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2年起,高考用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从此“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到2009年,江苏已增至10分,足见命题者对该题的重视程度。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命制走到今天,一以贯之的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又有哪些发展变化,高三师生只有了然于胸,复习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2009年南京、苏州、南通等高考一摸文言翻译题的命制特点,解说典型题例,提出有效的复习对策,希望对考生提高文言翻译水平有切实的帮助。
  以下是三市的一摸文言翻译题:
  南京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南通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
   (2)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
   (3)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殚翼起之。
  苏州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2)权幸有私谒者,皆均拒之。
  (3)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全面审视2009年南京、苏州、南通高考一摸文言翻译题,我认为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 仍然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
  (一)词类活用考查的力度明显减弱,古今异义词考查的频率较高
  例1. 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殚翼起之。[词类活用]
  解说:“翼”名词作动词的状语,可译为“从旁”。
   例2. 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古今异义]
   解说:a.这里的“文采”是“文才或才华”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或华丽的色彩”。
   b.这里的“可喜”是“喜欢”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令人高兴或值得欣喜”。
   例3. 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古今异义]
   解说:这里的“可以”是“可:可以,能;以:用”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等意。
  (二)文言句式的考查仍受命题者青睐
  例4.权幸有私谒者,皆均拒之。[定语后置句]
  解说:定语后置,“权幸(中心语) 有私谒(定语) 者”,译为“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
   例5. 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省略句]
   解说:该句的主语是傅伯成,“后多成才”的应当是“诸生”。“成才”的主语应是“诸生”,被省略了。
   例6. 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 [省略句]
   解说:该句的说话者是“里人石工”,自弃于岩穴的应当是“罗文”,可见原文“岂得”前省去了“你(罗文)”。
  (三)固定格式的考查力度明显增强
   例7.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解说:“孰与”,是“何如”的意思,表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原句译为“国君怎能不富足?”
   例8. 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解说:“岂……耶”, 由副词“岂”和语气词“耶”组成,表示反问,意思“怎么……呢”,原句译为“怎么能够用笔涂改诏书呢?”
   例9. 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
   解说:“岂得……耶”, 由副词“岂”和语气词“耶”组成,表示反问, 意思是“怎么能……呢”,原句译为“(你)怎么能把自己抛弃在山野呢?”
  (四)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有所体现
  例10. 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殚翼起之。
  解说:“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译为“请求告老还乡”。
  例11.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解说:“黥”古代的一种刑法在人体上刺刻花纹,并涂上颜料。译为“施黥刑”。
  【复习对策】
  翻译文言文的难点在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性,而上面考查的知识点正是古今语言差异明显的地方,只有突破这些语言障碍,才有可能读懂文章,译对文句。因此,2009年高考文言翻译题仍然应当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
   文言知识的积累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文言基础知识是常态,那么在复习阶段,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模拟训练,我们都要对其中的文言知识作认真的梳理和归纳,积累并熟练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以及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夯实文言文翻译的基础。例如,“退休”一词在古代可以表述为致仕、休致、致事、告老、乞退、归隐、告归、乞骸骨等,最常用的就是“致仕”一词。
  针对今年高考出现的新情况,还应加强对常见复合虚词和固定格式的掌握。
  
  二、 特别注重借助语境推断词句含意能力的考查
  
  例12. 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
  解说:“彦”是“有才德或贤士”的意思,学生未见过,必须根据上下文义来推断,译为“俊才”;“岩穴”是“山洞或隐士”意思,根据上下文义来推断译为“山野”。
  例13. 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
  解说:“令色” 从“巧言令色”一词推断为“善于谄媚”的意思; “不用”是谓语,根据语法来推断“浸”是状语,“浸”是“逐渐、渐渐”的意思,。
  例14. 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解说:“狱”是“案件”的意思;“具”是“具备”的意思,“狱具”译为案件全部审理清楚。“贷”是“宽恕”的意思。
  【复习对策】
  通过以上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考文言翻译题特别注重考查借助语境合理推断词义、句意的能力,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思想十分鲜明。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但从多年命题的实际看,无论是命题时译句的选择,还是阅卷时给分点的确定,该题都偏重于知识的考查。
  综上所述,翻译文言文需要知识,但更需要能力,尤其是借助语境把握大意,进而推断词句含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推断能力才是文言文翻译题获得高分的关键。
  那么,复习训练中如何培养这一能力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解说,力求使翻译训练有法可寻。
  (一)语境推断法
  确定实词在句中的正确词义,最要紧的是“根据上下文”。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孤立地看文言文中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有时很难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察,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只有把它放进特定的上下文中去分析,才能确定其意义。所以说,分析语境,因文释义是推断词句含义的基本方法。
  例如,江苏卷文言翻译题:“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划线的句子为要翻译的句子的语言环境,下同。)
   这两句的翻译要准确,先要根据“召见”和下文中的“封”,明白这几句是叙说传主吴汉同皇帝之间的事。再从语法方面分析,发现它们的主语应是吴汉,而“召见”“亲信”又不可能是吴汉的行为,由此推知,这两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皇帝,后一个“见”用在“亲信”前,应表被动。综合以上分析,这两句的意思就逐渐清晰起来,应译为“(吴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二)语法推断法
  翻译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知道要翻译的词有几个意思,但又不能确定的情况。而句子的语法结构是解释词语的重要依据,可以制约并确定词语的意义。考查“词类活用”,同样一个词,活用与否,意义有别。如果从语法入手,就能由结构分析发现活用的词,进而推断其意义。因此翻译常常需要对该词所在的句子作语法分析。
  例如,全国卷Ⅰ文言翻译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君之”“兄之”,“君”“兄”如果用名词义去解,根本讲不通。由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都同“之”构成了动宾关系,已活用为动词了,“君之”应译为“用国君之礼待他”,“兄之”应译为“用兄长之礼待他”。
  (三)同义推断法
  同样的意思,在一段文字中的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不同的语句”之间就构成了“同义互解”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译句中一些疑难词句的意思就能顺利推断出来。
  例如,湖南卷文言翻译题:“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此句翻译的难点是对“诬”的理解。与上文比读,发现“诬”同“服”构成同义关系,
  而在审讯时犯人的“服”,应是“认罪”,因此可推断“诬”也应译为“认罪”。
   (四)相似结构推断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进行推断。
  例如,全国试题文言翻译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顽鲁”的正确意义是: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顽鲁”与上面“贤俊”相对的特点来加以推断。“贤俊”是“贤能而俊俏”,那么,能与之相对的只能是“愚昧而蠢笨”了,其他几项中有些东西如“鲁莽”“固执而粗鲁”“顽皮”等都是人品,而非天生的资质,不能与之相对。
  (五)词汇、成语联想法。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今天见得少,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的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
  例如,“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这里“贷”可以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贷”
  是“宽恕”的意思;“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这里“令色”可以联想到成语“巧言令色”,“令色”是“讨好的脸色”的意思,可译为“善于谄媚”。
  另外,考生翻译完后,一定要检查,主要检查两个方面:一是错别字,二是翻译的句子是否有语病。
  文言文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重视知识储备,突出能力训练,在翻译的实践中提高翻译能力,高考文言翻译题的高分就是小菜一碟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利用重庆市酉阳县两乡四村共291户农户土地撂荒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山区耕地撂荒的现状,并从主动撂荒和被动撂荒两个方面提出减少耕地撂荒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撂荒;丘陵山区;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67-68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Aba
2014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打破了江苏高考多年“稳中求变”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多年未考的题型。《2014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新增题例的考点(字形、标点、提炼语义),在全省都成为迎考热门的情势下,一个都没有涉及,让全省师生一起扑了个空。为了更好地解读和研究江苏高考试题,探究命题规律,我们打算从语言文字运用、阅读和作文等方面进行透视,并就此提出2015年的一些备考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改
【摘 要】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强调了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食物也是国家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必需前提。因此食品工业在经济中占有绝对至关重要的地位。21世纪,食品产品市场面临着两大趋势,一个是增强食物的营养保健性,另一个是提高食物及农产品的安全性。安全性不仅仅指的是食物供应数量充足还包括农产品无毒无害的生产。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热点。  【关键词】 农产品质
我们学校新高三的同学做了200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是一个比较难写的题目。从审题谋篇到语言表达,都在考功底。现用一个同学的升格作文试作分析。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初稿)  淮阴师院附中 刘 桐    心总是被莫名的力量牵引到很远的地方。  懵懂的我朗读着“关关睢鸠”的诗谣,和谐优雅的文字营造出唯美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古老情意,于是我就信了:“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Will you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ntest?  — I have long been expecting such an activity.  A. Its my pleasure.B. Not at all.  C. But why?D. Thats for sure.  2. The Wall
一  我们应该拿什么塑造孩子的心灵  近日,有人在微博晒出一本公开出版的儿童读物,这本读物中一篇题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的故事让网友直呼“接受不了”。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丑小鸭在听完鸭教授讲述的“丑小鸭”的故事后,也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在遭到妈妈的否定后,固执的丑小鸭选择了离家出走。不过,它却并没有像童话中的丑小鸭那样如愿变成白天鹅,而是被一名家庭主妇宰杀后,烹成了一道佳肴。  网友们纷纷
【失误作文】  本色最美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刘长明  “东施效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这个故事除了告诫人们切莫盲目模仿外,还昭示我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色最美。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徐本禹就是这样一个最美的人。  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山区支教,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徐本禹曾经回
锻炼“男根”可提高战斗力    许多人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男性性能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直接锻炼阴茎提高性能力的效果可能更好、更直接。它能强健阴茎,让勃起神经与组织变得更加健康,增加性交时的敏感度与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种锻炼方法:  阴茎指压法———无论是在疲软状态,还是在半勃起或充分勃起状态,反复持久地用手指抓捏(做握紧和放松动作)阴茎,可增强阴茎神经和血管等的活力,有效提高性能力
一、2009年试卷分析    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虽然全国各地试题不尽统一,但具有共性,沿袭了“稳中有变”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关注人文、关注生态、崇尚科学、贴近时尚与学生生活;一方面又在思维能力方面对考生的英语单科知识与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更加符合《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稳中求变,改中出新。试题质量日趋成熟,人文底蕴深厚,有一定理论深度与较高
【摘 要】 龙江书院作为井冈山精神的重要传承之地,在红色文化传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探索红色文化与龙江书院景观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并针对红色文化与书院景观融合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建议,对于弘扬红色书院,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龙江书院;红色文化;书院景观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