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主张给幼儿创造开放的、自由的活动天地,解放幼儿的天性,张扬幼儿的个性。本文以开放式运动区域为切入点,对如何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提高幼儿活动质量,激发幼儿童趣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开放式运动区域 自由 童趣
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传授幼儿更多的知识,而是为幼儿创造自由和谐的活动天地,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健康是指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幼儿教育要更注重幼儿的活动场所。当前幼儿教育已经逐渐开放化,空间、时间及教育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开放,为幼儿完整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放性的运动区域备受幼儿教师的青睐。运动区域是为幼儿创建的一个可以自主进行材料、同伴、活动方式等选择的,能够自主学习和自由表达意愿的运动环境,它能够让幼儿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的童趣天地,从而提高幼儿的运动质量。本文围绕幼儿开放式运动区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丰富环境,拓展活动平台
开放性的区域环境是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条件。以幼儿的身心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基础,将自然环境引入活动区域中,既可以有效利用场地,又可以满足幼儿自由活动的需求。如将运动区域分为游戏区、器材区、沙水区等,每个区域之间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隔离,各区域可以相通,利用水泥小路、塑胶跑道或者是回廊做成“钻爬区”隔开。这样方便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也可以避免因区域划分杂乱引起幼儿混乱和焦虑的情绪。相通的区域可以让幼儿主动地与他人结伴进行运动,突破区域的限制,方便幼儿更自由地与人交流。开放式的运动区域还可以随着季节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拓展,便于幼儿快乐地嬉戏品味。如夏天,让幼儿赤足爬爬小山坡,在沙中埋一些玩具,让他们“寻宝探险”;秋天,在青草地上捡捡落叶,玩一玩用轮胎自制的“滚圈”,让孩子们比赛看谁跑得最远,还可以将游戏区改成“放飞区”,让孩子们放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而冬天,沙水区成为溜冰场,孩子们手拉手一起滑冰,堆雪人。在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一起进行这些充满童趣的游戏,不但增强他们的体质,还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二、投放材料,寻找活动“源头”
开放式运动区域的构建并不单纯地在于创造场地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 材料”的科学整合,让幼儿在材料与环境的交叉互动中获得成长与进步。活动材料的投放讲究“多维度”,即尽可能多地在不同运动区域体现出材料的不同特征。如创造充满趣味性的新型材料:废旧塑料瓶剪成条编织成的小乌龟、废报纸、旧挂历团起来做成的各种小动物、水果、蔬菜、易拉罐做成的小高跷、旧纸箱做的收纳盒,等等。根据幼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个性差异,适当地为他们投放一些有层次感的材料供他们选择,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在平衡运动区域,为幼儿设计不同的田小树桩、轮胎和木板做成的小竹桥,纸板搭建的比较低但很宽的长凳,或者将平衡台分成固定和晃动两种等。实践证明,这些形象且生动的材料成为孩子运动兴趣的“源头”,在这些具有创造性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中,孩子们不但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由运动带来的快乐,还为学生提供进行更多难易程度不同运动的机会,既有效避免因单纯练习让幼儿产生的厌烦情绪,又让他们在不同材料的不同体验中积累更丰富的运动经验。
三、有效互动,构建自由天地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是构建开放式运动区域的重要内容,幼儿受自身能力的影响,对于一些运动或者不积极或者因有难度就退缩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协助和鼓励,同幼儿一起进行有效互动,让幼儿时刻保持运动的最佳状态和积极态度。教师可以做孩子们的“玩伴”,如在车类的运动区域,孩子们自己做小司机时间长了认为枯燥单调,这时教师可以做司机,让幼儿给老师“制造”一些小障碍,如用塑料瓶、小石块,或者是幼儿站成一条弯曲的“小路”,让司机通过,当老师顺利排除这些障碍走出“困境”时,幼儿兴奋地也想自己再试一试。这种富于变化的区域运动,既能够让孩子时刻保持运动的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运动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适时地启发与帮助对幼儿持续运动十分重要。如当孩子们面对轮胎和木板搭建的平衡木时,有的孩子会露出胆怯的表情,这时教师可以启发说:“佳佳想要挑战一项最难的运动,可是他好像缺一个小帮手,谁能帮助他一起完成这个运动?”这种带暗示性的启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继续运动的自信,另一方面为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
幼儿教育面临的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幼儿能够自由互动和自主探索的开放式运动区域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开放式运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合作的环境,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了和谐自由的平台。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实践以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构建策略,探索更丰富的运动资源,让新时期的幼儿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童趣天地中,快乐地运动,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筠景.提供路径解决问题——对我园开放式运动区域标记的一些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2013(7):163.
[2]李筠景.我园开展开放式运动区域的几个指导性原则[J].小学科学:教师,2013(12):19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开放式运动区域 自由 童趣
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传授幼儿更多的知识,而是为幼儿创造自由和谐的活动天地,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健康是指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幼儿教育要更注重幼儿的活动场所。当前幼儿教育已经逐渐开放化,空间、时间及教育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开放,为幼儿完整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放性的运动区域备受幼儿教师的青睐。运动区域是为幼儿创建的一个可以自主进行材料、同伴、活动方式等选择的,能够自主学习和自由表达意愿的运动环境,它能够让幼儿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的童趣天地,从而提高幼儿的运动质量。本文围绕幼儿开放式运动区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丰富环境,拓展活动平台
开放性的区域环境是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条件。以幼儿的身心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基础,将自然环境引入活动区域中,既可以有效利用场地,又可以满足幼儿自由活动的需求。如将运动区域分为游戏区、器材区、沙水区等,每个区域之间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隔离,各区域可以相通,利用水泥小路、塑胶跑道或者是回廊做成“钻爬区”隔开。这样方便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也可以避免因区域划分杂乱引起幼儿混乱和焦虑的情绪。相通的区域可以让幼儿主动地与他人结伴进行运动,突破区域的限制,方便幼儿更自由地与人交流。开放式的运动区域还可以随着季节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拓展,便于幼儿快乐地嬉戏品味。如夏天,让幼儿赤足爬爬小山坡,在沙中埋一些玩具,让他们“寻宝探险”;秋天,在青草地上捡捡落叶,玩一玩用轮胎自制的“滚圈”,让孩子们比赛看谁跑得最远,还可以将游戏区改成“放飞区”,让孩子们放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而冬天,沙水区成为溜冰场,孩子们手拉手一起滑冰,堆雪人。在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一起进行这些充满童趣的游戏,不但增强他们的体质,还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二、投放材料,寻找活动“源头”
开放式运动区域的构建并不单纯地在于创造场地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 材料”的科学整合,让幼儿在材料与环境的交叉互动中获得成长与进步。活动材料的投放讲究“多维度”,即尽可能多地在不同运动区域体现出材料的不同特征。如创造充满趣味性的新型材料:废旧塑料瓶剪成条编织成的小乌龟、废报纸、旧挂历团起来做成的各种小动物、水果、蔬菜、易拉罐做成的小高跷、旧纸箱做的收纳盒,等等。根据幼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个性差异,适当地为他们投放一些有层次感的材料供他们选择,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在平衡运动区域,为幼儿设计不同的田小树桩、轮胎和木板做成的小竹桥,纸板搭建的比较低但很宽的长凳,或者将平衡台分成固定和晃动两种等。实践证明,这些形象且生动的材料成为孩子运动兴趣的“源头”,在这些具有创造性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中,孩子们不但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由运动带来的快乐,还为学生提供进行更多难易程度不同运动的机会,既有效避免因单纯练习让幼儿产生的厌烦情绪,又让他们在不同材料的不同体验中积累更丰富的运动经验。
三、有效互动,构建自由天地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是构建开放式运动区域的重要内容,幼儿受自身能力的影响,对于一些运动或者不积极或者因有难度就退缩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协助和鼓励,同幼儿一起进行有效互动,让幼儿时刻保持运动的最佳状态和积极态度。教师可以做孩子们的“玩伴”,如在车类的运动区域,孩子们自己做小司机时间长了认为枯燥单调,这时教师可以做司机,让幼儿给老师“制造”一些小障碍,如用塑料瓶、小石块,或者是幼儿站成一条弯曲的“小路”,让司机通过,当老师顺利排除这些障碍走出“困境”时,幼儿兴奋地也想自己再试一试。这种富于变化的区域运动,既能够让孩子时刻保持运动的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运动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适时地启发与帮助对幼儿持续运动十分重要。如当孩子们面对轮胎和木板搭建的平衡木时,有的孩子会露出胆怯的表情,这时教师可以启发说:“佳佳想要挑战一项最难的运动,可是他好像缺一个小帮手,谁能帮助他一起完成这个运动?”这种带暗示性的启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继续运动的自信,另一方面为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
幼儿教育面临的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幼儿能够自由互动和自主探索的开放式运动区域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开放式运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合作的环境,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了和谐自由的平台。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实践以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构建策略,探索更丰富的运动资源,让新时期的幼儿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童趣天地中,快乐地运动,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筠景.提供路径解决问题——对我园开放式运动区域标记的一些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2013(7):163.
[2]李筠景.我园开展开放式运动区域的几个指导性原则[J].小学科学:教师,2013(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