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公开发表论文,发现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主要从基本理念、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今后研究思路。
關键词: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11-01
1 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1.1 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理念研究。
有11篇文献从各种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理念,探讨了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策略。喻义东(2015)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属性及教育原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决定其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继承性与民族性、人本性与大众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基本属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基于其基本属性,坚持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实现教育目标。”石中英(2014)提出了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大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行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徐金超(2014)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方向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1.2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首先,关注价值观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注重解决未成年人认知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回避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熊建生;谈梦骐(2015)、辛世俊(2017)探讨了生活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郑金鹏(2015)、尚红杏(2016)主要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王天桥(2015)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传播机制;梁家峰(2017)探析了日常生活仪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认为日常生活仪式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价值观教育载体,涵盖日常政治仪式、民俗节庆仪式和人生礼仪。探究日常生活仪式的主要仪节、象征符号和价值意蕴,调节日常生活仪式发展方向,整合日常生活仪式系统,追寻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层面整合协同。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通过不同学科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高效结合,不同阶段的衔接和不同参与方的协同,从而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价值观。冉杰(2016)从协同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梳理:目标是教育系统的序参数,集体性目标是教育目标系统的序参数,践行是教育目标构成中的序参数;党政机关是教育主体系统的序参数,价值共识是教育内容系统的序参数,隐性教育方法是教育方法系统的序参数;评价方法是教育评价系统的序参数,而可信性是教育评价方法系统的序参数。肖如恩(2016)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古今中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经验,调查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现状,进而提出促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的四大机制:牵引机制、沟通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再次,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拓展。部分学者谈论精神文化产品如电视剧、图书馆等在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作用;社会工作介入对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的研究等多位一体建设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如尹秋琳的《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核心价值的实现》,荣梅、徐青青、叶松庆的《利用电视剧文化促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展的教育引导对策》;薛洪娟的《论大众传播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引导》;费娜的《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3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研究。
学界积极致力于研究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崔振成(2014)探索了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基本困境:介入限度问题、内容遴选问题、方式方法问题。董 芸 左志德(2016)从接受理论视域探索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解偏差、教育內容的安排设计忽视了学生的“期待视界”、教育方法单向性、教育评价目标轻人的发展和评价内容重认知轻行为等评价体系的偏差。岳新凤提出“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重要环节都存在一些偏差:家庭教育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内容片而单一、教育方式传统简单、重言传轻身教等问题;学校教育存在着在认识上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内容上时常脱离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手段上过分依赖单向灌输、实践上缺乏情感关怀等问题;社会教育因存在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大众传播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法制建设上的某些不健全因素等,也导致了教育效果的差强人意。”另外,王淑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索》中论述了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等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沈妩在《乡村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境和突破路径》一文中提出:“乡村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境主要在于乡村价值体系多元化;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日渐式微;低俗文化呈滋长蔓延之势;乡土文化的边缘化;学校教育的“城市”导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的弱化。因此强化价值引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量变得尤为重要”沈壮海认为,整个社会机体的神经系统所在是学校教育体系所塑造的。“融于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还应该融于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教育环境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激扬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热土。“融于教”,关键在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服务者都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做好领路人和带头人。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进行了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类课堂的研究。
2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综上,当前学界对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效,但是当前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在解决一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和不完备: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的社会形态研究较多,从个体内在心理发展和内在感受研究较少。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论述较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研究较少。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社会政治需求和学校教育要求角度研究较多,以个体内在需要和发展过程来研究较少。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操作上,认知形成和行为训练研究较多,从个体内在情怀、情感因素考虑的研究较少,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价值观深层次一致性教育研究有待加强。
3 今后研究思路
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学界主流,是我们研究遵循的方向,今后研究有必要从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角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
3.1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理探讨。当代的未成年人正享受他们父辈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必然也就形成了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态度;他们在思想空前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自然就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着父辈想也不敢想的自由和放纵;他们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必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一定意义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更具人性,发展也会更加全面。价值观教育供给单一性与未成年人的需求多样性存在较大矛盾,注重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是当前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其内在成长的必然选择。
3.2 探求基于“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学者对于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去分析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偏差。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习惯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等价值观认知层面的传递与灌输。对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未成年人,即使注意到行为的重要作用,我们大多数时间里也习惯于使用教训、限制、规定、惩戒等手段。另外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缺失情感体验,认知、情感和行为错位,探求以“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研究,避免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的传递与灌输和行为规范上的教训、限制、规定、惩戒等手段。
3.3 价值观教育需回应社会性发展需求和自主选择融合需求。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如: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典型教育法等在培养学生价值辨析和选择的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策略应由代替接受转向培育未成年人自主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引领未成年人多元的价值取向,从人的发展角度去构建基于日常生活方式的未成年人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
总之,深入探讨影响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要素和不利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和维度,从而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模型和融于生活方式的践行机制,提升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董芸;左志德.接受理论视域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评论,2016(6)
[2] 王英英.灌输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析[J].黑河学刊,2017(1)
[3] 李祥.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4] 马吉宏.从内尔·诺丁斯的关心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编号 2011QNJY30) 的部分成果。
關键词: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11-01
1 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1.1 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理念研究。
有11篇文献从各种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理念,探讨了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策略。喻义东(2015)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属性及教育原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决定其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继承性与民族性、人本性与大众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基本属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基于其基本属性,坚持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实现教育目标。”石中英(2014)提出了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大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行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徐金超(2014)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方向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1.2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首先,关注价值观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注重解决未成年人认知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回避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熊建生;谈梦骐(2015)、辛世俊(2017)探讨了生活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郑金鹏(2015)、尚红杏(2016)主要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王天桥(2015)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传播机制;梁家峰(2017)探析了日常生活仪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认为日常生活仪式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价值观教育载体,涵盖日常政治仪式、民俗节庆仪式和人生礼仪。探究日常生活仪式的主要仪节、象征符号和价值意蕴,调节日常生活仪式发展方向,整合日常生活仪式系统,追寻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层面整合协同。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通过不同学科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高效结合,不同阶段的衔接和不同参与方的协同,从而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价值观。冉杰(2016)从协同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梳理:目标是教育系统的序参数,集体性目标是教育目标系统的序参数,践行是教育目标构成中的序参数;党政机关是教育主体系统的序参数,价值共识是教育内容系统的序参数,隐性教育方法是教育方法系统的序参数;评价方法是教育评价系统的序参数,而可信性是教育评价方法系统的序参数。肖如恩(2016)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古今中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经验,调查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现状,进而提出促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的四大机制:牵引机制、沟通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再次,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拓展。部分学者谈论精神文化产品如电视剧、图书馆等在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作用;社会工作介入对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的研究等多位一体建设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如尹秋琳的《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核心价值的实现》,荣梅、徐青青、叶松庆的《利用电视剧文化促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展的教育引导对策》;薛洪娟的《论大众传播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引导》;费娜的《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3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研究。
学界积极致力于研究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崔振成(2014)探索了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基本困境:介入限度问题、内容遴选问题、方式方法问题。董 芸 左志德(2016)从接受理论视域探索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解偏差、教育內容的安排设计忽视了学生的“期待视界”、教育方法单向性、教育评价目标轻人的发展和评价内容重认知轻行为等评价体系的偏差。岳新凤提出“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重要环节都存在一些偏差:家庭教育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内容片而单一、教育方式传统简单、重言传轻身教等问题;学校教育存在着在认识上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内容上时常脱离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手段上过分依赖单向灌输、实践上缺乏情感关怀等问题;社会教育因存在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大众传播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法制建设上的某些不健全因素等,也导致了教育效果的差强人意。”另外,王淑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索》中论述了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等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沈妩在《乡村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境和突破路径》一文中提出:“乡村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境主要在于乡村价值体系多元化;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日渐式微;低俗文化呈滋长蔓延之势;乡土文化的边缘化;学校教育的“城市”导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的弱化。因此强化价值引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量变得尤为重要”沈壮海认为,整个社会机体的神经系统所在是学校教育体系所塑造的。“融于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还应该融于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教育环境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激扬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热土。“融于教”,关键在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服务者都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做好领路人和带头人。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进行了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类课堂的研究。
2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综上,当前学界对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效,但是当前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在解决一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和不完备: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的社会形态研究较多,从个体内在心理发展和内在感受研究较少。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论述较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研究较少。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社会政治需求和学校教育要求角度研究较多,以个体内在需要和发展过程来研究较少。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操作上,认知形成和行为训练研究较多,从个体内在情怀、情感因素考虑的研究较少,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价值观深层次一致性教育研究有待加强。
3 今后研究思路
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学界主流,是我们研究遵循的方向,今后研究有必要从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角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
3.1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理探讨。当代的未成年人正享受他们父辈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必然也就形成了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态度;他们在思想空前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自然就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着父辈想也不敢想的自由和放纵;他们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必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一定意义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更具人性,发展也会更加全面。价值观教育供给单一性与未成年人的需求多样性存在较大矛盾,注重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是当前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其内在成长的必然选择。
3.2 探求基于“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学者对于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去分析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偏差。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习惯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等价值观认知层面的传递与灌输。对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未成年人,即使注意到行为的重要作用,我们大多数时间里也习惯于使用教训、限制、规定、惩戒等手段。另外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缺失情感体验,认知、情感和行为错位,探求以“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研究,避免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的传递与灌输和行为规范上的教训、限制、规定、惩戒等手段。
3.3 价值观教育需回应社会性发展需求和自主选择融合需求。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如: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典型教育法等在培养学生价值辨析和选择的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策略应由代替接受转向培育未成年人自主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引领未成年人多元的价值取向,从人的发展角度去构建基于日常生活方式的未成年人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
总之,深入探讨影响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要素和不利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和维度,从而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模型和融于生活方式的践行机制,提升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董芸;左志德.接受理论视域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评论,2016(6)
[2] 王英英.灌输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析[J].黑河学刊,2017(1)
[3] 李祥.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4] 马吉宏.从内尔·诺丁斯的关心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编号 2011QNJY30) 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