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着要做中国最好的电视制作公司的理想,李静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她每天有家不回,天天和同事们混在一起,开会、看碟、聊天、想创意、做节目。在那些脸上挂着笑、内心流着泪的拉广告的日子里,戴军给了她莫大的支持。
穿着深V晚装拉广告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静风风火火地冲进工作室,将一盘带子丢到桌上说,你们快看看这个。几个人赶紧围过来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笑笑小电影》。这是美国的一个娱乐节目,专门在街上捉弄人,然后把路人的各种反应偷拍下来。节目中还插播了一些搞笑访谈,既有大人问小孩,也有小孩问大人,而那些小孩的回答往往更精彩,逗得人捧腹大笑。李静想,这个形式不错,我们的明星访谈也可以加入小孩的元素。几番商讨之后,“李静加孩子”的采访组合被定了下来,节目名称就叫《小鸡捉老鹰》。
《小鸡捉老鹰》是做出来了,可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这要在哪播啊?这时,一个朋友给了李静一张全国有线电视台的名录。李静一咬牙,就开始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打电话,只要对方稍微有点兴趣,她就赶紧坐着飞机、火车去找人。“你们就白播吧,把广告时段给我们。如果3个月没赚钱,你们就停了它。”这主意打动了不少台领导。
广告收入就像一条生死线,决定着民营电视的存亡,然而李静只顾带着自己的团队打磨节目内容,没时间也没意识去建设自己的营销团队。节目上线一个月后,会计跟她说,咱账上就剩2000块钱了。李静心想,坏了,节目第二阶段的制作费没着落了。把各个台的广告时段汇总起来,价值超过了1000万,这要是能卖出100万也行,但实际上只卖出了几万,根本不够填补制作成本。
虽然此时的《小鸡捉老鹰》减少了童言无忌的成分,开始了李静和戴军男女双人搭档主持的模式,但这个模式也没有招来广告商的青睐。
创意,只需心生意念,而生意,则需要马不停蹄。李静一边制作节目,一边亲自去跑客户。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坐在一大帮陌生人中间做惺惺相惜状。在酒局上,本来只能喝二两,她一定喝4两,让对方觉得自己够义气。好几次喝完酒回去就吐,吐完又哇哇哭,哭完擦干眼泪再继续开策划会。
这一切,戴军都看在眼里。一次,李静穿了件后背深V的晚装,化了个大浓妆就准备出门。戴军问:“你去哪儿?”李静说:“我去拉赞助。”戴军说:“别喝太多。”李静说了句“行”,转身出门。戴军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美丽而清冷。
晚上8点钟,大家都还在工作室没走,李静突然从门外冲进来,一头冲进办公室,关起门就大哭。戴军进去拍拍她的肩膀,李静一仰脸,妆都花了,“你说我容易吗?本来做一个主持人好好的,现在却要看别人的脸色!”“谈成没?”戴军问。“没有。”李静摇摇头。“下次把露背的深V反过来穿就行了。”戴军说。李静一听,转而破涕大笑。
失去了惟一的救命稻草
这时有个广告公司找上门,说可以给李静两百万,然后把一年的广告时段都包下来,他们有一个广东的大客户。李静觉得这样挺好,自己可以专心做节目了。但李媛有些担心,这么大个广告公司连台车都没有,每次都坐地铁来,怎么看都像骗子。李静说,没事,这叫勤俭,于是把合同签了。
谁知道合同一签对方就开始磨叽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李静就成天追着人要钱,得到的答复却总是“再等一等,客户还没给我们打钱呢”。又过了一阵子,李静觉得不能再这么不清不楚下去了,就决定去跟对方摊牌。结果到那公司一看,傻眼了。办公室都找不着了,一帮子人全跑了。李静的心都凉透了,当时她已经为节目欠了一屁股的债,这时候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却折了。
李静带上助理赶到东莞,找到了广告公司背后的那个客户。客户说:“我没跟你签合同,是他们把钱卷走了。”李静说:“他们卷了您一半的钱,还有另一半您要给我们。节目全都播了,您也看了,是不是?”
这些广东老板喜欢喝功夫茶,天天都喝,李静就连着一个星期每天坐在对面看他们喝。人家说:“你回去吧。”李静说:“你给我钱,我就走。我还要回去做节目。”最后,客户说:“就10万块钱,你回去吧。”李静很难受,但还是接过钱,走了。她想,有总比没有强,而且节目还要做,不能在这干耗着。
回去以后,她心里憋屈,就问戴军:“我是不是特傻,把人都想得那么美好?”戴军说:“没有,不好的一堆儿被你赶上了。咱们诅咒他们,明天公司就破产!”“对,太缺德,铁定要遭报应!”于是两个人一起把这帮“孙子”骂了个痛快。
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这之后到了发工资的日子,竟然没有一个人要钱。戴军也不要,还反过来请工作室的大家吃饭。其实在李静最难的这段日子,也是戴军最难的时候。而说到“傻”,他比李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戴军正在和经纪公司闹解约,经纪公司的人还给全国各个电台打电话:“戴军的唱片约在我们手里,你们如果敢请他去唱歌,我们就告你。”这事要是碰上别的艺人,才不管呢,该演出演出,该唱歌唱歌,那合同条款本身就有问题,还说不好是谁违约呢。但戴军特老实,他觉得唱片约确实在人家手里,不能再唱歌了,不过还好,还能做主持。戴军说,人在窘迫的时候看到另一个人的窘迫,就会有一种同病相怜。
但李静看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情,她和戴军似乎都能当成段子讲出来,而且永远是从一个人的相声变成两个人的小品。一次李静被叫去陪客户唱歌,一回来就跟戴军说:“今天那傻帽儿唱歌了。”说着还比画起来,“我还给他鼓掌来着。”戴军问:“哪个傻帽儿?”李静想了想,说:“唉,我是傻帽。”
其实李静和戴军一直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他们会永不放弃善意;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才能更放肆地拿烦恼开涮。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大家不拿工资还能整天笑得脸疼。李静说:“戴军是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的。他的主持,让人笑,他的笑,让人勇敢。”
被同一个贵人相救
那时候,有个人和戴军一样站在李静身边,这个人就是戴军的经纪人苏威。苏威是南京女孩,1994年从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当同学们纷纷踏入外贸、银行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时候,苏威却到南京电台做起了DJ。 1999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她加盟江苏卫视的《超级震撼》节目,成为了一名艺人统筹。也就是在这个节目上她认识了戴军,后来成了他的经纪人。只要在北京,她就会跟着戴军去录影,自然就加盟了李静团队的麻辣宴席并成为了李静和戴军两人共同的朋友。
2001年,江苏台准备推一档新节目。苏威跟台里的关系一直不错,听到要招标的消息就立马告诉了李静:“这个咱们可以试试。”可要竞标就要先做个样片出来,租棚搭景以及制作的钱都要自己先出。苏威很清楚,那段时间李静公司账面上的钱从没超过一万块。于是她对李静说:“静,我有10万块,你先拿去用吧,就这么多。”李静一愣,不知该说什么好。最终,李静没要这笔钱,而是选择向手头更宽裕的朋友借,不过她对苏威说:“够朋友。”
后来,苏威又找了个台湾的导演帮李静打造新节目。人家台湾导演对居住条件要求很高,李静心想,我哪有钱给人订宾馆租高级公寓啊。没想到苏威说:“静,那个台湾老师住我家就完了,租房太贵。”于是,苏威从自己在北京的房子里搬出来,和李静在工作室打起了地铺。
经过一番认真的折腾,样片获得了台里的认可,一笔制作费随即送到了李静的手上,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这档节目播出后的收视非常理想,尽管播出的周期并不长,却为李静今后与电视台的深入合作打好了伏笔,同时也让她更加体会到了“朋友”之重。
经历了这乱糟糟的一堆事,李静总算理清了思路:做好节目不是只把节目做好就可以的,于是她背着自己的大包继续游走在各地的电视台和广告主之间,她不怕困难,她只怕自己在困难面前麻木。她时时用各种“口号”来刺激自己的心脏,也刺激团队的神经。“你们一定要知道,咱们将来一定能成为最牛的制作公司,我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办公室里,散兵游勇们弱弱地望着李静,眨眨眼说:“姐,你这又喝多了吧?”李静说:“事儿还没成,我不敢醉。
2000年的一天,在小西天的李静工作室中,一盆“乱炖”刚刚出锅。这是一群人的午餐,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即将进棚录制的新节目,节目后来的名字,叫《超级访问》。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日子似乎有些虚渺,跑掉的广告代理再也没找到,李静抵押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戴军与唱片公司彻底分道扬镳,连实习生艳艳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感情,唯有做饭阿姨每天中午的“乱炖”是非常现实的味道。
2000年6月,在长达半年的商讨与筹备之后,一档名叫《超级大明星》的访谈节目终于进棚了。
(待续)
摘自《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李静/戴军/朱冰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定价:35.00元
穿着深V晚装拉广告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静风风火火地冲进工作室,将一盘带子丢到桌上说,你们快看看这个。几个人赶紧围过来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笑笑小电影》。这是美国的一个娱乐节目,专门在街上捉弄人,然后把路人的各种反应偷拍下来。节目中还插播了一些搞笑访谈,既有大人问小孩,也有小孩问大人,而那些小孩的回答往往更精彩,逗得人捧腹大笑。李静想,这个形式不错,我们的明星访谈也可以加入小孩的元素。几番商讨之后,“李静加孩子”的采访组合被定了下来,节目名称就叫《小鸡捉老鹰》。
《小鸡捉老鹰》是做出来了,可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这要在哪播啊?这时,一个朋友给了李静一张全国有线电视台的名录。李静一咬牙,就开始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打电话,只要对方稍微有点兴趣,她就赶紧坐着飞机、火车去找人。“你们就白播吧,把广告时段给我们。如果3个月没赚钱,你们就停了它。”这主意打动了不少台领导。
广告收入就像一条生死线,决定着民营电视的存亡,然而李静只顾带着自己的团队打磨节目内容,没时间也没意识去建设自己的营销团队。节目上线一个月后,会计跟她说,咱账上就剩2000块钱了。李静心想,坏了,节目第二阶段的制作费没着落了。把各个台的广告时段汇总起来,价值超过了1000万,这要是能卖出100万也行,但实际上只卖出了几万,根本不够填补制作成本。
虽然此时的《小鸡捉老鹰》减少了童言无忌的成分,开始了李静和戴军男女双人搭档主持的模式,但这个模式也没有招来广告商的青睐。
创意,只需心生意念,而生意,则需要马不停蹄。李静一边制作节目,一边亲自去跑客户。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坐在一大帮陌生人中间做惺惺相惜状。在酒局上,本来只能喝二两,她一定喝4两,让对方觉得自己够义气。好几次喝完酒回去就吐,吐完又哇哇哭,哭完擦干眼泪再继续开策划会。
这一切,戴军都看在眼里。一次,李静穿了件后背深V的晚装,化了个大浓妆就准备出门。戴军问:“你去哪儿?”李静说:“我去拉赞助。”戴军说:“别喝太多。”李静说了句“行”,转身出门。戴军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美丽而清冷。
晚上8点钟,大家都还在工作室没走,李静突然从门外冲进来,一头冲进办公室,关起门就大哭。戴军进去拍拍她的肩膀,李静一仰脸,妆都花了,“你说我容易吗?本来做一个主持人好好的,现在却要看别人的脸色!”“谈成没?”戴军问。“没有。”李静摇摇头。“下次把露背的深V反过来穿就行了。”戴军说。李静一听,转而破涕大笑。
失去了惟一的救命稻草
这时有个广告公司找上门,说可以给李静两百万,然后把一年的广告时段都包下来,他们有一个广东的大客户。李静觉得这样挺好,自己可以专心做节目了。但李媛有些担心,这么大个广告公司连台车都没有,每次都坐地铁来,怎么看都像骗子。李静说,没事,这叫勤俭,于是把合同签了。
谁知道合同一签对方就开始磨叽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李静就成天追着人要钱,得到的答复却总是“再等一等,客户还没给我们打钱呢”。又过了一阵子,李静觉得不能再这么不清不楚下去了,就决定去跟对方摊牌。结果到那公司一看,傻眼了。办公室都找不着了,一帮子人全跑了。李静的心都凉透了,当时她已经为节目欠了一屁股的债,这时候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却折了。
李静带上助理赶到东莞,找到了广告公司背后的那个客户。客户说:“我没跟你签合同,是他们把钱卷走了。”李静说:“他们卷了您一半的钱,还有另一半您要给我们。节目全都播了,您也看了,是不是?”
这些广东老板喜欢喝功夫茶,天天都喝,李静就连着一个星期每天坐在对面看他们喝。人家说:“你回去吧。”李静说:“你给我钱,我就走。我还要回去做节目。”最后,客户说:“就10万块钱,你回去吧。”李静很难受,但还是接过钱,走了。她想,有总比没有强,而且节目还要做,不能在这干耗着。
回去以后,她心里憋屈,就问戴军:“我是不是特傻,把人都想得那么美好?”戴军说:“没有,不好的一堆儿被你赶上了。咱们诅咒他们,明天公司就破产!”“对,太缺德,铁定要遭报应!”于是两个人一起把这帮“孙子”骂了个痛快。
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这之后到了发工资的日子,竟然没有一个人要钱。戴军也不要,还反过来请工作室的大家吃饭。其实在李静最难的这段日子,也是戴军最难的时候。而说到“傻”,他比李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戴军正在和经纪公司闹解约,经纪公司的人还给全国各个电台打电话:“戴军的唱片约在我们手里,你们如果敢请他去唱歌,我们就告你。”这事要是碰上别的艺人,才不管呢,该演出演出,该唱歌唱歌,那合同条款本身就有问题,还说不好是谁违约呢。但戴军特老实,他觉得唱片约确实在人家手里,不能再唱歌了,不过还好,还能做主持。戴军说,人在窘迫的时候看到另一个人的窘迫,就会有一种同病相怜。
但李静看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情,她和戴军似乎都能当成段子讲出来,而且永远是从一个人的相声变成两个人的小品。一次李静被叫去陪客户唱歌,一回来就跟戴军说:“今天那傻帽儿唱歌了。”说着还比画起来,“我还给他鼓掌来着。”戴军问:“哪个傻帽儿?”李静想了想,说:“唉,我是傻帽。”
其实李静和戴军一直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他们会永不放弃善意;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才能更放肆地拿烦恼开涮。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大家不拿工资还能整天笑得脸疼。李静说:“戴军是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的。他的主持,让人笑,他的笑,让人勇敢。”
被同一个贵人相救
那时候,有个人和戴军一样站在李静身边,这个人就是戴军的经纪人苏威。苏威是南京女孩,1994年从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当同学们纷纷踏入外贸、银行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时候,苏威却到南京电台做起了DJ。 1999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她加盟江苏卫视的《超级震撼》节目,成为了一名艺人统筹。也就是在这个节目上她认识了戴军,后来成了他的经纪人。只要在北京,她就会跟着戴军去录影,自然就加盟了李静团队的麻辣宴席并成为了李静和戴军两人共同的朋友。
2001年,江苏台准备推一档新节目。苏威跟台里的关系一直不错,听到要招标的消息就立马告诉了李静:“这个咱们可以试试。”可要竞标就要先做个样片出来,租棚搭景以及制作的钱都要自己先出。苏威很清楚,那段时间李静公司账面上的钱从没超过一万块。于是她对李静说:“静,我有10万块,你先拿去用吧,就这么多。”李静一愣,不知该说什么好。最终,李静没要这笔钱,而是选择向手头更宽裕的朋友借,不过她对苏威说:“够朋友。”
后来,苏威又找了个台湾的导演帮李静打造新节目。人家台湾导演对居住条件要求很高,李静心想,我哪有钱给人订宾馆租高级公寓啊。没想到苏威说:“静,那个台湾老师住我家就完了,租房太贵。”于是,苏威从自己在北京的房子里搬出来,和李静在工作室打起了地铺。
经过一番认真的折腾,样片获得了台里的认可,一笔制作费随即送到了李静的手上,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这档节目播出后的收视非常理想,尽管播出的周期并不长,却为李静今后与电视台的深入合作打好了伏笔,同时也让她更加体会到了“朋友”之重。
经历了这乱糟糟的一堆事,李静总算理清了思路:做好节目不是只把节目做好就可以的,于是她背着自己的大包继续游走在各地的电视台和广告主之间,她不怕困难,她只怕自己在困难面前麻木。她时时用各种“口号”来刺激自己的心脏,也刺激团队的神经。“你们一定要知道,咱们将来一定能成为最牛的制作公司,我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办公室里,散兵游勇们弱弱地望着李静,眨眨眼说:“姐,你这又喝多了吧?”李静说:“事儿还没成,我不敢醉。
2000年的一天,在小西天的李静工作室中,一盆“乱炖”刚刚出锅。这是一群人的午餐,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即将进棚录制的新节目,节目后来的名字,叫《超级访问》。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日子似乎有些虚渺,跑掉的广告代理再也没找到,李静抵押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戴军与唱片公司彻底分道扬镳,连实习生艳艳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感情,唯有做饭阿姨每天中午的“乱炖”是非常现实的味道。
2000年6月,在长达半年的商讨与筹备之后,一档名叫《超级大明星》的访谈节目终于进棚了。
(待续)
摘自《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李静/戴军/朱冰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定价: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