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为了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能充分发挥本身的各种功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要求,在广泛借鉴现有课程评价标准与模式的基础上,文章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 评价原则
一、前言
教育计划中的任何课程都是基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那么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当然需要通过评价才能够得到证实,因此无论教育观念发生怎么的变化,无论实施怎样的课程改革,评价都是必需的。体育课程当然不能例外,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可以借鉴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体育课程评价时应注重体育教育的特点。
二、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既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评价,即是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说,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即开设各门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评价等。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只有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价才会使课程设计更规范合理,决策更科学易行,实施更富有成效。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评价主体的目的、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有关课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影响等。
三、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依据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界定,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则是根据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以某些科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体育教育课程的方案、内容、活动及其社会效果等相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既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对体育教育课程本身的评价。体育教育的课程评价不仅是对教与学成果的测定,也是对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检查。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依据体育教育自身特点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事实判断是对事物进行量或质的记述,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它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观性,即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事实判断是课程评价活动的基础,因此评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要协调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对成人教育课程客观一致的评价。
(二)重视学习性原则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主观图式的过程。因而,在对体育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学习为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为前提。
(三)相关性原则
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应与体育教育课程目标高度一致,对于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背离这一目标。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集合、权集合和测量标准应完整、准确的反映目标,借助于指标体系的指挥导向作用,促进目标的实现”。
(四)多元性原则
传统课程评价主要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不仅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关注体育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体育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注重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体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现和发展体育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树立自信。我们既要重视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更要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把课程实施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四、结语
以上仅从四个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的原则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理念,还应该有其他原则等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实际评价过程中,上述几条原则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应该综合运用。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只有认真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评价工作得到顺利、有效地宣扬,才能使评价功能得到真正的加强,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尽快辉煌。
参考文献:
[1] 肖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考核内容与办法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6):808-810.
[2] 林智中.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9).
[3] 肖波.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成绩考核的实践内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92-94.
[4] 卓杰先等.高专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2):83-88.
[5] 王莉丽.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4):92-96.
摘 要 为了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能充分发挥本身的各种功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要求,在广泛借鉴现有课程评价标准与模式的基础上,文章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 评价原则
一、前言
教育计划中的任何课程都是基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那么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当然需要通过评价才能够得到证实,因此无论教育观念发生怎么的变化,无论实施怎样的课程改革,评价都是必需的。体育课程当然不能例外,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可以借鉴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体育课程评价时应注重体育教育的特点。
二、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既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评价,即是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说,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即开设各门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评价等。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只有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价才会使课程设计更规范合理,决策更科学易行,实施更富有成效。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评价主体的目的、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有关课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影响等。
三、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依据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界定,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则是根据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以某些科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体育教育课程的方案、内容、活动及其社会效果等相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既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对体育教育课程本身的评价。体育教育的课程评价不仅是对教与学成果的测定,也是对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检查。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依据体育教育自身特点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事实判断是对事物进行量或质的记述,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它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观性,即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事实判断是课程评价活动的基础,因此评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要协调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对成人教育课程客观一致的评价。
(二)重视学习性原则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主观图式的过程。因而,在对体育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学习为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为前提。
(三)相关性原则
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应与体育教育课程目标高度一致,对于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背离这一目标。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集合、权集合和测量标准应完整、准确的反映目标,借助于指标体系的指挥导向作用,促进目标的实现”。
(四)多元性原则
传统课程评价主要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不仅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关注体育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体育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注重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体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现和发展体育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树立自信。我们既要重视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更要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把课程实施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四、结语
以上仅从四个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的原则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理念,还应该有其他原则等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实际评价过程中,上述几条原则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应该综合运用。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只有认真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评价工作得到顺利、有效地宣扬,才能使评价功能得到真正的加强,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尽快辉煌。
参考文献:
[1] 肖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考核内容与办法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6):808-810.
[2] 林智中.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9).
[3] 肖波.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成绩考核的实践内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92-94.
[4] 卓杰先等.高专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2):83-88.
[5] 王莉丽.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4):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