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然而,在农村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倾注了更多力量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构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以期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地帮助。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从地方政府带着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博弈入手,对中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的改革进行阐述,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模型,并探索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均衡,寻找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 均衡分析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b)--02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比较落后,金融改革滞后,在资金供给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就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农村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大部分的储蓄资金都流向了城市,导致金融对农村的扶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本文主要从博弈论和多方均衡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农贷者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均衡发展。
1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风险防范机制并不完善
农村的农业生产风险较大,主要是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农产量的增减,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入。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贷款融资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于一部分具有较高风险的农户来说,他们在融资贷款上十分困难,且具有高风险性。此外,金融机构本身追求盈利性,就很难在农村吸引外来资金,而且农村银行的储蓄金也很容易流向城市,造成农村本地资金供给不足,一些金融政策无法实施。由此可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积聚,影响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2 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金融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在农村开展征信系统建设起步比较晚,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在征信系统方面,主体并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平台建设缺乏统一的采集标准。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地掌握贷款者的信用情况,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其次是农村缺乏信用教育,农民没有很强的信用意识,对征信系统的使用也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出现很多躲债、赖债的现象,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不敢将资金贷给农民。
1.3 缺乏健全的信贷担保机制
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缺乏健全的信贷担保机制,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大部分农民会选择用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充当信贷的担保物,但是这种方式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一旦采取强制措施,在房屋,土地等回收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导致农村贷款担保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银行一般会采用信用贷款等方式,但是农村缺乏信用教育和宣传,导致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
1.4 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比较少,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大部分的银行将资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农民获得资金的渠道也十分匮乏。金融机构在建设方面比较单一,提供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还缺乏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农民在办理贷款时,若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仅选择的方式比较多,还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确保农民在信用贷款等方面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但是由于没有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导致农村的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缓慢。
2 农村金融市场博弈分析
2.1 金融机构和农贷者的博弈分析
对于农贷者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违约,这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违约所带来的严重性,缺乏信用宣传和教育,没有较高的信用文化,这就导致了在博弈过程中,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对违约者的制裁弹性比较大,刑事处罚对金融机构没有任何意义,农贷者所抵押的土地、房屋等价值低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贷款的情况不容乐观,资金总量在不断地减少,大量的资金都涌向了城市,对农民进行的贷款项目也愈发保守,利率越来越高,贷款困难度也随之提升。
农业贷款为I,利率为r,金融机构的收益为w,农贷者得到的收益为v,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前提必须要满足w+v>I(1+r),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收益和农贷者的收益必须要大于农业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且只有当农贷者在到期偿还了w=I(1+r)时才会对农贷者进行贷款。若是农贷者不还贷,金融机构失去的资金为I,而农贷者的收益为w+v。当农贷者和金融机构都不准备贷款,双方的收益为0。若是并不存在第三方的担保,参与贷款人员是处于一个动态环境当中,这种情况下,农贷者占据较大的优势,一旦农贷者抵赖,金融机构将没有任何的收益。金融机构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处于第一阶段不貸款,双方很容易陷入纠缠的困境当中,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直处于抑制的状态。若是存在第三方的约束和监督,对农民进行信用征集,金融组织付出成本c,一旦出现违约的情况,将不再继续发放贷款,而且其他的金融组织也能获得农贷者的信息,使得农贷者无法和其他的机构进行交易,损失了自身的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农贷者会选择维护自己的信用度,这时双方所呈现的博弈均衡为(贷款,守约)。
2.2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也存在博弈均衡,当农贷者需要融资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接受政府指导发放贷款,或者是政府指导拒绝贷款。这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第一次博弈,博弈结果为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放贷成功,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系会加强。另一种是放贷失败,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会被削弱。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往往会选择一些道德风险高的农贷者。 2.3 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
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业务上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并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大大萎缩,这就导致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逐渐弱化。假设在博弈中,政府给予了金融机构两种选择,检查与不检查,选择检查监督机构会浪费一定的费用,发现金融机构出现违法经营等情况给予其惩罚,而在这个博弈中,决策是由双方独立做出的。检查力度越小,金融机构额外的利益就会越大,违法行为就越多,此时双方的博弈(违规性行为;不检查)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就越大,金融监督机构检查会受到费用的制约,很难开展全面的监督管理,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加大金融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性经营的成本,才能使金融机构进行合法性的经营,确保了金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分析
3.1 违约距离
根据上述农贷者和金融机构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均衡模型,并定义了违约距离。当农村金融市场的总体信用水平一般时,金融机构和农贷者为市场带来的风险是能够承受风险的差额的。当定义的违约距离大于等于零时,市场中依旧存在着金融风险,但是金融机构能够承受。当违约距离小于零时,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无法承受的。当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扩张型监管策略,违约距离小于零时,是允许市场中金融风险存在的。当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的紧缩导向监管策略时,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会暴露,违规操作得到处罚,违约距离上升。
3.2 长期均衡曲线
金融机构曲线v是一条递增的凹曲线,农贷者曲线u是一条递减的凹曲线,地方政府曲线是位于两条曲线上方的一条曲线,而金融监管机构是与两条曲线相切的直线。曲线表明了在地方政府的约束下,实现违约距离最小的均衡值。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经济政策等来制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政策,在此情况下,长期均衡曲线的模型所表明,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当违约距离>0时,说明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抑制;当违约距离<0时,说明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风险。当违约距离=0时,金融市场达到了全局均衡。这其中包含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经营规则。
4 结语
总而言之,若想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就需要调整农村金融的发展思路,使其重视农村金融市场中各个主体博弈情况。要增强农贷者的信用水平,对其进行信用文化教育,并加大惩罚力度,实现农村金融市场与农贷者的均衡。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農贷者的信用水平,解决农民在信用贷款上的障碍。同时,要进行正确的激励引导,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均衡。做好对农村金融的风险监管工作,视线农村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均衡,确保金融机构在规定内进行经营运行,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全面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王书斌,姜鹏.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博弈论与多方均衡视角[J].财会通讯,2010(21).
王元.信息处理、博弈参与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J].金融研究,2006(10).
陈汉明,鄢小兵.从博弈论的视觉看农村金融改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张为群.农贷难现象中的信号博弈及其完善[J].上海金融,2006(04).
王振富,冯涛.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及立法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刘锦虹,胡礼文,洪长礼.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J].统计与决策,2007(23).
作者简介:李拔豪(1970-),男,海南万宁人,管理学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营销、银行投资学、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金融 均衡分析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b)--02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比较落后,金融改革滞后,在资金供给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就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农村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大部分的储蓄资金都流向了城市,导致金融对农村的扶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本文主要从博弈论和多方均衡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农贷者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均衡发展。
1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风险防范机制并不完善
农村的农业生产风险较大,主要是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农产量的增减,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入。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贷款融资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于一部分具有较高风险的农户来说,他们在融资贷款上十分困难,且具有高风险性。此外,金融机构本身追求盈利性,就很难在农村吸引外来资金,而且农村银行的储蓄金也很容易流向城市,造成农村本地资金供给不足,一些金融政策无法实施。由此可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积聚,影响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2 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金融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在农村开展征信系统建设起步比较晚,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在征信系统方面,主体并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平台建设缺乏统一的采集标准。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地掌握贷款者的信用情况,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其次是农村缺乏信用教育,农民没有很强的信用意识,对征信系统的使用也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出现很多躲债、赖债的现象,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不敢将资金贷给农民。
1.3 缺乏健全的信贷担保机制
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缺乏健全的信贷担保机制,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大部分农民会选择用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充当信贷的担保物,但是这种方式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一旦采取强制措施,在房屋,土地等回收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导致农村贷款担保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银行一般会采用信用贷款等方式,但是农村缺乏信用教育和宣传,导致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
1.4 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比较少,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大部分的银行将资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农民获得资金的渠道也十分匮乏。金融机构在建设方面比较单一,提供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还缺乏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农民在办理贷款时,若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仅选择的方式比较多,还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确保农民在信用贷款等方面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但是由于没有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导致农村的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缓慢。
2 农村金融市场博弈分析
2.1 金融机构和农贷者的博弈分析
对于农贷者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违约,这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违约所带来的严重性,缺乏信用宣传和教育,没有较高的信用文化,这就导致了在博弈过程中,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对违约者的制裁弹性比较大,刑事处罚对金融机构没有任何意义,农贷者所抵押的土地、房屋等价值低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贷款的情况不容乐观,资金总量在不断地减少,大量的资金都涌向了城市,对农民进行的贷款项目也愈发保守,利率越来越高,贷款困难度也随之提升。
农业贷款为I,利率为r,金融机构的收益为w,农贷者得到的收益为v,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前提必须要满足w+v>I(1+r),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收益和农贷者的收益必须要大于农业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且只有当农贷者在到期偿还了w=I(1+r)时才会对农贷者进行贷款。若是农贷者不还贷,金融机构失去的资金为I,而农贷者的收益为w+v。当农贷者和金融机构都不准备贷款,双方的收益为0。若是并不存在第三方的担保,参与贷款人员是处于一个动态环境当中,这种情况下,农贷者占据较大的优势,一旦农贷者抵赖,金融机构将没有任何的收益。金融机构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处于第一阶段不貸款,双方很容易陷入纠缠的困境当中,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直处于抑制的状态。若是存在第三方的约束和监督,对农民进行信用征集,金融组织付出成本c,一旦出现违约的情况,将不再继续发放贷款,而且其他的金融组织也能获得农贷者的信息,使得农贷者无法和其他的机构进行交易,损失了自身的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农贷者会选择维护自己的信用度,这时双方所呈现的博弈均衡为(贷款,守约)。
2.2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也存在博弈均衡,当农贷者需要融资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接受政府指导发放贷款,或者是政府指导拒绝贷款。这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第一次博弈,博弈结果为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放贷成功,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系会加强。另一种是放贷失败,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会被削弱。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往往会选择一些道德风险高的农贷者。 2.3 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
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业务上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并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大大萎缩,这就导致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逐渐弱化。假设在博弈中,政府给予了金融机构两种选择,检查与不检查,选择检查监督机构会浪费一定的费用,发现金融机构出现违法经营等情况给予其惩罚,而在这个博弈中,决策是由双方独立做出的。检查力度越小,金融机构额外的利益就会越大,违法行为就越多,此时双方的博弈(违规性行为;不检查)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就越大,金融监督机构检查会受到费用的制约,很难开展全面的监督管理,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加大金融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性经营的成本,才能使金融机构进行合法性的经营,确保了金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分析
3.1 违约距离
根据上述农贷者和金融机构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均衡模型,并定义了违约距离。当农村金融市场的总体信用水平一般时,金融机构和农贷者为市场带来的风险是能够承受风险的差额的。当定义的违约距离大于等于零时,市场中依旧存在着金融风险,但是金融机构能够承受。当违约距离小于零时,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无法承受的。当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扩张型监管策略,违约距离小于零时,是允许市场中金融风险存在的。当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的紧缩导向监管策略时,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会暴露,违规操作得到处罚,违约距离上升。
3.2 长期均衡曲线
金融机构曲线v是一条递增的凹曲线,农贷者曲线u是一条递减的凹曲线,地方政府曲线是位于两条曲线上方的一条曲线,而金融监管机构是与两条曲线相切的直线。曲线表明了在地方政府的约束下,实现违约距离最小的均衡值。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经济政策等来制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政策,在此情况下,长期均衡曲线的模型所表明,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当违约距离>0时,说明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抑制;当违约距离<0时,说明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风险。当违约距离=0时,金融市场达到了全局均衡。这其中包含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经营规则。
4 结语
总而言之,若想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就需要调整农村金融的发展思路,使其重视农村金融市场中各个主体博弈情况。要增强农贷者的信用水平,对其进行信用文化教育,并加大惩罚力度,实现农村金融市场与农贷者的均衡。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農贷者的信用水平,解决农民在信用贷款上的障碍。同时,要进行正确的激励引导,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均衡。做好对农村金融的风险监管工作,视线农村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均衡,确保金融机构在规定内进行经营运行,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全面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王书斌,姜鹏.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博弈论与多方均衡视角[J].财会通讯,2010(21).
王元.信息处理、博弈参与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J].金融研究,2006(10).
陈汉明,鄢小兵.从博弈论的视觉看农村金融改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张为群.农贷难现象中的信号博弈及其完善[J].上海金融,2006(04).
王振富,冯涛.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及立法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刘锦虹,胡礼文,洪长礼.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J].统计与决策,2007(23).
作者简介:李拔豪(1970-),男,海南万宁人,管理学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营销、银行投资学、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