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应强化学生动手操作,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演示实验,特别是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能力是新课改要求的一项重要培养内容。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引导学生懂得实验操作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遇到实验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引导他们明确实验操作的原则。物理实验的操作原则,说法不一。我认为一般可归纳为四个原则:安全、方便、精确、经济。
首先,安全是实验操作的第一原则。
其次,要考虑可操作性,既要方便操作又能方便计算。
再次,应注意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尽可能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最后,要节省器材,不能损伤器材,必要时,可就地取材,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实验尽可能经济实用。
例如,在讲“有一蓄电池的正负极已模糊不清,不用电流表、电压表,怎样判断它的正负极?”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该实验最重要的是不能发生短路,甚至烧坏电源。在增强安全意识的前提下,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有的利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和小磁针进行实验操作判断;有的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进行实验操作判断;有的同学设计了利用一个正负极已知的同样大小的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串联在未知的蓄电池上,当滑片滑动时,若小灯泡不发光,则与已知正极相接的是未知的正极,若小灯泡发光,则与已知正极相接的是未知的负极。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实验器材的掌握、应用、处理的熟练程度,对实验过程的认真态度等,对学生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在做验证性实验时,教师每一步操作都要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地引导、组织、参与和示范,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引航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维、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们要做到“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做功的快慢”,探究“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时,让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比赛,把地上的一摞课本每次一本捡到讲桌上:(1)在相同时间内,比赛谁捡的多。(2)均捡10本书,比赛谁用的时间少。通过趣味的比赛和实验小组的讨论,很轻松便得出了两种“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又如,在讲“大气压”时,让学生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而且也激发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以及热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育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滚滚的课改洪流中去,为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引导学生懂得实验操作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遇到实验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引导他们明确实验操作的原则。物理实验的操作原则,说法不一。我认为一般可归纳为四个原则:安全、方便、精确、经济。
首先,安全是实验操作的第一原则。
其次,要考虑可操作性,既要方便操作又能方便计算。
再次,应注意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尽可能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最后,要节省器材,不能损伤器材,必要时,可就地取材,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实验尽可能经济实用。
例如,在讲“有一蓄电池的正负极已模糊不清,不用电流表、电压表,怎样判断它的正负极?”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该实验最重要的是不能发生短路,甚至烧坏电源。在增强安全意识的前提下,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有的利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和小磁针进行实验操作判断;有的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进行实验操作判断;有的同学设计了利用一个正负极已知的同样大小的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串联在未知的蓄电池上,当滑片滑动时,若小灯泡不发光,则与已知正极相接的是未知的正极,若小灯泡发光,则与已知正极相接的是未知的负极。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实验器材的掌握、应用、处理的熟练程度,对实验过程的认真态度等,对学生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在做验证性实验时,教师每一步操作都要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地引导、组织、参与和示范,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引航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维、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们要做到“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做功的快慢”,探究“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时,让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比赛,把地上的一摞课本每次一本捡到讲桌上:(1)在相同时间内,比赛谁捡的多。(2)均捡10本书,比赛谁用的时间少。通过趣味的比赛和实验小组的讨论,很轻松便得出了两种“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又如,在讲“大气压”时,让学生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而且也激发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以及热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育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滚滚的课改洪流中去,为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