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dav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的导情是把作者蕴涵在课文中的情感传导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化成画面,并将把情感导入到画镜中,从而沟通与作者的情感,受到情感的陶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如果要真正做到既“传道”又“导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境生情
   可利用挂图入境激情。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教学“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段时,如何让学生体会蚂蚁享受勤劳换来的幸福与满足,蝈蝈体验懒惰带来的痛苦与后悔?可以巧用插图:
   师:一个“躺”字不足以表现蚂蚁的幸福与满足,一个“又冷又饿”也不能表现蝈蝈的痛苦与后悔。下面我要带同学们到他们的家中去看一看他们都是怎样过冬的?(引导学生看插图)
   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发言中都表示蝈蝈们在后悔,并且决定来年一定要向蚂蚁们学习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已深入文本。
   巧设导语创设情感基调。如教学《海伦·凯勒》,为了让学生快速走进海伦·凯勒一岁半时遭受的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天大不幸,我并没有直接引入课题,而是与学生进行一番轻松对话。
   师:今天的温度才让我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确近了,我想用不了几天我们周围就会焕然一新,你能用学过的字、词、句帮我提前描绘一下这美丽的春景图吗?
   当学生陶醉在这有声有色的世界里时,我把话题一转:假如你突然看不见,听不到了,你会怎么样?
   师:我只是说假如,你们就受不了了,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人,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海伦·凯勒。(学生齐读课题)
   师:打开课本看看她是如何走完她这艰难曲折的一生的!
   ……
   这样的情感铺垫,学生怎能不走进文中,不钻进人物内心呢?
   二、心境入情
   文本意思表达与情感抒发是息息相关的,学生不理解大意,就无法领悟情感。为此,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推敲文字,增强语感,引导学生面对一行行文字有敏锐的语感和大胆想象力。教学《少年王勃》:
   师:学了这篇课文,王勃为什么写文章时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他的文思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课文中说,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凝望就是目不转睛地看。
   师:王勃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看?
   生:因为江上美丽的景色把他迷住了。
   师:请同学们把王勃看到的美丽的景色朗读一下。
   (生朗读“远处,……”)
   师:王勃站在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美丽的景色吗?
   生:不是,他还“边看边想”。
   师:“边看边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王勃一边看着江上美丽的景色,一边想着怎样才能把这样的美景写出来。
   师:如果只看不想怎么样?“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生:他就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
   师:在课文中的意思呢?
   生:王勃在写文章之前已经想好写什么、怎样写。
   师: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所以王勃写文章的速度非常快,但文章写得好不好呢?你怎么知道的?
   生:好。阎都督听人读了他的文章,“忍不住拍案叫绝”。
   师:我们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呢?
   生:王勃面对江上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我们有时面对美丽的景色是从不留心。
   师:可见,要在写作文时也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坚持做下去,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像王勃那样的好文章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美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避免平铺直叙,要从情出发,入情入境,该豪放处即豪放,须低沉处应低沉,才能让浓郁的情感流入学生的心田。
   三、设境融情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才能依据课文中描述的内容想象画镜,然后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转入到画镜,丰富画镜,体验画镜。通过多层对流,产生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导情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导情艺术做到学中想,情景交融。在教学中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随文描绘的形象展开积极思维,驱谴自己的想象,将记忆中的表象复活起来,创造性地在头脑中描绘出具体、细致、生动的画面,以重视记忆力中的表象,情景融洽。值得一提的是在学完课文后,重视课文中人物画面的具体形象,能起到熟悉课文内容和深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秦明,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其他文献
盛唐诗人辈出,但女性诗人居然是晚唐时期最多;  唐朝女性诗人作品中的最高频词是“相思”,最高频的字是“风”与“人”;  古代女诗人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文人朋友圈”;  如果用折线来直观展示词人的一生,  宋朝的词人中,只有一生布衣“梅妻鹤子”的林逋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线条是一条水平线,引人唏嘘;  词人爱用意象,辛弃疾常用的是“酒”“月”,而晏几道常用的是“小楼”……  从数据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居
秘密  是谁翻开最后一张底牌  白色的墙体挂着灯的影子,史蒂文斯  夜晚又重复来临,那躺在书中的  词语,在夏季金黄的火焰中翻滚  谁徒手摘下街头刺眼的灯光  阴影处的树叶不发一声地紧抱成团  楼梯口向右安放着今天枯萎的花  被柔弱的风轻轻触及  亲爱的史蒂文斯,喝完这杯咖啡  我们到窗外看从远古而来的月亮吧  古铜色的月亮认得人间灯火  而灯火正负责给路过的虫豸指路  这倾倒的月光,企图从我们嘶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手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督促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作用很大。有效地课堂提问会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问题要有梯度  课堂上的提问既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难,而是要有一定的梯度,初始的问题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点问题直指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祝福》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
对我来说,这“打铁”的一年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快乐也有痛楚。我也曾经历过骨折伤病想要放弃,但最终“铁”的精神让我坚持了下来  2019年我作为业余铁人三项爱好者,在学习之余刻苦训练和比赛,在清华大学的陈明游泳馆、健身房、操场都留下了我的付出和汗水。  这一年中我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铁三赛事十几场,8次获年龄组冠、亚、季军,成为首个参加铁三世界杯赛的清华人,从默默无闻到圈内小有名气的业余一级运动员,大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对一些传统节日没有什么概念。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词、名篇名句,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托,进行更多关于节日与民俗的教育。”笔者就古代节日诗词的特点,作以下简要的分析。  一.描写节日习俗、风土人情  古代节日是古代民族风尚习俗的历史积淀,而诗歌又是现实的反映,因此,优美的古代节日诗词就是古代社会生活和民族风情的艺术写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
大学应该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中。我想现在很多大学中人士会这么感觉。  北大一位前任书记曾在书中说,军队和大学是社会的两极,  一方最重纪律,一方最重宽容,社会上其他机构则沿着纪律和宽容的光谱在中间分布。  对中国大学的问题,  6位顶尖的科学家和顶尖大学的校长们在2014年底的中国高等教育与研究创新论坛上聚在一起,论了一次剑。  从创新切入  几位大牛一开始把话题的中心聚焦于创新,并没有马上抱
挖掘语文学科中“人文因素”,旨在以课内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渠道,以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为主战场,让课内知识向课外的社会知识延伸,有利于冲破樊篱,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育中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几点思考与认识,粗陋之处,敬请指正。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一:语文教育以语言文字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 。   伴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笔者认为要实施以下策略:   一、针对学生充分预设教学细节   联系学生实际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必要途径,这里的联系实际,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会用,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生,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求得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有个老师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以浓浓的父子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以生活为本的活动,以生活为核心才能展现最终教育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活教育,建设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让语文回归生活,充满希望与活力。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浅析如何让语文回归质朴,充满生活味道。   一、让语文充满人文味   如何让语文拥有人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人文教育。只有学生接触到人类优秀的思
在《正确理解 积极履职——实践档案行政执法的体会之一》一文中,笔者就怎样正确理解档案行政执法,怎样积极履行档案行政执法职责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具体的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还会遇到法律法规的合理运用和许多执法程序之外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档案行政执法实践经验,就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问题和案例谈点体会,供感兴趣的同仁们指正。  一、档案行政执法中遇到问题的处理  1.档案行政监督检查